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塘镇有一个百年鼓楼,据说还是一位皇帝赐建的!很正!
家训八条:敦孝悌,睦宗族,教子弟,端士品,务忠诚,戒健讼,戒奸险,戒流荡
都昌土塘镇信和村委会在土塘、杭桥、化民三乡合并成现今的“土塘镇”之前,是属于化民乡管辖。村名“信和”,源于这一带众多刘姓村庄的祖先叫信和(1373-1441)。信和公明永乐年间由十七都筱港下堡的枣树下,迁至棠山寨头岭桂花园。其后裔为纪念先祖开基而将棠山垅称为“信和垅”。老屋刘村的信和古祠成为这一带刘姓人家共同的寻根之所。信和村的鼓楼刘村,始祖叫刘溉(1465-1536),从信和公至刘溉的代系传承是:信和公长子名刘济一,刘济一第五子名刘镐,刘镐第四子名刘溉,刘溉是信和公的曾孙。鼓楼村起初村名叫“二舍”,改称“鼓楼”与皇恩浩荡相关,明嘉靖皇帝赐建一座鼓楼在村头,旌表刘溉功德。
鼓楼外景
鼓楼历500余年风雨已成古楼,至今犹存,分前、中、后三进。前为万年戏台,时下成为村民娱乐的好舞台,2018年鼓楼村的首届“村晚”就在戏台上铿锵启幕;中为官厅,接待宾客之所;后为祖祠,其实现在整座鼓楼已俨然成了村上人缅祖怀宗的祠堂。在岁月的风尘里,鼓楼几经毁损,村民屡次筹资修复。2014年,政府拨款将鼓楼修葺,修旧如旧。2018年春,江西省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溉鼓楼”名列其中,都昌同批列入省文保单位的还有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旧址、新四军都昌留守处旧址、都昌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成立旧址。
前进天井
支族祖厅
后进祖祠
关于“刘溉鼓楼”,1993年版的《都昌县志》在“文物”卷、“古建筑”章、“楼阁”节独记此楼:坐东朝西,楼进深8米,宽8.5米。楼柱20根,分4行均匀排列。柱子下有紫色正方形础石,础石上垫有高0.17米,宽0.25米的木垫板。楼下高约2.3米,楼上高约3.5米,砖木结构,青砖瓦风火墙,歇山顶、重檐,八角微翘,窗棂明亮,气势巍峨。在“人物”卷、“闻人表”章留下寥寥数语:刘溉,正德二年举人,滕县、望江县知县。
“刘溉鼓楼”——斯人已逝,斯楼犹存。让我们从搜集到的关于刘溉亦真亦幻的轶事中,远望他的有些清晰起来的背影。
一字师
刘溉,字一清,号泽山,明代中叶成化元年(1465)农历十二月初五日亥时出生。娶曹氏,生五子。刘溉自幼聪慧,孜孜好学,成人后以当私塾先生为业。门生弟子不少人金榜题名,先生刘溉却屡试不中,名落孙山。
某年秋闱,刘溉又试,答着八股文题时听见隔壁传来一 考生的低叹:“激字急死人,激字何处寻?”刘溉低声救“激”:“三点白下方,反文在右旁。”解“激”了的考生从此记住了他的“一字师”的出处:“小小刘溉是都昌”。
这位考生叫桂萼,是明中期朝廷里的风云人物。桂萼,江西余江县人,官至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兼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是嘉靖皇帝身边的宠臣。其主推的赋税改革“一条鞭法”成为“嘉靖新政”的亮点。后告老还乡,殁于1531年。刘溉仕宦生涯的诸多传说与桂萼的举荐相联。刘溉殁于1536年,与桂萼是小老乡,一个是江西南康府人,一个是江西饶州府人,且生活于同一个朝代。史籍上对桂萼出生年月无确切记载,以刘溉、桂萼同赴考场且有“一字师”之缘来推断,刘溉是屡落屡考的“晚成”之人,桂萼年龄应该比刘溉小几岁。
鼓楼里存留的道光年间的碣石
“时也命也”
有人在游览过鼓楼后将刘溉的功名记述为“进士”,其实刘溉终其一生只是个“举人”。刘溉与“进士”擦肩而过,倒有个传说。
刘溉在明正德二年(1507)赴京赶考,其时已43岁,年逾不惑。阅卷主考正是当年考场“激”死人的桂萼。刘溉凭着厚实论策功底拟被录为进士,参加皇帝的面察,只待沐恩钦定。正德皇帝在威严的宫殿正声问刘溉:“朕听说你饱学鸿儒,满腹经纶,为何至今才得中榜?”刘溉心里激动,惶恐不安,竟一时语噎。龙颜愠怒,担虑“非聋即哑”之辈误了大明社稷,叱令无言的刘溉退下宫殿,“进士”不晋了。桂萼见了垂头丧气的刘溉,责怪“一字师”:“皇上金口玉言问你话,先生怎不作答迟榜之故?”刘溉一腔懊恼感慨功名路上的跋涉之难:“时也!命也!”桂萼无限惋惜:“‘时也命也’,有此一语应答皇上足矣。”刘溉时命不济,以“举人”之身在乡邑再执教鞭。
桂萼是正德六年(1511)中的进士,正德二年(1507)应该做不了“举人”刘溉的主考官。“时也命也”的一声嗟叹,或许发生在刘溉与桂萼同赴京城赶考的场合更具合理性。
戏楼
智取象胆
1519年的冬季,54岁的“小老头”刘溉,在老家已是庭前坐看花开花落的坦然心境。某日,圣旨突至,隆冬季节召刘溉急奔京城。已是重臣的桂萼在京城告之原委:近日寿安皇后邵氏得异症,御医开出的药方是要取大象之胆做药引。圣上派人戮杀数头大象,皆找不到象胆。又是桂萼在皇帝面前举荐刘溉有取象胆独法。桂萼想以此为“一字师”找到沐皇恩而入仕的捷径。刘溉向皇帝献出他博览古书识得的取象胆之法:象胆在体内按时有序地移动,象亡则胆失。每天午时整,象胆行至右后膝追风穴,此时将追风穴刺破剖开,象胆流出,象体稍事调理无碍。皇上派人依言行事,果得象胆,皇后药到病除。皇上称道刘溉“赛庖丁”。
次年秋,蒙古鞑靼派来使者,拉来一个千斤重的大冬瓜,并修国书一札,言十天之内猜出冬瓜内藏几籽,我邦便臣服大明,并岁岁朝贡。反之的潜台词是“兵戎相见”。正德皇帝谘议众臣有籽几许,皆面面相觑,莫衷一是。桂萼再荐博学多才,通晓天文地理的“一字师”刘溉。皇上想起上年的取象胆之法,欢喜而诺:“此次刘溉若解朕难,定当封官赐爵。”第十天早朝,应召而来的刘溉行谒拜之礼,禀言“千斤冬瓜一粒籽”。皇帝当庭命桂萼持剑而验,果见独籽。蒙古使者服膺称臣。
戏楼八卦顶
入仕图治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1520),55岁的刘溉终得皇上赏识,上马赴任定陶县县尹,励精图治展示平生抱负。
定陶县毁谤官吏、讼访官衙成风,前任县令不胜烦扰挂冠而去。刘溉到任第三天,街集上的几个无赖无端闯入县衙取闹,刘溉对为首者拘役并处于极刑,杀一儆百,定陶民风渐定。刘溉爱民如子,公正勤勉调处诉讼。他为政清廉,将自己的俸银经常用于接济饥寒交迫的穷人。他的官服破了,妻子竟找不出好点的绸布片缝补。定陶地处齐鲁要地,朝廷重臣每经此邑,以往县令辄备厚礼相送,以期通天。某一日,一宠幸太监南下经过定陶,索要厚赂,刘溉不从,凛然相拒:“定陶敝邑,无一相送,惟尔乌纱帽一顶!”刘溉在定陶延揽贤才,振兴吏治,政声远播。两年多后,得巡按王御史等人举荐,调任山东幅员最大的滕县为县令,定陶百姓泣泪夹道相送“父母官”。时任都御史陈九畴诗赞:“帝与陶丘设好官,两年风力过台端。茅檐密密春风暖,花县团团夜月寒。黎庶有天生意足,奸邪无地骨头酸。牛刀又向邻邦试,咸看天行健翮搏。”
北部旌贤
刘溉履新山东滕县县令是在明嘉靖元年(1522年)的四月,真正踏上兖州滕县的土地是在五月初一,端午节的气息扑面而来。
新“村规民约”
刘溉赴任滕县的“第一把火”是整肃吏治,催收了历年租欠的钱粮赋税。是年冬,山东境内采矿工揭竿而起,连克山东、河南诸县。历两年,起义军被朝廷剿杀,余部在赵智的带领下转战滕县,据山落寨。赵智勇谋双全,官军几度围打无功而退。身为明王朝营垒里的刘溉,对其领地生“乱”,自觉当为朝廷恪职。刘溉亲自进山下湖拜会赵智,与之结金兰之交,取得赵智的信任。嘉靖三年元月的一天,刘溉诚邀赵智下山作客,侠气冲天的赵智不知“兄弟”设局,只身赴约。刘溉在赵智毫无防备,酩酊大醉之后缚获杀之。随后,刘溉率领团练,会同明军将赵智余部一举荡平。
朝廷为守土有责、剿乱有功的刘溉颁授“北部旌贤”的奖匾。此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仍存鼓楼,后遗毁。
都台奖励
在鼓楼,悬挂着一块“都台奖励”的匾额,是山东钦差巡府都御史陈九畴在嘉靖五年五月题赠给刘溉的。“奖励”背后,是刘溉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都台奖励”匾
刘溉在滕县县令任上,刚正不阿,一尘不染,也得罪了不少官吏,奸佞之臣更是谗言诋毁他。“司宗孔事件”更是让他蒙冤弃官。司宗孔是一名盗首,刘溉在将其捉拿归案后,念其家贫持孝,又有重新做人的罪悔,便将他留在县刑房供职。不承想,司宗孔恩将仇报,唆使他人诬告刘溉侵吞官衙的办公费用“纸价银”二十两,省巡按派员核查,不听相涉人员辩白,将刘溉罢官。刘溉其时奔回故里料理祖母丧事,对官场有点心灰意冷。后经都察院复验,刘溉冤案得雪,荣获“奖励”。
声闻于天
明朝律例,三品以下官员年满花甲须“致仕”,回家养老。刘溉入仕既迟,皇上念其治政有方,剿寇有功,加之时任翰林学士的桂萼力荐,刘溉在他61岁时授吏部天官衔,擢升苏州知府实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知府是官场多少人渴慕的美差。年过花甲的刘溉对庙堂或高或低已是宠辱不惊。浩荡长江的一场风,让刘溉晚年的仕宦生涯在心底的波澜不惊里被改写了。在云遮雾绕、真假莫辨的历史传说里,也许灵秀吴地的苏州府少了一位来自鄱阳湖畔卓尔不群的知府,凝重古朴的徽地却添了一位老有所为的知县。
话说刘溉经京杭大运河过长江南下赴任,骤遇大风,船阻难行。一日在驿馆坐风,恰遇赴安徽望江县就任县令的邓八金。把酒临风,俩人似有相见恨晚之感。邓八金心生旁意,打起“叶落归根”的情感牌,劝导刘溉与他互换关文印照。刘溉老来心慕近乡之地为官,也就答应了。风定船行,各自分道赴任,邓八金畅达苏州府,刘溉改道望江县。刘溉晚年在望江县县令任上,为他的仕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刘溉年高体孱,朝廷在望江县城外修建一座接官亭,旨谕“耆宦贤能,来官勿接,去官免送”。
且说邓八金高就苏州府知府,鱼肉百姓,贪婪无比,怨声载道,三年后被治罪。邓八金一度带着搜刮来的金银财宝,乘船从太湖回故里。船至湖心,狂风大作,船家喝令邓八金尽悉抛弃不义之财,顾命要紧。可船欲行而风不止,恶浪滔天中船家质问邓八金还身存何物。邓八金哭丧着脸说:“仅存夜明珠一颗。”船家顿足:“正应了乌龙戏珠,快快弃珠息浪!”邓八金忍痛将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掷向水里,果见大风顷息,乌云尽散,总算平安抵岸。
贪婪的苏州府知府邓八金伏罪之日,清廉的望江县知县刘溉政声鹊起。鼓楼村的老人讲述的刘溉与邓八金“互换关照”的传说,显然有许多不合情理和律制之处。刘溉年迈不愿赴苏州为官,有碑刻载录为“请假省暮,俯就望江”。刘溉快七十岁时致仕荣归。嘉靖皇帝赐建一座鼓楼在刘溉的故里二舍村,旌表贤劳。鼓楼镌刻一副楹联:四任文林升太守,九重魏阙赐天官。横批为“声闻于天”。
嘉靖帝(网络图)
刘溉嘉靖十五年(1535年)二月二十一日申时在家乡寿终,走完了他72年的人生历程。悠悠五百余年来,他的后裔承祖德,扬新风,在鼓楼村这片土地上厚德载物,生生不息。土塘镇信和村是“十三五”贫困村,鼓楼600余村民将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战鼓,擂得“声闻于天”,奏响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奋进乐章。
鼓楼村貌
文图:汪国山
Hash:f1b6d2ca85867efe92654e89bf3a2a03f414ea06
声明:此文由 都昌热线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