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居山,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历居山,坐落于洪岩镇境内。环境优美,风光旖旎,许多游客都慕名而来。穿行其间,古树名木、居山云海、山间日出等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乐平作家邹添锦魂牵梦萦的故乡——历居山,听一听你没听过的历居山故事。

历居山,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邹添锦-

临近立冬了,放眼望去,依然秋高气爽,万里长空,云霞簇锦,一派勃勃生机。丁酉九月五号,我有幸参加了乐平作家协会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此行目的地是洪岩风景区和域内最高风光旖旎的历居山。那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明净的车窗,镀上层层金辉。万缕晨曦喷薄,渲染寂静的山林。轻扬的雾霭在山腰缠绕,是你如玉的素裙。峻岭覆盖的彤云呵,是你金色的霞帔。映入眼帘的景物纷呈画意起来,令人目不遐接。一串串往事尽萦心扉,仿佛如昨。那是在一九五七年的峥嵘岁月里,随着干部上山下乡的大潮,呀呀学语的我,便随父母来到这大山深处落户了,是用一匹骡子从山脚下的小坑将我驮上山的。从此山里的老人们风趣地给我取了个绰号“骡仔”,后经询父母,也如此说。至今,只要我一进大山,人们仍亲切地称呼“骡仔”来了。

那时的历居山就是一座原始般的森林,古树参天蔽日,野兽四处潜行,人烟稀少。除了庙里、官坑、大岩尖、曹家里各有几户人家外,其它的山山坳坳人迹罕至,不见炊烟的。当时我家就住在只有一户人家的官坑,住进一幢土夯墙的木屋,有阁楼,屋子的主人也不知去向。白天还好,偶尔有人路过,还不感觉惶恐。可每当夜幕四合时,阁楼上便会响声四起,不知是老鼠、野猫子还是什么山灵彻夜闹腾,常吓得我紧紧依偎在曾祖母的怀里,捂耳不敢露头。毗邻还有一幢土屋,里面摆着几张单人课桌,这是庙里、大岩尖、曹家里的几户人家自出束修请了私熟的临时学堂,也就五、六个适龄儿童吧。白天没处玩,也不敢四处乱窜,便常常蹭到学堂听大哥哥们念经般的读书声。

官坑四面环山,一条小路自庙里方向逶迤而来,又向大岩尖、曹家里向珍珠山蜿蜒而去。一条澄澈见底山间溪流,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激起飞溅的浪花。溪上是用整根木头架起的小桥,人们行走于上,免于涉水之寒。溪流上游至庙里中段有一深潭,叫“易央”塘(婺源音)水色黑幽幽的,记得每到夏季小伙伴们便常去浮槎(卧在木头上),一次没抱紧,倒裁进水里。幸好一名叫“拉仂”的小伙将我捞起。至今想起,仍心存余悸。救命之恩不曾忘怀……山里人厚道,且朴实无华,每次路过谁家门前,都会盛情挽留,待之餐茶的。因为他们知道,在这茫茫大山里错过了饭点,就意味着一天的饥肠辘辘。这一美德传承至今,令人肃然起敬。官坑距庙里约四华里,记得那时的庙里(历居寺)还是有香火缭绕的。

去年四月,我徒步重走了一遍曾经生话过几年的历居寺,止不住心潮澎湃,游子归来的情愫油然而生。面对这大好河山,诗意因此而升华起来。一首《满庭芳.历居寺》跃然纸上:“一路春光,山芳气爽,树篁依傍犹俦。参天蔽日,枝颤鸟争啾。涧水欢腾激澈,潺潺处、魚蟹蛙鸥。葱茏上、炊烟几柱,缕缕溢香馐。云悠,当暮色,晚霞簇锦,胜览花丘。诧古樟老杏,畅茂不休。避暑行吟佳地,临其境,格外清幽。都浓蕴,丹青画意,美景待君游”。以示我对故乡一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碾着晶莹晨珠,轻拂朝露犹泫的枝丫,车子在群山峻岭中穿行。窗外的美景纷呈画意。一声阳山岗到了,将我从浓浓的思绪中惊回。记忆的闸门再次洞开,一桩桩往事纷呈脑际,仿佛如昨:那是六十年代初期,父母从历居寺调到阳山岗,全家又从官坑搬到此地。较比历居寺这里条件更差,几幢新搭起来的茅舍,瓦是竹子剖开做的,墙是茅草编苫子围的,隔间是篾片泥糊的。现残屋前的坪地是当年用来晒茶籽玉米和堆积桐子的。当大人们去伐木了,小伙伴们常翻滚在这五颜六色中嬉戏,别具一番童趣和天真。记得千年古杏旁的溪流终年奔腾不息,在古杏浓浓树荫下,人们就在这里浣衣洗涤。坪前是茫茫竹海,日夜摇曳不休,竹韵悠扬。小伙伴们常常将竹枝绾成圈当秋千荡。残屋西端有一棵粗大的枫树,每到秋季枫叶飘红,远望就象一团火炬在燃烧。树下一条弯弯曲曲忽上忽下的小路向远方伸去,那是通往野猪踏,桂花队,大河山,烟眉场生产队新辟的山道。行进在这条路上,到处是鸟语花香,野蕈馥馥,石鸡鼓噪声此起彼伏。栲栗,楮珠等野果随手可撮。残屋左侧又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掩藏在苍翠之中,这是通向五松队、自号队,茶亭、长弯队的,是上下小坑的捷径。五松队因有五棵古松而得名,老松有三棵,需三个大人接手才能围住,树龄均在六百年以上,其余的两棵树龄也在二百年左右。它们相互鼎立着,青筋暴突的虬根,盘亘在石崖和路面上,冠盖如云。上下山的行者经此都会坐在树根上歇气聊天。五松上方六十年代中期建有茶厂,春夏茶季各处现採的茶叶就集中到这里制作。现残屋犹存。左侧五松队,现荒垣还在。队屋下方深涧旁有许多兰花,品种各异,每到花季清香四溢,沁人心脾。那时不知兰花之珍贵,仅会轻撷一簇,把它插到瓶子里,嗅着它的馨香。茶厂上方是阳山岗小学,学生不到二十个,还是复式班,我就在此读书。现校屋不存,唯见那株梅树还婆娑着。也曾赋诗一首:“廿里攀高上故乡,五松耸翠掩残房。怀中两涧腾飞练,袖外三围涌绿篁。尽日悠悠云织锦,依然阵阵野花香。”

“楼前古杏迎宾笑,屋后丹枫送客忙”。再往下行就是自号队了,一条大溪湍流不息,溪畔核桃树很多,小时候常攀树摘叶捣汁溺魚虾,捉螃蟹,点起松明照石鸡。曾有诗曰:“老步蹒跚向大溪,清泉一棒忆孩提。翻珂敛气捉螃蟹,举火循声照石鸡。攀树摇枝飘栗雨,摘桃舂叶溺鱼鳍。盘篁绾椅秋千荡,俯仰浮槎日已西”。记得自号队通往夏家玝的半山腰上有棵白杨梅(整个阳山岗大山里只见过两棵)雪白晶莹,水份充足,甘之如饴。至今回味仍口齿生津…

声声车笛把我从追忆中惊醒。同伴们相继下山了。我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身临抚育我成长的摇篮,久久不忍离去。禁不住迸出心窝话一句:亲爱的历居山呵,今日我更爱你。

为志此行,特赋词一首《蝶恋花洪岩仙境风景区阳山岗游赋

小径蜿蜒枝泫露。

满目葱茏,

百鸟啾何树?

银杏千年风雨伫。

金枫百载云霄怒。

凛凛古松还破雾。

叠涧飞珠,

竹韵悠扬诉。

蝶舞蜂讴香入户。

游人接踵登高处。

欣闻历居山已纳入洪岩旅游总体开发建设中,惊喜不已。憧憬着啊!憧憬着历居山的明天……

作者简介

邹添锦,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散曲社社员,景德镇诗词学会会员,乐平诗词分会会员,乐平作家协会会员。常有作品发表于报刊,诗刊,微刊。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作者:邹添锦

Hash:71020ce69736fbdf94afb8bf9da3dd8e2e6ebfb1

声明:此文由 乐平之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