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南黄崖重装出发 老区孝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4月26日,长清区孝里镇南黄崖村,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南黄崖”教学点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纪念馆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长清县委机关旧址、星火小院、山纵第六支队成立旧址等一批革命旧址也整修一新,正式对外开放。接过“延安精神”、“大峰山精神”的接力棒,老区孝里镇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红色南黄崖
延安风
每年的农闲时节,南黄村特有的民间文艺活动打花棍便派上了用场,大家身穿盛装,手拿花花绿绿的木棍,“走得齐,踢得准,跳得轻,蹦得巧,碰得响,打得狠,挑得猛,转得欢,挡得实”,热热闹闹,全村百姓欢乐无比。说起这打花棍,还真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打花棍又名霸王鞭,相传是宋祖赵匡胤当年兴兵讨伐各自称雄的五代十国时创作的。这一活动后来流传民间,在陕北、关中等地盛行。红军闹革命帮穷人打天下,花棍这一艺术形式也参与到革命活动中来,尤其在革命圣地延安,大到党的领导人,小到普通士兵,都会来上一段,在当时起到了鼓舞士气、发动群众、强身健体的作用。时在中央警卫团战斗的南黄崖村张太勤便将“打花棍”传回了老家。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张太勤带来的“打花棍”后继有人,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在孝里镇流行起来。
红色孝里
烽火情
花棍让普通老百姓“知道”了延安,击落日机则让延安“认识”了孝里。1941年9 月18日在延安创刊不到半年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长清肥城我击落敌机各一架》文章,记载了当年9月的一天,10架日机从济南起飞,经长清西飞,最后一架在黄崖上空低飞投弹,造成村里百姓数人死伤,大峰山独立营战士冒死用机枪还击,敌机被击中后在3公里外的陈家峪坠落,机上陆军航空队准尉渡边三郎等2名日寇当场毙命,村民们还保存了当时遗落的飞机残骸物件。八路军总部对该事件给予表扬,指出:一方面用步枪击落敌机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另一方面说明我战士的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也让全国人民知道了鲁西南有个大峰山独立营和南黄崖村。战争年代,南黄崖家家革命,户户抗战,男女老幼,全民皆兵,凭借“信仰如山”的坚毅,凭借“不怕牺牲”的决绝,舍生忘死,戮力杀敌,在人口900多人的村庄,仅烈士就有160余人,是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成了“铜墙铁壁”,也无愧于英雄村的称号。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孝里镇依托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整修革命旧址,规划“重走烽火路”路线,建设红色南黄崖教学点和岚峪教学点,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让人们重温那段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和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红色孝里
迁建梦
“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峰山精神指引着党员干部顶风冒雪,昼夜值守,坚持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坚定不移跟党走、锲而不舍为人民、砥砺前行勇担当、众之成城兴家园”的滩区迁建精神激励着党员干部周末不休、加班加点,圆满完成黄河滩区迁建的各个阶段任务;“群众利益无小事,用温度化解难度,六个到位做好拆迁”的220国道拓宽精神加速了工作推进,有效解决了拆迁老大难的问题...
149栋楼、3万多人的全省最大迁建项目即将入住;220国道拓宽下半年竣工通车;济南大西外环马上开工...在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前,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孝里5万多干部群众正在镇党委政府这艘航船的正确指引下,劈波斩浪,阔步前行,朝着“实现四年大突破”,建设“生态文明之城、文化品质之城、创新活力之城、和谐幸福之城、令人向往之城”的美哉孝里目标奋力前进!
编辑:方新月
Hash:8c41ee1c0009712a7d3fedfbacf1dbbdf9bd8d90
声明:此文由 秀美长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