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可爱的中国”,从上饶红色之旅溯源

朋友,你读过《可爱的中国》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他叫方志敏,你知道他吗?

很多朋友的回答是:“哦,方志敏,听说过,是革命先烈。”“《可爱的中国》小时候好像读过,内容有些模糊!但是作者真的有些记不清楚了!”

春天来了,让我们去追溯《可爱的中国》源头,从上饶红色之旅开始。

上饶,旧中国清贫之地

120年前,最能代表中国之清贫的一定有上饶。

上饶,今天江西省东北部地级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上饶辖境可考的历史中,属扬州,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从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始,至隋唐宋到民国,上饶一直在划来划去之中,原因是这里太穷太贫瘠。直至1983年,正式设立上饶市。

贫穷,来自于压迫和剥削,尤其是在一百年前的旧社会。上饶的北部以花岗岩地带分布,山多地少,地处赣皖浙闽四省交汇处的上饶成为四省通衢的中心点,既是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土地的贫瘠和兵荒马乱让这里的百姓不得安息。贫穷、无望,剥削、压迫,唯有反抗才能改变。这里成为了中国革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湖塘,可爱的中国秀美山村

湖塘村是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因村口有水塘而得名,背靠群山,以农业种植为主,山地占80%以上。绿树环抱,山峦叠翠,一栋栋白色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几栋老房子格外的醒目和特别。

这里就是革命家方志敏烈士的家乡,120年前,他就出生在祖祖辈辈务农的家庭,虽不富裕,但童年的生活还是很殷实。从私塾到学工求学,从南昌上海,革命时代的热潮让有志青年热血沸腾,他关注中国的农民生活,与毛泽东的农运思想不谋而合,是继广东农运领袖澎湃之后的又一位农民领袖。他以推翻对农民剥削的革命运动为基础,带领乡亲们扛起锄头闹革命,建立了革命队伍和赣东北地区根据地。

村口的石拱桥留下了方志敏革命的足迹,桥头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为人们涌读《可爱的中国》的乐园。触景生情,当郎朗的读书声响起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方志敏在林中读书学习的影子。

因为方志敏,因为革命,湖塘村被国民党军队烧了十余次,但是革命的种子是烧不死的。今天,方氏后人把“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传承,发扬,广大。革命先烈的家乡建成了美丽的乡村,红色旅游的发展让更多人走进湖塘村,走近方志敏。

方志敏故居是一栋普通的四榀木瓦房,原建筑多次被国名党反动势力损坏,新中国成立后按原建筑进行了复建。故居正厅挂着方志敏的画像和塑像,两侧悬挂着方志敏写过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故居的庭院中种植有松、柏、竹、梅,到了春天,花香四溢。

由方志敏文化广场向山坡上行走不到百米,就是方志纯陵园。方志纯受堂哥方志敏的影响,早年参加了革命,南昌起义、横峰暴动、赣闽浙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解放后,他历任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中顾委委员等职务。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去世后将骨灰埋在了家乡湖塘村。

漆工暴动,两条半枪拉开赣东北革命序幕

漆工镇是湖塘村的镇政府所在地,旧社会,这里是剥削、压迫农民的据点,专门配备了有武器装备的警察所,勾结本地封建地主势力,欺压人民,破坏农运,镇压革命。1926年一个冬夜,在方志敏的指挥下,秘密召集漆工镇一带200余名农协会员骨干组织暴动队,连夜行动,他们高举红旗火把开路,队员们有的手执马刀、梭标,有的肩扛鸟铳、锄头,在方远杰和黄镇中的带领下,冲向漆工镇派出所,反动警察跪地缴械。暴动中缴获的三条枪,一条是德国造的“双套简”,一条是“汉阳造”的步枪,还有一条是损坏了的“九响毛瑟枪”,因没有退子钩,又被裁去半截,只能算半条,故称“两条半枪”。这就是赣东北人民长期传诵的“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由来,从此拉开了武装革命的序幕。

当年被捣毁的警察所已不复存在,解放后当地政府竖立了暴动遗址石碑,设立了革命烈士纪念馆。1985年在方志敏殉难50周年之际,更名为漆工镇暴动纪念馆,竖立纪念碑。纪念馆为宫殿式建筑,四周回廊。馆内陈列着有关漆工暴动及方志敏的文物,供人们瞻仰。馆内版面图文并茂,简介了漆工镇人民革命斗争史及主要英烈事迹等内容。

在参观暴动纪念馆时我们得知,方志敏的父母的陵墓就在不远的山坡上,他的胞弟方志慧烈士墓、方志敏与夫人缪敏的衣冠冢(毛毯合墓)也在此地。据介绍,方夫人缪敏非常想百年后与方志敏同墓,但是由于方志敏墓碑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无法更改,所以只能以他们生前共用过的毛毯葬在一起。苍松翠柏下,革命英烈的的亲人们在方志敏革命成功的地方含笑九泉,也是一种告慰。

从漆工镇回湖塘村时,就在村委会旁有两栋整洁的平房格外的吸引人。墙上挂着牌牌,走近一看是上饶《三清媚》女子文学研究会的写作营,这里定期组织《可爱的中国》读书朗诵会,宣传方志敏的革命事迹。

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民间社团,尽的是政府的义务,传递正能量,为的是让来这里参观的人更多的了解到方志敏精神所在,这是每一个上饶人应该知道,应该做的。方志敏精神就是上饶精神,上饶人不知方志敏精神,何谈全国人民知道。

此时,我的耳畔想起了琅琅的读书声“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

葛源,红色的枫林村

漆工暴动,只是拉开了赣东北地区革命的序幕,而真正形成燎原之势则是在葛源建立了闽浙赣省省会,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力的右翼”被誉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模范省”。

葛源镇,位于江西省横峰县怀玉山余脉磨盘山山区盆地中,与弋阳德兴、上饶三县交界,距横峰县城35公里,约40分钟车程,处于三清山-龙虎山-圭峰旅游路线途中。冬雨沥沥,红军操场旧址两侧的槭树被染的红彤彤,80年的风霜雪雨、枪林弹雨,它们依然矗立在这片红色大地上。

葛源现存重要红色旧址40余处,主要分布在葛源村、枫林村,其中,中共闽浙赣省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和红军操场等旧址再现了根据地当时的壮大。

葛源镇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当年全镇有6万民众,除了老弱幼儿,有2万儿女参军参战,仅有名的烈士就达5732名。

在烈士陵园的隔壁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早期参加革命战士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学的农民,但是“方志敏式根据地”十分注重战士们军事文化素质的培养。分校原为杨氏祠堂改建,占地1200平方米,大门上除了校名,操场两边院墙上还留有大字标语:造成红军铁军骨干,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室内有门厅、厢房及两排对称的6个教室,在条件简陋的山区,这样的学校绝对是豪华的。

怀玉山,方志敏蒙难地

怀玉山因“天帝赐玉”而得名,与三清山对峙相望。唐代大历年间,僧人志初始建定文寺于金刚峰南麓, 朱熹曾在山上著书讲学。

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组成红十军团,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遭遇国民党七倍于己的兵力围攻,在弹尽粮绝、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20多天,不畏困难、不怕牺牲,近千名红军战士血沃怀玉山!方志敏率部已经完成突围与粟裕部汇合,后听说怀玉山仍有部队没有撤出来,为了营救战友,他再次回返,不幸被身边的人员高密被捕。

去往怀玉山的路曲曲折折,人烟罕至,至今都是一条天路。在70多年前,这里山高林密,自然环境更是恶劣,虽已弹尽粮绝,如不是身边人高密,真的很难找到方志敏的。

革命是革命者英勇的选择,革命者内心是纯洁的,就像《清贫》里写的,他们最喜欢的还是“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

方志敏是红军长征时期牺牲的最高指挥员,毛泽东赞颂他“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中共中央代表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世界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中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总司令方志敏同志被俘以后,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受尽了虐待和凌虐,.....表现出至死不屈的节操和为国尽忠的义气。方志敏同志的肉体虽摧残了,但方志敏同志的抗日救国精神,将如日月经天,江河亘地而永垂不朽。

今日怀玉山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建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建有“可爱的中国纪念园”,在清贫园,人们为方志敏清贫、乐观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方志敏于1924年就加入了共产党,他的革命生涯初期始终是以文字宣传来实现革命理想,慢慢的他明白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起他弃笔从戎,建立了闽浙赣红色革命政权。怀玉山蒙难被捕后,在监狱中他再次拿起笔来战斗,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处处展示了他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最终成功的信念。

离开怀玉山时,我看到树丛中正开放着一朵朵白色的花,在这个冬天里格外的醒目。

“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这是《可爱的中国》文章结尾时的内容,感人至深,我想怀玉山上这朵朵白花一定是英灵们所在!

农历乙亥年春节,正是万家灯火时。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前夕,仅以此篇图文告慰英灵,您《可爱的中国》已经日新月异,繁荣强大。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本图文为搜狐号作者@官子旅行 原创,拍片码字不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商用。

Hash:5dbd0f06ad87e0283a8ce83c829cf2f82984978d

声明:此文由 官姥爷爱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