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之——长河岸,古寺无灯凭月照——历史上的真觉寺

707篇文章

运河文化带系列之三

长河全长30多里,原是历代京城的引水河道,它从西山山麓通过昆明湖,至海淀麦庄桥,折向东南,穿过紫竹院公园北京动物园,遇西直门注入北护城河,再东流至德胜门入“水关”,进积水潭。

长河两岸风光如画,明清年间就有“天坛看松、长河看柳”的文化景观之说。

尤其是动物园北至万寿寺长河一线,全长不到3公里,两岸却集中了大量名胜古迹。如高梁桥、万牲园(动物园)、豳风堂、畅观楼、真觉寺、白石桥、福荫紫竹院、广源闸、延庆寺、万寿寺等等。

大量的文化遗存由一条优美的绿色水道串连成了北京最典型的文化风景长廊,有人称之为北京的“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古运河历史画卷。

在这幅画卷上,真觉寺是不能绕过的一个。

位于北京长河岸边的真觉寺(五塔寺),与人流如织的北京动物园仅一河之隔,却没有任何喧嚣和浮躁。

这里既是帝都的古老寺庙,又是石刻博物馆;这儿既有历史风貌,又有文物;这里交通方便,游人稀少,环境优美……

一座从天而降的宝塔

走进与北京国家图书馆隔路相望的真觉寺,只见院内高大方正的台座上,簇立着五座尖塔,威严坚密如一整块金刚石。塔上布满佛教题材的雕刻,气象万千,如同一部立体的佛经。

徐徐绕塔而行,只见宝塔腾蛟起凤、万佛朝宗,既令人震撼,又心生镇静。

这座塔的分量非比寻常。

传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魔王波旬非常恐惧,率领无数魔军前来阻挠。佛陀丝毫不为所动,仅以手指触地,霎时大地震动、地神出现,为他证明所修功德真实不虚,众魔惧伏退散。

于是佛家修行中提倡“大雄无畏”的精神,只有心智坚定如同金刚,才能打破一切执着妄想,一往无前。

印度阿育王为纪念此事,在佛陀成道之处的菩提伽耶建立了大菩提寺,后来又建造了一座金刚宝座塔,是为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即在一个大台座上建立五座塔,五座塔的分布是:中间一座很高大,其四周对称四座较矮小。台座意味着佛的金刚座,五座塔则分别象征着中、东、西、南、北五方佛主。

到了15世纪,佛教在印度早已衰微,大菩提寺遭到损坏。在东方中国,佛教却是一派繁荣景象。

开国不久的大明王朝崇信密宗,明成祖朱棣数次派遣太监侯显率领庞大的使团出入乌斯藏、西番,迎请高僧,广行封授,一时间京城藏僧云集,王公贵胄皆热衷密法。

此时的大菩提寺寺主是室利沙,他学识渊博、精通密教,和佛陀一样是一位出家的王子。佛陀早有佛教中心将向东方转移的预言。见到故土佛教凋零,室利沙竟以80岁高龄取道尼泊尔入藏,随侯显的使团长途跋涉进京谒见明成祖,献上了5尊金佛及金刚宝座塔的样式。

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后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

建成后的真觉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

明成祖赐建真觉寺,并下诏为金佛建塔,成化九年(1473年)十一月建成。

重修 改名 新生

清王朝建立后,乾隆为给其母做寿曾两次重修真觉寺。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后为避雍正皇帝“胤祯”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

乾隆二十六年是当朝皇太后七十大寿,真觉寺作为祝寿的主要场所之一又进行了全面修葺,并请来一千名喇嘛念经,各国使臣都进贡了寿礼,头戴红顶花翎的大臣们奔波于殿前塔后......当时热闹繁华的情景被绘制在一幅彩图中。

图画再现了真觉寺当年的全貌:南临长河,南北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别列钟鼓褛、廊庑配殿等大小二百余间旁屋。

寺内主要建筑屋顶全部换上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寺院的威严气势。

清朝后期开始,真觉寺逐渐衰落,到民国初年仅剩一塔兀立于一片瓦砾中。由于无人看管,宝塔的铜质鎏金塔刹多次被盔。

迫于无奈北平市政府与1937年至1938年对真觉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缮,增添了院墙、门楼及门楼两侧六间南房。院内圈地30亩。所庆幸的是两棵与塔同龄的白果树竟幸兔于难,至今郁郁葱葱、果实紧累。

1962年、1973年、1979年我国政府3次维修金刚宝塔座,安装了避雷设施。在修缮的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其中一件白瓷罐,上有黑底金字,记述了罐内含物并署明成化二年五月十五日纪年;又在塔主心木上发现残存墨书梵文,为研究该塔始建年提供了新的第一手材料。1980年3月成立了五塔寺文物保管所。

1987年将北京地区发现和汇集的各类石刻和出土墓志等共1200余件在此展出,并成立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的石刻文物精品。

由于博物馆的藏品多为元明清三代帝都特色的石刻,在全国博物馆界中与西安碑林博物馆相互辉映,成为展示和追忆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场馆。

镇寺之宝——金刚宝座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掩映在一片绿意中,五座精致的小塔坐落在高大的雕花石座上,给人留下不同寻常的印象。这一类型的宝塔在中国相当罕见,既具有摄人心魄的威严,又充满神秘的气息,既异域又中国,浑身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美。

金刚宝座塔是古塔的一种。此种形式的塔起源于印度。

在我国现存众多的古塔中,金刚宝座式塔仅存十余座。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从造型上看,与普提伽耶大塔相比较,它的规模大大缩小,但它的宝座却有所加高,五座塔的比例也更协调,显现了中国古建的风格,是中国古建吸收外来文化成功的范例。

金刚宝座塔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砖和青石,内部砖砌,外表甃石。其建筑外形可分为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两部分。

宝座高7.70米,建于高约50厘米的台基之上。宝座最下层是高1.78米的须弥座,由下而上分为圭脚、下枋、束腰、仰莲、上枋等几个部分,外表周匝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花纹,梵文内容除佛经外,还记述有关建塔事迹。

动物雕塑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5种动物形象。据说它们都是五方佛的坐骑。

须弥座至宝座顶分作五层,每层挑出石刻短檐,檐头刻成椽子、满头和滴水,每层四周刻佛龛,龛内各刻有坐佛一尊。

龛与龛之间及转角处刻有花瓶式柱子,柱头刻有一斗三升斗拱,用以承托枋、檩、短檐。

宝座外形的装饰材料均为青白石。宝座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南北立面各有一方形塔柱,塔柱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小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早已遗失。

宝座南门内两侧各有一座四十四级盘梯可通宝座顶的罩亭内。宝座的建筑外形顶部比基础收进约半米,宝座比台基高约15倍,给人以稳固、高大、庄重的感觉。

在金刚宝座塔前面,左右还有两株相峙而立的古银杏树,在真觉寺500多年的沧桑岁月里,只有这两株银杏树,伴随着金刚宝座塔,走过这段荣衰起伏的历史。

银杏树苍郁葱笼,佛门信徒取其高大健硕,果实纯净,枝叶繁茂,像征佛法宏扬,佛门洁净,因此一般寺院多有种植。

漫步真觉寺中,弯腰拾起几片随风飘落在地的银杏叶,触摸着金灿灿的叶片上的筋脉,试图去感知流动在银杏树体内奔腾的血液,感知隐藏在每一个细胞中的念念归静……

在这样充满禅意的环境下,很自然地会想起一句话:“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是啊,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

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在纷繁多样的中国塔中,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可谓“根正苗红”。

它在500多个春秋里见证了北京的帝王和平民的“善孝”,又以漫天花雨般的雕刻艺术,讲述着诸佛世界色色空空的“大美”。

编辑 / 李敏

更多积淀故事

【积淀】大运河文化带之——延庆寺:一条慈禧水道,半部清朝历史

【积淀】大运河文化带之——延庆寺:一条慈禧水道,半部清朝历史

【积淀】六一幼儿院:丹心热血沃新花

Hash:0ac6bedcb757a699f422b9b33e588959c7de0ca9

声明:此文由 海淀·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