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旧址群,紫金红色历史的见证!

“四·二六”暴动成功后,紫金县的革命武装斗争力量,日益受到重视。

1928年4月,广东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提议将工农革命军改称为红军。5月由中共中央确定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扩充后,成为东江地区的一支主力部队,在创建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正面。

在这期间,频繁在紫金活动的红军,留下了众多红军旧(遗)址,如红军亭红军医院旧址战壕遗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红军坪)、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红军号兵训练所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东江红军独立师指挥部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等。

这些旧址或遗址,被保护得很好,大多已被列入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河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

紫金最早的红军旧址,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1927年10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一千多人南下入粤首战南岭后,撤回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1928年1月,红二师进驻紫金,师部就设在这里。

该师师部旧址建筑建于清末,2011年重建,坐东向西,三间二进,两头横屋,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

在1月18日至2月1日,红二师第四团和紫金赤卫队三千余人第二次攻打南岭,先后攻破裕福楼、德馨楼、高屋楼、天锡楼等地主武装堡垒,歼敌数十人,缴枪几十支,没收地主稻谷五千余担,大获全胜。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是红二师在紫金进行革命战斗的实物证明。红二师后来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

有打仗,就有受伤,红军医院应运而生,成立于1928年5月,是当时苏维埃政府办的。旧址位于苏区镇赤溪村上径,原为为砖瓦房,医院最多一次接收伤病员30多名。1930年,因国民党军队进攻,医院转移到迎牌石、梅子坑山上

俗称红军坪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开会遗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耕头墩。1928年1月8日,红四师第十团曾在此召开全体指战员大会,党代表徐向前作了重要讲话。1977年,中共紫金县委在遗址中心立碑一座。

1929年8月,红军号兵训练所成立,是紫金唯一的号兵训练所,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老寨岗民房,原建于清代,占地面积96.56平方米。

训练所由原红二师的司号官麦胜标同志负责,第一期训练班有学员七人,训练时间为2个多月,结业后分配到各连队当司号员,同年底,训练所迁至海丰开办第二期。

苏区镇炮子村红旗大队明德楼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四十九团团部旧址,四十九团于1929年10月在这里成立,彭桂同志任团长,1930年编入红十一军。该团是红十一军主力,主要活动在东江、韩江。在普宁林昭大捷后,奉命到苏区休整,协助开展革命斗争,进一步巩固了海陆紫革命根据地。

东江独立师指挥部旧址,则在位于苏区镇赤溪村油谷坑温屋,建于清末,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建筑面积331.25平方米。

东江独立师全称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独立师,1932年5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二师改编,师长彭桂。1933年师部指挥部设在此处,曾在这里指挥工农红军和地方武装游击战争,给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以沉重打击。

红军亭在苏区镇炮子村委楼后,建于1956年,是当时紫金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红二师官兵在此操练而建,2008年重修。

建成之后,苏区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常在这里向青少年学生讲述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这些红军留下的旧址、遗址,正是红色紫金的历史见证。

-来源-

河源日报凌丽、县委办、县党史办

-编辑-

王春雨

·END·

紫金发布

紫金县委县政府官方政务微信平台

微信号:zijinfabu

Hash:01b078643616beaac547bfb9c99fefca640583ff

声明:此文由 紫金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