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倒计时!这座专题博物馆究竟有哪些不一般?

山西青铜博物馆为期两个月的布展工作接近尾声,距离正式开馆迎客已经越来越近,2019年7月8日,弘博网有幸提前进入了这座“神秘”的博物馆,开展探馆之旅。

西青铜博物馆远景。山西青铜博物馆是山西博物院的分馆,与太原博物馆联袂共享五个既联通又独立的红色椭圆倒锥体建筑群,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山西青铜博物馆是中国首家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展出文物2000多件,主要来自历年考古发掘、出土和近年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追缴的珍贵文物。

//一座高起点、高规格建设的专题博物馆//

与其它博物馆动辄3—10年的建设周期相比(由于与太原博物馆公用馆址,山西青铜博物馆在兴建馆址上节省了大量时间),自2018年10月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参观山西博物院“山西省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示时明确提出筹建山西青铜博物馆起,后经层层专家论证、选定馆址、政府采购、布展施工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筹建工作顺利稳步推进。纵观全国的专题类博物馆,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举全省之力进行筹建,可以说是极为少有。

展厅一层大厅,两朵花瓣的设计颇具意味。设计人员解释这两朵花瓣兼顾有分厅功能。目前,山西青铜博物馆和太原市博物馆共用同一馆址,所以花瓣朝向南面代表太原市博物馆,花瓣朝向北面则代表山西青铜博物馆。如若更加仔细观察,代表太原市博物馆的花瓣上刻印着晋阳古城考古发掘出的建筑构件的图案,如莲花瓦当、兽首瓦楞等,而代表山西青铜博物馆的花瓣上则刻着侯马晋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兽形纹饰。

倘若把眼光放的再远一点,找一个地域上的横向参照点,在黄河几字弯中的宝鸡市,当然也是周秦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便有一座规格很高的青铜专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2015年,“秦晋之好——山西出土周代文物精品展”在宝鸡青铜博物院开幕,山西博物院的青铜器首次亮相宝鸡。与之相比,今天的山西青铜博物馆无论从陈列面积和藏品数量上都与之不相上下,比如观众熟知的何尊与义尊、逨盘与晋公盘、折觥与兽形觥.......目前,山西青铜博物馆有独立馆址,但从隶属关系来讲,博物馆隶属山西博物院统筹管理,对于一座刚刚筹建不久的博物馆来说,相信这样一种安排本身也是一种起点上的“高规格”。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血与泪,一座名副其实的“珍宝馆”//

区别于很多博物馆的藏品体系,本次青铜馆展出的2000余件文物中,近三分之一展品的展牌上标明有“公安机关移交”六个字,包括镇馆之宝义尊、晋公盘等在内的诸多国宝,众多被公安机关在打击文物犯罪斗争中追回的国家一级文物首次在博物馆亮相展出,足以勾起许多人的“刷宝”好奇心。

晋公盘。春秋时期,高12厘米,口径40厘米。浅腹平底,窄平沿外折,腹侧有一对附耳,耳内侧有一对横梁与盘沿相连,耳饰重环纹,盘底的边缘设置三个圆雕裸体人形支足。裸人双膝跪地,双臂向后背负着盘体。盘内壁饰四条浮雕鱼纹,外壁饰蟠螭纹;内底中央饰一对浮雕龙,相互盘绕成圆形;双龙的中心有一只立体水鸟,双龙之外有四只立体水鸟和四只浮雕乌龟,再向外有三只圆雕跳跃青蛙和三条游鱼,最外圈有四蹲姿青蛙、七只浮雕游泳青蛙和四只圆雕爬行乌龟。这些圆雕动物都能360 度转动,水鸟嘴可以启闭,乌龟头可以伸缩,栩栩如生,颇富情趣。盘内壁刻铭文七处,每处三行,共 183 字。经考证,晋公盘是晋文公重耳为其长女孟姬出嫁楚王所铸造的媵器,铭文记载了晋文公述说始祖唐叔虞和父亲晋献公开拓疆域、抚慰黎民、国运日隆的功绩,并祈福孟姬,彰显了当时晋国的强盛。如此多的铭文记载春秋中前期历史,在青铜器中实属罕见。山西公安机关从境外追回。

山西,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文物无数,但同样近年来文物犯罪猖狂、古墓盗掘高发。从概率上来说,考古发掘中遇到一座没有遭遇盗掘的古墓、遗址的概率大概仅为千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我国被盗掘的古墓数量大概在20万左右,被公安机关“记录在案”的有过盗墓行为的犯罪分子人数超过10万。对于文物大省山西,被盗墓分子倒卖流失的文物就能建一座博物馆,这话一点不假。2016年6月,山西省公安厅抽调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精干警力组成“6·03”专案组,查实侯氏犯罪组织在闻喜及周边县市大肆盗掘古墓葬,其中大部分为国保区和县保区,公安干警用忠诚和担当甚至不惜以鲜血作为代价,换回了总计超过25000余件涉案文物的成功回晋。

义尊。西周。高 34.2 厘米,口径 25.3 厘米,底径 18 厘米。敞口,方唇,腹部微鼓,圈足下接高台。颈部、腹部、圈足各饰四条勾状扉棱,扉棱上饰阴刻线纹。颈部饰八组蕉叶状倒立兽面纹及夔龙纹,腹部、圈足均饰两组云雷纹填地兽面纹。器内底铸有 23 字铭文:“唯十又三月丁亥,珷王易(赐)义贝三十朋(三十朋合文),用乍(作)父乙宝尊彝。丙”。从铭文看,是武王赏赐给义三十朋贝后,义因此制作了这件铜尊,用来祭祀他的父亲。铭文的字体多有波磔,是商末周初常见的情形。周武王在位时间短,铭文中见到的周武王赏赐臣属的记载很少,目前见到的铭文中带有“武王”的青铜器不到 10 件。此外,武字的写法,则是典型的周武王专用字体;铭文末端的族徽多见于山西灵石旌介商墓。

义尊铭文。23字铭文。专家解读,“义尊”铭文中显示武王赏赐“义”三十朋贝。很明显,“义”是武王身边近臣,赏赐贝币高达三十朋,非常少见。

雀形青铜建筑构件。在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建筑构建目前还极为少见。

2018年5—8月,“守护文明,利在千秋: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在山西博物院顺利展出,现在看来,这成为山西省青铜博物馆筹建的先声,也是民众第一次通过专题展览的方式了解山西严峻的文物犯罪形势。时隔一年,本次展出中史父丁卣等一批文物顺利移交山西博物院,在青铜馆重新安家,展厅明亮而柔和的射灯打在它们的身上,二千年前的吉金重器,安详而有序地陈列在博物馆展柜之中,焕发着夺目的仪礼之光。

守护文明,利在千秋——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

考古不同于盗墓,科学的考古发掘可以对文物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而盗墓却是毫不留情地斩草除根。事实上,被盗掘分子偷走的绝大多数文物,无论是在私人藏家手中还是被层层倒卖、走私洗白,其价值都会被湮灭在毫无意义的市场行为中,成为考古、历史、社会、人类等各类对文明存续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科所缺失的碎片。让人不忍唏嘘的是,虽然如今许多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省公安干警千难万险追索回家,可在考古专家眼中,由于大部分文物缺乏准确的出土地点,器物的断代工作缺乏了可靠的地层学依据,它们生来便存在着难以挽回缺陷,这也是摆在文物专家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弥补这些珍贵藏品先天性存在的不足,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需要借助科技的手段在这些宝器上提取出更加丰富的信息,才能逐渐解开先秦史籍里悬而未叙的晋邦疑云。

//一座“好看更好玩”的主题博物馆//

当然,如何让观众读懂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对于博物馆而言同样重要。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博物馆的展陈思路,陈列人员曾多次调整和修改展线,如今我们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馆内基本陈列被分为华夏直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三个主题单元。

三个主题之间以时间先后为序,内容上相辅相成,从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重大成就陶寺遗址入手,沿着商周至春秋王朝的文化脉络晋系青铜器的发展演变,详细讲述其背后中国礼乐文明发展演变的进程,目的向观众讲述山西在青铜技术和艺术上拥有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在第二展厅同时也是全馆面积最大的展厅——礼乐春秋展厅内,工作人员成功异地搬迁了一座1988年出土于太原市一电厂内的车马坑,这座这车马坑的主人后来被确定为系大名鼎鼎的赵简子赵卿,整个场景气势恢宏,生动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战争场面,极富感染力。外墙上,辅之陈列有一副太原赵卿墓车马坑战争场面的描摹画,观众可以通过这幅绘画作品感受到当时晋阳霸主——赵氏家族实力之雄厚。展厅内随处可见的以交互互动展示装置和专门的数字厅,并配合以三维动画、AR扫描、体感感应等先进的展示技术,观众可以随时用最简单的方式与文物完成交互。

教育展厅内部。展厅展板上详细展示了每一种青铜器的名称和种类,并辅有实物佐证,公众可以自行对照学习。学完后再玩上一把“连连看”小游戏,充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据宣教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山西青铜博物馆开馆后,会针对展览主题设计各类宣教活动,让公众参与和互动。

赵卿墓车马坑。这座车马坑真实还原了2500年前真正的贵族交通工具

数字青铜展厅中的教育互动装置。在这个体感游戏中,游戏者只要伸出手来,屏幕上就会有感应,然后按图索骥,把车马件放置到马车的正确位置上,待车马件全部到位,屏幕上的马匹就飞奔了起来,直奔硝烟弥漫的战场,颇为震撼。

临时展览“穿越时空的鼓声”,系统展示我国西南地区的铜鼓文化,帮助观众认识不同地域青铜文明的视野。

距离开馆的日子越来越近,全馆上下最近都在加班加点地忙碌,山西省文物局巡视员、山西青铜博物馆筹备办公室副主任宁立新巡视员说:“我每天都要在青铜馆现场办公,看看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条展线上的展品不合适我们还要马上进行调换,在本月底顺利开馆之前,紧绷的弦一刻也不敢放松。希望每一位观众发自真心地走进并喜爱这座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是世界赋予山西的特有底色,用文物讲好山西故事也是三晋文博人的初心和使命。”

温馨提示:

开放时间:具体见馆方通知

参观路线

①乘坐电梯直接上四层,从“华夏直根”展厅开始依次向下参观。

②先从二层参观“数字青铜”和临时展厅,然后再上四层依次向下参观。

部分资料来源:山西青铜博物馆

作者:梖梖

编辑:大侦探

Hash:6781b160dc5f58580aae69ff98cd791d4d30ef34

声明:此文由 弘博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