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考察天岳幕阜山上古文化遗存

  9月6日至9日,由中山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郭立新、郭静云等考古学、历史学教授和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硕士生组成的上古文化考察组一行,来湖南岳阳平江县天岳幕阜山区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湖南省社科院区域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行易研究员及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肖敬东、平江地方学者杨衍秋等参与了考察。

  天岳幕阜山坐落在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位于彭头山文化、皂市下层文化、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吴城文化、山背文化等重要上古文化的更替和交汇点,从传说中的伏羲、炎黄蚩、尧舜禹时代至夏商时期,此地都是中华先祖文化孕生与传播的中心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中国青铜文明的诞生,更离不开天岳幕阜山的铜、锡、铅等矿产资源

  郭静云教授对天岳幕阜山东北麓上古文化已进行过较多研究,这次考察组来平江,是为了对天岳幕阜山西南麓上古文化作全面了解。 郭立新教授一行首先对梅仙镇哲寮村湛氏历史进行了考察。据湛氏族谱记载,湛姓系夏禹同姓诸侯斟灌氏后裔,为躲夏代寒浞之乱,取“斟灌”二字各一边而成湛姓,隐姓埋名至今。 周行易研究员进一步论证了天岳幕阜山为传说中的夏族老巢。

  在考察哲寮村湛氏宗祠及祖屋时,郭静云教授发现清代遗留下来的8根科举报捷用的扁石立柱造型极像后石家河文化(夏文化)玉祖造型,而其他地方的同类石柱都无此造型,故她亦认为哲寮湛氏与夏王室存在关系。郭立新教授认为这比湛氏族谱所提供的文字证据更有说服力。

  考察组接着考察了崇义村童家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当地传说的伏羲皇坛。通过对童家遗址石镞、陶片等器物类型分析,从考古学层面印证了天岳幕阜山夏文化的存在。此后,考察组还考察了相传为伏羲陵的太平尖、明代建筑遗存“天乐堂”、矗立于天岳幕阜山顶的太元天宫、虹桥镇明代“黄老坚城岷山”石碑遗存以及“瓦棺”葬俗,对虹桥镇至今无论男女老幼死后必百分之百葬于瓦棺的奇特葬俗,表示出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在虹桥镇向阳村汤家咀遗址,郭立新、郭静云教授等找到了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文化遗存,重点考察了世外菊园的“蜀鹿”文化传承和阜山窑的“舜陶”烧制工艺,对当地将天岳幕阜山上古文化与当今旅游产业对接所取得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彭为卫 金标湘)

  活动链接: http://toupiao.yytymfs.com/bbs/plugin.php?id=hejin_toupiao&model=votea&vid=2

Hash:58bc93fc52f9b2152c7833aeba1b6ac60b8e08da

声明:此文由 新岳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