游览于都皇固庵

游览于都皇固庵

早就听说从于都县银坑中学过去三里路程,向右拐弯再上五、六里山路,有座皇固庵。

一天,春雨濛濛,山雾朦胧,邀上几位朋友驱车前往皇固庵。一路上,小雨连绵,一阵阵雨点霹雳巴拉打在汽车的玻璃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伴着雨声,迎着雾水,很快就来到了这座久仰的皇固庵。

放眼望去,这山美的令人欲醉,奇得让人着迷。皇固庵位于桥头乡固石村高山脚下,佛殿座落在繁盛茂密的树林里,大殿大门上方写着:“皇固禅林”四个黑色大字。大门左右两侧书写着这样一副对联:登临胜地四面青山转佛座望厢房旧苑沉湮刘秀住第;拜读经文一池绿水作翰墨书固庙新章祈祷观音赐民。

庵的前面有两棵似如一对蜡烛的百年柏树,长相相同,形象甚美,郁郁葱葱。据主持严老师介绍,此两棵柏树,刚种时才是一棵树苗,久而久之,每颗柏树都“节外生枝”,长成了“公婆树”。我们上前去看,果真都已生成二棵,朝天直上,足有5米多高,亭亭玉立。

这里自然生有一口“天池”,虽然高达100多米,但这池水流不停,清澈如镜,供于庵内种花浇菜之用;据主人介绍,这口“天池”从未干涸过,象征着这皇固山形神并茂的风姿。

听主人介绍,这庵为何称为“皇固庵”?据说这庵上曾经有个“文昌”皇帝来过这里,并亲自写下了《文昌帝君阴骘文》,全文如下: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土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於是训於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骡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和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薦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使人之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陸;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於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翦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岐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见先哲於羹墙,慎独知於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除此以外,这里有一棵硕大的“人参果”树,这棵树无人栽种,来历不明。一到果熟季节,能供给信民香客采果品尝,果大汁甜,为前来庵上的游客们增加不少乐趣;尤其是那些摘过、吃过这棵“人参果”的孩童,念念不忘,只要到了果熟季节,那时孩子都吵闹大人非要重游一天皇固庵,心记心念这个诱人的“人参果”树。

皇固庵确实是一个山奇、树奇和竹奇的地方,你听说过“方形竹子”吗?也许从未听说过,一般只有圆圆的竹子,哪里还有方竹呢?我告诉你,这里真的有四四方方的奇竹

相传汉代刘秀皇帝曾避难于此,将筷子插入香炉,三拜许佛,祷告曰:难者刘秀如有出头之日,则筷子亦发芽生长,佛祖保佑。话音未落,当即应验,一阵清风,筷子即长成了竹子。后来刘秀终成帝业,僧人将方竹子移植于寺前,不久苍翠繁茂,至今仍存其踪,从此寺院更名为“皇固庵”。方竹子已成为寺院的一大景观,凡到寺院者,都抱着好奇心一睹方竹子之奇观,都要用手去摸摸这片方竹林,许多游客非得照相留念不可。

据寺主人说,近两年来,该庵要拆旧建新了,把老庵改成食堂、住宿等,分成男女两厢,供僧人生活居住,将“皇固禅林”改造为千姿百态、地换景异的一流寺庵,吸引各地的僧人都到皇固庵来烧香诵经,打造一个风景优美,寺星荟萃,香火旺盛,游客不断的现代寺庵。

附:皇固庵

皇固庵,位于于都县桥头乡固石村高山脚下的山窝中。始建于东汉。

相传,刘秀避难于此地时,将筷子插香炉为代香,三拜诸佛时说

“难者刘秀,如有出头之日,则筷子发芽生根。如佛祖有灵,筷子长成方竹”。话音则落,当即验灵。后来刘秀终成帝业。至今寺院后山仍见生长方竹。现寺院幽深清静,群山环抱,林木苍翠。

寺院几经修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毁于兵焚,1973年正殿被拆。1981年信众筹资在原址兴建,土木结构。2008年10月僧释融显住驻此庵,广结善缘,募得广东居士善款,投资4万元改建此寺,又得严居士鼎力相助,使寺院有了发展基础。2010年5月由通弘筹资5万元再修寺门面焕然一新。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现大殿和厨房仍为土木结构,殿前两根大红柱立地撑顶。

2006年2月20日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住持:释融显。

(供稿:于都县志办)

◆来源:(供稿:于都县志办)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备注:本文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ash:e0c43f6f202cd8be58171ce33a541e1db18b91fc

声明:此文由 于都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