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还“童”,余杭这些地方留住了你记忆中的模样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有多少人的乡愁,

是寄托在那些儿时的“老”房子里。

现在,余杭区文物保护工作,

让“老”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让乡愁重新“活”了起来~

“土”礼堂变身“网红图书馆

♫. ♪~♬..♩

东坞礼堂

中国传统材料

图书馆

东坞礼堂位于黄湖镇青山村桥头22-1号,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礼堂坐南朝北,共有11间平房,为一统间,墙体用黄泥土夯筑。

东坞礼堂的维修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等原则,施工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即便墙上的一条标语也特意予以保留,确保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这些理念是文物保护维修的理念,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将中国传统手工艺进行材料解构,以建立中国传统材料的分类体系,建设中国传统材料数据库,鼓励全球的设计师、艺术家及爱好者使用中国传统材料,推动传统手艺的再生和当代设计的进步”的立馆之本非常契合。

2018年7月21日,黄湖镇首届融·创文化节在东坞礼堂启动,中国传统材料图书馆正式入驻,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该馆不仅是一座图书馆,更是一处文创展示空间,内部具体分为非遗手工艺传统材料陈列、设计类图书展示、概念销售店三部分。其中装饰艺术品和艺术装置大多出自青山村的设计师百工坊。村民可以随时来参观、阅读,还可以聆听讲座、观赏电影

旧茶厂成为农村文化礼堂

♫. ♪~♬..♩

前庄大队茶厂

前庄村文化礼堂

前庄大队茶厂旧址位于鸬鸟镇前庄村平王庙东侧,距今约五十年历史。该旧址由主体建筑、西院附房、西院、南侧空地组成,总用地面积915平方米。主体建筑共12间,坐西朝东,单层双坡、悬山建筑,青砖墙体、砖柱承重。

2018年,经过各方的努力,前庄大队茶厂旧址修缮工程顺利完工。修缮后的前庄大队茶厂旧址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目前,前庄大队茶厂旧址已成为村里的文化礼堂和农耕文化陈列馆,各类汇演、送戏下乡、舞蹈培训等活动在舞台上轮番上演,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凝聚了村民的集体归属感,激发出蕴藏在村民心中的文化创造热情,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

祠堂复原貌成陈列馆

♫. ♪~♬..♩

张氏祠堂

张氏陈列馆

张氏祠堂位于仓前街道苕溪村凌村营,是中国近代煤矿先驱张莲芬家族的祠堂。

张氏祠堂建于清晚期,传统木结构承重加围护墙结构,平面呈矩形布局。整座祠堂共8间,其中5间主房,3间辅房,保存基本完整。象鼻牛腿制作精致,梁、柱、额枋等构件遍饰锦文雕刻,做工考究、颇具规模,是余杭区现存为数不多的祠堂建筑之一,为研究当地祠堂的建造规模、特点提供了实物例证。

张氏祠堂综合保护修缮工程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重点保护现存实物遗存,抢救即将消失的历史信息,消除不安全因素,改善整体环境。经过两年的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张氏祠堂得以恢复历史原貌,并焕发出新的光彩。

完成修缮后,张氏祠堂列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仓前街道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展,将张氏祠堂及其周边建筑建设成为张氏陈列馆,配套设置礼堂、道德讲堂、电子阅览室、体育健身室、农家书屋、文化长廊等功能,使之成为展示宗祠文化、传播当地优秀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张氏后人也纷纷从杭州、上海英国等地来到仓前,汇聚于张氏祠堂寻根问祖。

截至目前 ,

全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130余处。

文物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把乡愁留住,把历史的宝贵财富留住,

并让它们焕发新的生机,

余杭将不断努力~

❤️

内容支持/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编辑/一聪

Hash:4749eb1eef35a78fbe0d1b7c5aeb11d579edf8d5

声明:此文由 余杭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