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莲头岭古道|三跳岭、莲花池、柳峰尖、圣池......

莲头岭古道,起于泰顺县雅阳镇莲头村大岙,经晒谷坪亭、莲头古村落、莲云谷、福船村、竹楼坑、福亭基、莲花塘古村落、山茶岚村,止于雅阳镇梧村柳峰尖。系明清古道,东西走向,全长约10千米,宽1.3米。据传该古道早期本是泥路,因明后期统治阶级腐败,民众聚集造反,途经大岙至莲头于山中踩踏出此路。天长日久,泥路被当地群众越走越宽。清同治年间,以陈王庐为首事,莲头村民出钱出力,建造了该条古道,因有三个弯,古称“三跳岭”。路面早期用不规则块石砌筑而成,至今保存完好,古道两侧古树参天,植被葱郁,生态环境优美。

莲头岭古道的起点大岙,向前百米左右有一座晒谷坪亭,坐南朝北,面湖背山,周围环境甚是清幽。明朝年间,仕阳青年林兆雷上京赶考,返回时路经晒谷坪遇大雨,遂在附近亭中避雨,高中后重建此亭。后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1972年和2011年,晒谷坪亭三次重修。我们现在看到的晒谷坪亭,亭顶采用木板、油毡、青瓦三层结构,内部圆柱、桁条均已翻新,外墙砌筑美观大方,地坪用大理石铺设。

以前莲头岭和晒谷坪亭十分热门,我们从当时留传下来的民谣“平阳千万村,泰顺救饥荒”,可以想象到晒谷坪亭商贾往来的热闹景象。此亭曾住有烧茶人,亭前竹筒倒挂一排,无偿供行人和挑夫饮用。今年90高龄仍健在的莲头烧茶人林直录老人,见证了晒谷坪亭几易重修的那段历史

从晒谷坪亭向西途经莲头古村落,此村落与泰顺的墩头古村落、龟头古村落合称为“泰顺三头”,蜚声县内外。莲头境内山清水秀,古木参天,人杰地灵。根据《泰顺县交通志》凉亭记载:“莲头亭,亭址莲头,木结构,占地53平方米。修建时间光绪十三年。”村内环境清幽,空气新鲜,水源来自大岙天池,清醇干净。生活在此的村民多身体康健,现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位,亦被称为长寿之村。

莲头村西侧即是莲云谷,其处于原58省道沿线,与有华东第一大峡谷之称的氡泉大峡谷相临。氡泉大峡谷占地280亩,由温州氡泉旅游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创建,总投资3.2亿元,是一个集旅游、会议、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村。“谷”内秉承原始生态风貌,别墅成群,亭榭密布,茂林修竹,曲径通幽。

沿古道一路西行,经福船村、竹楼坑、福亭基,就来到了雅阳镇的山茶岚村,因村里种植着大量山茶树,村庄也因此得名。秋冬时节茶花怒放,谷间雾气缭绕,别有一番情境,有诗云:“花开如锦知多少,五百东园五百西。”山茶岚村最具特色的除了茶园阡陌,就是莲花塘陈氏祖屋了。颇有古建筑风格的几座单体民居背靠五座小山,整体呈环状分布,形成了莲花塘古村落。曾有一道描摹莲花塘的诗文中写道:“莲花塘畔号莲峰,翠积苍苍一望同。南看更饶君子竹,北望但少大夫松。面前流水湾湾曲,背后青山叠叠重。此地清幽人罕到,数家烟火乐颙颙。”正可谓是人间仙境。因地处五座小山峰恰似莲花开五瓣,此地故名“莲花池”。莲花塘五座古屋均背靠五座小山环列建造,中间有一水塘,塘中央为陈始祖陈承天夫妇的茔墓,形成阳宅(民居)和阴宅(坟墓)共处一地的建筑模式,与古人风水择地之说有异,不多见。也正因其独特的布局与建筑风格,所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经过山茶岚村,沿古道行,会看到一座著名的山峰——柳峰尖。清代诗人王迁宾在《登柳峰尖》诗中云:“中分一点蜀山尖,岁岁登高破酒钱。掠过浮云梳树杪,上升旭日在天边。”足见此处景色峻美。柳峰尖主峰海拔1056米,登巅俯瞰,泰顺的泗溪、秀涧、三魁、雅阳等地尽收眼底,立峰远眺可见群峦叠嶂,绵延千里。柳峰尖主峰有石宫一座,建于清光绪甲午年间,香客络绎不绝。目前,柳峰尖有十三岩、十四洞等系列景点,其云海景观更是予人无限遐想。

柳峰尖仙序观音阁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64),这里有一口终年不竭的清泉,年代较之久远,宋人称之为“圣泉”。在宋王献可《圣泉诗》中云:“绝顶清泉映碧空,参差荡漾紫云连。金精伏夏寒侵骨,石气凌冬暖吐烟”,可见泉水之清洌爽口。当地人告知,因周围林木茂密,无论天气怎样干旱,这口泉水从未枯竭。据说,仙泉水不论是六月大暑还是十二月大寒都一样润口清肺,提神醒脑。当地百姓甚是爱护,目前观音阁已经三次重修。

柳峰尖尖顶仙翁宫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尖顶中央长有一棵蓝洒树,树枝和树叶自然结成香炉状,令人称奇,引无数香客至此。宫前有一石供桌,长2.8米,宽0.8米,厚0.15米,重达1800多斤。旧时交通不便,全凭人工作业将如此大的石块运至峰顶,可想是多么不易。据说,有一位得道高僧云游至此,被柳峰尖仙境福地吸引,在此坐禅诵经直到圆寂,其所留传下来的故事亦为这山峰美景增色不少。

行古道,聆听岁月的足迹;登临柳峰尖,尽享泰顺山水沐浴。无论是历史遗迹民俗风情还是山河之气壮、云海之美妙,置身其中,赞叹之余,都会令人有情景交融、心物交和、古今交替之感。

来源:《温州古道·泰顺篇》(黄以平主编)

Hash:1c479bf53c7220a82391ca04f3a0d161fc643597

声明:此文由 温州古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