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这里藏着一条古道,风景美爆!好多人不知道

来源:吴小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圣井大路古道起始于瑞安市曹村镇许岙村,终止于马屿镇大南社区圣井山主峰东坡的圣井石殿,海拔高度698米。古道沿圣井山东麓自东向西攀登,全长5.5公里,路宽1.2米。

圣井大路古道形成历史未见记载,根据许岙和圣井两地的历史记载,有关圣井的灵迹和历史传说,这条古道公元13世纪南宋以前就已经形成。

许岙村相传为晋代道家许逊许真君的驻迹地,并以其命名许岙、许峰、许峰山(今圣井山)等地名,古道上的圣井石殿祀许逊许真君,建于南宋年间,殿内有终年不涸的水井一口,故名“圣井”,自古传为灵验,祈福降雨,官家百姓竞相膜拜,史籍记载宋代以来盛行上圣井山朝拜。

上圣井山的道路有3条,东路是许岙村至圣井古道,西路是曹村镇许峰村至圣井古道,北路为马屿镇大南社区杨思田至圣井古道,民间有云:“圣井三条岭,条条通天顶。”据史料记载,历代官府进行圣井祈雨活动都走这条道路,称为“圣井大路”。因此,圣井大路古道是上圣井祈福的主要通道,人流络绎不绝,也是古时农户上山开辟土地耕种,人们来往于这条山道前往大南各地村落的民间通道。

古道起点许岙村E120°27′14″N27°43′59″海拔44米

圣井大路残碑

圣井大路古道沿许岙村边的溪流平行约1公里后,沿圣井山东麓陡峭的山脊遽然上行,以块石为主要构筑材料,有的路段筑简易驳坎防止道路坍塌。由于是乡间通道和近700米的垂直高度,古道石阶的梯级较高,又因为古代上圣井山三条古道中人流最多的一条,沿途设施较多,现存庙宇和路亭8处,石板桥3处,矴步2处,路边碑刻5方及界岸厂自然村。古道沿途植被茂盛,主要有枫树松树、杉树、竹林、杨梅林等,尤以杜鹃花为胜。

圣井大路古道源自田园风光的“天井垟”和梅龙溪风景区。梅龙溪位于圣井山东麓,有左龙溪与右龙溪两条溪流自西向东汇入马屿-曹村的“天井垟”,成片延绵的农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许岙集市与水灯会远近闻名,每年的二月初二是民间物资交流的许岙集市活动,俗称“会市”,而且每遇闰二月初二,还要举行放灯活动。这项民俗据传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是在陆地上放灯,后来演变为在梅溪的水上放灯,祁佑风调雨顺,村民幸福。

沿梅溪平缓步行,古村、古亭、古桥、古碇步移步易形。梅溪旁,一座石构桥梁横跨溪流,旁有一亭曰“许岙亭”。许岙亭为木结构,大出檐,多层斗拱,中间为简支藻井,小青瓦盖顶。许岙亭虽不事奢华,但支撑讲究,建筑结构非常典型,是文物保护单位。据立在亭边的一方石碑记载,该亭与旁边的石桥建于大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在许岙亭以上的梅溪畔,现在还保存1座古石桥和2处古碇步。

许岙亭与桥

左龙溪而上,横跨溪流有一座双跨石板桥,以溪流正中突兀矗立的一块自然巨石为桥墩基础,上面用条石呈倒梯形结构5层叠加,再支撑铺设条石桥板,形似古代官员冠冕,故名“纱帽桥”,又称“迎仙桥”,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出许岙村西,缘梅溪行不远处是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教寺”。明教也叫“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由古波斯人摩尼(216-277)创立,逐渐向西方东方传播,中世纪一度成为世界性宗教,现在国内近乎绝迹。据乾隆《瑞安县志》卷十杂志记载:“明教院,在来暮乡许峰山,石晋天福七年(942)建,宋祥符(1008-1016)赐额。”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修。根据清人孙衣言《瓯海轶闻》记载,后晋天福七年,曹霭兄弟携家人由闽东之赤岸(今福建霞浦境内)迁居瑞安的许峰庄,倡建明教院。到了宋徽宗年间(1101-1125),由于温州士林灵素(宋徽宗国师)的提倡,皇帝把《摩尼经》列为道教徒众的必修功课。宋元时期,温州与福州是明教在中国内地传播的两大中心。

现明教寺为佛道合一,供奉释迦摩尼、观音大士,亦供奉三官大帝、东岳泰山等,绵延千年的老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只剩下前院墙和门台。明教寺门台与通常的寺、观山门不同,整个门台上方造型具有明显的波斯风格。寺额上方是大三角尖顶,砌绘半轮红日浮出平面,放射着15道长短不一光芒的大彩图,据说为摩尼教的图腾。寺额横书“明教寺”,两旁各两个小龛,靠外的是两尊三足彩瓶浮雕,靠里的原为光头白袍“和尚”背着长发彩衫“尼姑”的波斯浮雕,据说25年前,住院师太认为不“正气”,就把它铲平用左“圣”右“井”两个字分别盖住。

缘溪流进入峡谷,古道顺山势遽然攀高,一座弥陀亭立于道旁,三开间正殿加一侧偏间,石构屋墙和石柱,木梁、木斗拱、木椽子,小青瓦盖顶。前院门屋顶施以彩绘,额题“弥陀亭”3字,院内有1株老枫树。庙亭供奉阿弥陀佛,意译为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化之主,与释迦,药师并称三尊。神案前石柱刻题楹联:“拜佛拜心心拜佛,修行修性性修行。”出弥勒亭,石阶回肠曲折,上山的路途开始艰难,遥望巍巍矗立的圣井山顶峰,或蓝天白云直插天穹,或云雾弥漫若隐若现,曲径山色瞑,崎岖万仞巅,顿感登临圣井山的魅力与动力之所在。

弥陀亭

半岭堂地处上圣井的半山腰,因以为名。半岭老堂建筑已废,现为新建佛堂。半岭堂因张阁老托梦圣井山的传说而出名。张璁(1475-1539),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瓯海区)人,明代政治家,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是嘉靖皇帝“继统不继嗣”的支持者,“大礼议”事件中的领军人物,深的嘉靖皇帝的赏识,官至内阁首辅,世称“张阁老”。传说,张阁老儿时去游圣井,在圣井石殿住宿得了一梦:梦见自己一只眼睛被人钉在木柱上。张阁老以此恶梦怀恨圣井。

张阁老功成名就,便带领兵马征剿圣井,在半岭堂被一位白发银须的道长挡住了去路,道长对张阁老说:“此兆非为不祥。眼目的‘目'和树木的‘木'两字合在一处,不正是宰相的‘相'字吗?是祥兆你如今为当朝宰相!”张阁老释然开悟,这正是圣井的“许真君”给他的圣兆,急忙跪拜道长。张阁老跪拜未起,道长已飘然不知去向了。

半岭堂

圣井大路约行三分之二,可与圣井山山门隔山遥望,古道分路通往大南下徐、中垟村,三开间石构建筑“圣井老堂”立在岔路口。圣井老堂年代已久,石柱、石梁、石屋脊,块石垒墙,设有供路人休息的条石凳,过堂即有一条石桥通上山。圣井老堂神龛供奉观音菩萨,前柱上刻有楹联:“修行修性性修行,拜佛拜心心拜佛。”堂旁有一株老枫树,浓荫遮屋。堂旁上山一侧古道左边一方石碑,镌刻“圣井老堂”4个字,右边亦一方石碑,镌刻“圣井上堂大路”6个字。

圣井老堂

过圣井老堂,只见一片高大挺拔的杉木林,石墙青瓦的农居三三两两掩映其中,鸡鸣狗吠,有村民在种地、砍柴、洗涮衣物,恰似“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现实境遇,这是古道中唯一的自然村“界岸厂”,让人兴致顿生,半消疲劳。沿途还有猫头鹰、红寿带、杜鹃鸟、野兔、山猴、山猫等10多种动物,偶尔可以觅见。而四月盛开的杜鹃花又将圣井山带入花海世界,南宋进士曹豳作的圣井山《五灵院》诗,就写出了那时的圣井山就是杜鹃花的世界:“春去少蚨蝶,山深多杜鹃。”时过境迁,900年后杜鹃依旧,从古道一直到山顶,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使游客身临身境,或徜徉在花丛中、或野营、或采野味,其乐无穷。清代文人董凤翔作《许峰》诗曰:“不畏披荆辣,登临万仞巅。身离天尺五,日小界三乔。潭水龙应伏,仙人鹤未旅。渐凝山色瞑,步履尚留连。”民间亦有民谣“许峰山高入云霄,圣井美名传四方。天然景色无限好,不愧浙南大名山。”,唱出了许峰即圣井山之美。

古道近圣井山顶,有古刹保昌禅寺,三间面宽、三进式寺堂建筑结构,块石垒墙,石柱、石梁,彩绘木斗拱,小青瓦盖顶。虽为佛教庙堂,后殿则供奉道教神仙。寺内留存明清遗物石础基、石抱鼓,厢房一对石柱刻有楹联,分别为“为豪杰栖而护法”,“九世童□道德生”。是老庙堂的残余构件。保昌寺处于山之阳,有山泉和水井各一处,春天山坡上盛开杜鹃花,游人完全置身于花海之中,是圣井山观赏杜鹃花最佳的场所。

圣井大路古道终点即为圣井石殿,又名许公祠、许府真君殿,因传说晋代著名道士许逊在圣井边结庐炼丹修道,征服青龙,造福百姓,在其遗迹处建造“许公祠”祀之,成为祈福平安的神灵之地。许真君,名许逊,字敬之,江西南昌人。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喜好修炼道家法术,被宋徽宗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所以民间又称许逊为许真君。弘治《温州府志》载:“许峰山……世传许旌阳炼药其上,丹灶犹存。”后从圣井而名之圣井山。

圣井石殿位于圣井山的山坳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殿全由石料仿木构雕刻而成。殿内现存的碑刻《许峰灵迹记》,为南宋景定庚申即景定元年(1260年年)石殿落成时所立,记载了圣井求雨的灵验和建殿的缘由。石殿外围墙嵌有一方,镌刻“祝延圣寿之坛”6字,款刻绍兴壬午(1162年),为石殿落成后两年,为道教主流教派的道教全真道道观。

当时的石殿不但简陋,而且规模很小,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多次扩建,万历庚子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由僧人法静主持,将原来的道场改建为佛教庙宇,已颇具规模,现石殿系明万历至清光绪间(1573-1908年)数次重建的建筑。

圣井石殿占地410平方米,建筑面积229平方米,由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及左右厢房组成,布局空间呈四合院式,座西向东朝向,建筑格局对称。全殿除厢房后檐墙和山墙为乱石砌筑以外,共用3000块花岗岩和青石打制和雕刻,石柱20根,有三种宋、明、清不同时代风格。整个石殿除大门外,无存木只钉,全为石构。建筑结构为抬梁和穿斗混合构架,悬山顶,层盖采用跌落式,此种建筑风格浙南地区较为罕见。

南宋景定庚申(1260年)“许峰灵迹记”碑

明正统二年(1437年)许峰龙井祈雨感应记碑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许峰许真君记碑

神案下的圣井

据瑞安黄氏宗人考证,中国古代画坛“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1269-1354),晚年拜全真教南方重要人物金月岩为师,回故乡蓬莱庵于圣井山,号井西道人。《富川山居图》、《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等传世名作,为其在飞云江畔高山揽胜之作,现圣井石殿附近的蓬莱庵遗址犹在。

圣井山多灵迹,亦多传说,如“钟哭路传说”,说圣井山宝昌寺当家和尚要铸造一只千斤铜钟,让灵通和尚外出永嘉化缘。灵通嫌一户穷人家只有三个铜钿寒碜,愤然离去。当灵通化来不少缘银,请铜匠冶炼铜钟,炼了三次,每次炼出的铜钟都有三个窟窿。当家和尚得知灵通三个铜钿嫌少之事,就差灵通在到那户穷人家,讨取三个铜钿,千斤大钟立马完好炼成。

铜钟安装大吉,灵通却诉苦自己受三个铜钿的羞辱,铜钟一听,竟然显灵起来,发出呜呜咽咽的哭声,朝圣井山下滚去。当家和尚见状,跪拜高呼:“铜钟,铜钟,请受贫僧一拜,速速回转寺来。”铜钟应道:“叫我上山不难,灵通要答应我两件事:一是从今以后不得贪富欺贫;二是要他送三十个铜钿给那户穷人家,当面道谢。”当家和尚答应照办,铜钟也就滚回到宝昌寺。当年铜钟带着哭声滚过的路,就叫做钟哭路。

瑞安市风景旅游局温馨提示:出游时要注意旅游安全,参加风险较高的游玩项目时要认准资证齐全的经营单位;同时要做到文明出游。

...............................................................................................

Hash:4ae101110a98c9a914d6122a01a612df55bb328f

声明:此文由 瑞安百事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