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水利看江西(四)」水利科研基地:江西水利事业的无价之宝

江西水利的发展,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离不开水利科研的技术支撑与成果转化。11月20日,“行走赣鄱水脉 见证治水宏图——百年水利看江西”沉浸式观察采访团一行探访了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的两个大型科研基地:位于共青城市的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位于德安县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

观察采访团在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合影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俯瞰全景图

“我们在河道上修建一个水利工程,必然会阻挡天然河道的特性,阻断以后,河道上游的防洪安全、生态安全、通航安全,是怎么解决的?就需要我们这个基地通过试验来研究。通过这些水利枢纽的物理模型,我们可以对工程河段水位、流速分布等水流条件进行深入研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依据。昨天你们在峡江水利枢纽看到了生态鱼道,其实在我们这里就有试验模型。鱼道要怎么布置,采取怎样的型式适合鱼儿上溯,这也是我们水科院的科研人员试验要研究的问题。”在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的模型试验大厅,防灾减灾与水工程安全研究所副所长黄志文给观察团讲解着这个基地的主要功能。

模型试验大厅

观察采访团在模型试验大厅内参观

随后大家又来到露天的湖区模型。“下湖咯!这里是湖口的位置!”观察员们在巨大的湖区模型上行走,寻找着鄱阳湖的一些标志性定位。平面比尺1:500、垂向比尺1:50的湖区模型,让大家体验了一步百里的感觉。

湖区模型

水利项目无小事,每建设一个工程,前期需要有大量的科研论证过程。在这个占地面积500亩的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模型试验区是基地的主体功能区,主要建设湖区模型、枢纽模型、河口模型和河道模型,通过对水流、泥沙运动等的物理模拟,来定性、定量研究江湖关系、水环境等重大问题,以及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闸门启闭等关键技术,为工程规划设计、鄱阳湖的治理与保护等通过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观察采访团参观鄱阳湖湖区模型

黄志文介绍,基地自2014年投入运行以来,不断通过科研项目,带动科研设备、实验场地的完善、升级,依托基地的平台优势,不断加强与国际国内高等科研院所、院校的合作,现在正成为一个国际性、开放性的浅水湖泊研究平台。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

科技园的人工模拟降雨大厅,是科研人员研究土壤侵蚀演变规律、水土流失试验方法与动态监测技术等的模拟场地。一场人工降雨冲刷着模拟坡耕地的土槽,观察团们直观地看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

观察采访团参观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

江西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带的中心区域,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有效地遏制红壤区水土流失?如何改善河流水文状况,减轻洪涝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改善水质,减少泥沙淤积,提高水利工程效益?2000年起,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在德安县第四纪红土侵蚀区开始筹建,20年如一日,持续打造集水土保持科研试验、推广示范、人才培养、科普宣传和生态休闲观光及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园区。

观察采访团参观不同植物的土壤水量平衡试验区

观察采访团参观坡耕地水量平衡试验区

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郑海金的带领下,观察员们在园林般的生态科技园中穿梭,通过天地一体化设备、数字化的监测系统、各类坡耕地试验区展示,了解基地对于红壤坡地水土流失所做的技术研究,他们的《农事活动影响下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突破了伴随农事活动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瓶颈,集成研发了坡面植物工程等6类关键技术,该项成果获得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观察团在现场看到了被列为江西省地方标准的“生态路沟”和“黄花菜植物篱”2项水土保持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还为亚热带地区的红壤坡耕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生态科技园里,还有柑橘园杨梅园、蓝莓园、桃园果园,这也是他们水土保持技术成果——水保型农林复合系统的一部分,这项技术已于2017年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的验收。

开放的平台 开放的未来

在江西省水利科学院的两个基地深度观察体验后,观察员们对于水利科技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与更多的思考,并关注到了两个关键词:“开放”与“平台”。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院长许新发接受媒体采访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院长许新发表示,通过科研基地的打造和建设,涌现了一大批创新性成果,也获得了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等各级各类科技奖励。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水科院结合国家大形势,以及江西水利改革发展的需求,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科学研究、技术产品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科研,是两个基地的中心功能,他们不仅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又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需求研发关键技术。同时,两大基地均瞄准国内外的科技前沿,依托平台优势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加强联合攻关,并发挥着技术推广示范、人才培养的作用,并把科普教育放在了“使命”之中。江西水土保持科技园还是2021年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中,水土保持方面的唯一代表。以开放性的理念和思路来发展基地,目前基地的平台作用已经逐渐显现。

观察团的专家杨洁是原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她参与并见证了江西水土保持科技园二期的整个建设和发展过程,在她看来,这里不仅有团队人才和事业的进步成长,也因为基地的平台功能,让他们能够在科学上跟着国家的步伐走。水利系统的这些科研基地都是无价之宝,为江西水利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黄颖)

Hash:bd6f820c087521db289100eb59a7709d475888ef

声明:此文由 香港商报江西办事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