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考古学家说:这就是古苗文!信?

古苗文

城步陡冲头摩崖石刻群,湖南专家一致认为就是已消失两个世纪的古代“苗文”!

你信了吗?

他们解读出什么意思了吗?

是谁、何时创制的这套“苗文”?

除了这些石刻,还有哪些证据,比如印刷品,比如其他证据?

期待清代义军印制的“苗文文告”等材料的发现!

我们期待披露实际证据,而不是结论!

以下报道材料来自苗乡城步、文化湖南、

中新网、红网城步站

古苗文发现进程

⊙20多年前,邵阳城步一个初中少年,无意间在山林间发现了看不懂的“天书”。

⊙20多年后,他将秘密告诉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专家们,城步陡冲头摩崖石刻于2011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被发现,当即引起了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2年3月,大批古文字研究专家和媒体记者到实地调查论证,一致认定这些石刻文字就是失传了近两个世纪的“古苗文”。

⊙2016年6月,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吴顺东教授为领队的考古发掘队进驻丹口镇陡冲头村,标志着古苗文摩崖石刻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石刻数量从最初的12块增加至300块左右,分布主要在海拔970米至1720米的区间,大多沿着主要溪流和原有古道分布,有着极为严谨的规律性;石刻文字涵盖文字、图形、符号、划痕等诸多元素,内容极为丰富。

11月19日,湖南省文物局邀请省文物局专家委员会顾问金则恭,省博物馆研究员刘彬徽,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许道胜,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谭必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顺东等专家,在城步县召开专题论证会,对陡冲头新发现摩崖石刻群进行价值评估与认定。

专家组一致认为,石刻文字内涵丰富,有的成篇成章,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认定为苗文。这些苗文与当时生活在当地的苗族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联系紧密,甚至可以在传世文献中找到相关记载; 城步苗文摩崖石刻分布集中,数量多达200多处,保存完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重点保护。

经过近几年的考古工作,对石刻群的分布范围、地层关系作了初步调查勘探,初步认定大部分石刻的年代集中在明清时期。同时,专家组提出,城步苗文摩崖石刻群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内涵十分丰富,具有申报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艺术、科学及其他重要价值。

发现过程

城步少年和他发现的“天书”

20年前,位于湖南西南境的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往西20公里的陡冲头村的那个少年还是个初中生,他就是黄周凡。

一天放学后,他背着书包在山坳里砍柴、嬉戏,累了就顺势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用手抚摸石头,黄周凡触到了越来越多凹下去的痕迹。当他翻身,细细扒开石头上的杂草,奇奇怪怪的刻痕全部展现在了他的眼前。

还是初中生的黄周凡料定这些像蝌蚪样的雕刻是文字,可他一个字都认不出来。黄周凡立马收拾好背包和篮子,飞速跑回家,将刻满天书的石头告诉了父辈及村里的长者。但长者们都不知道刻着文字的石头一事。从此,石头和石头上的“天书”一直困惑着这个少年。直到工作后,他还写过一篇《城步惊现天书》的文章,但并未引起重视。

当黄周凡再一次在陡冲头的山坳里邂逅刻满文字的石头时,20多年过去了。2011年5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黄周凡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普查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似篆非篆、似汉字非汉字,还夹杂部分符号与印章文字的石刻,没有一个人认识。

随后,邵阳市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先后三次深入陡冲头村进行实地考察。随着考察的深入,十余块刻着文字的石刻被发现。将石刻上的文字与已经收集到的少量古文字资料对比分析,专家有了一个完全颠覆人们认知的推测:这些大石块上的文字可能是古苗文。

而目前,专家学者终于认定,那些歪歪斜斜像蝌蚪的文字,正是古苗文。在这之前,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苗族自古以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

直到现在,种种证据终于证明,苗族是有语言和文字的!!

寻觅古苗文消失之谜

揭开200多年前文字劫难

不期而至的汉字

在城步白竹山、大水溪一带,湖南省考古所的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些与前述苗文内容完全不同的石刻。经过专家们不费吹灰之力的辨别,这些石刻的意思就出来了,因为上面书写的“光天化日、月圆之夜”等内容属于标准的汉文体系,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汉字没有什么不同。专家解释,这是一种宣传标语,教化当地百姓做事要光明正大。

标准汉文体系的石刻与前述苗文石刻之间,形成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分界线。

据“光天化日”等大字石刻的可考纪年,专家初步推定该地区存世的苗文石刻的年代下限即两类石刻的分界时期——清乾嘉之际。至于古体苗文石刻的年代上限,专家们参考此前金鸡湾、新屋边勘探发现的多件宋代瓷器残件,暂定为南宋。

为什么两种石刻的内容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清乾嘉时期,这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清代《宝庆府志》、《城步县志》有过详细的记载。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七月,城步爆发了以苗族头领粟贤宇、杨清保领导的大起义,无数苗民揭竿而起,为摆脱封建统治阶级的奴役与剥削而战。陡冲头村正是城步历次苗民起义的核心地带,距清代粟贤宇、杨清保领导的苗民起义发起地长安营仅一山之隔。

起义长达3年,声势浩大,但终因寡不敌众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二月失败。在这次苗民起义中,苗军运用苗文印制了大量的文告、手札、书信、印信和图章,这些文字“形似蝌蚪,似篆非篆,毫无句读可寻”,只有苗军能识。

直到此次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清廷才认识到这种似篆非篆的文字,实为城步苗民内部使用的特殊文字——苗文。其后,清政府在城步苗族聚居区实行屯田养兵,编联保甲,并采取了五项高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消灭苗文,以防止苗民使用这种文字再次举事。起义被剿灭后,乾隆皇帝特意下旨:“从前捏造的篆文,即行销毁,永禁学习。”

于是,朝廷对苗族聚居区进行挨家逐户的全面搜抄、清查、销毁,永远严禁学习和传承使用苗文,苗文就此消失于忙忙历史长河中。

科考再现

“2016年度十佳苗歌排行榜”,你说了算!

留言即可参与,留下你喜欢的歌曲

链接苗族与世界丨三苗网X智慧苗族

www.3miao.net

欢迎关注本微信号

点击“留言”留下你喜欢的歌曲

Hash:8e8e78a49604b046414a8c5759b5c5ab07a2cfcd

声明:此文由 三苗网X智慧苗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