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丨黄道周读书讲学处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_
悦 读
_
《漳南儒风》之四十
林定泗 陈旭山 平文史江阎文/ 图
黄道周读书讲学处
黄道周读书讲学处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细遵等,号石斋,铜山深井(今属东山县)人,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朝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南明隆武元年(即清顺治二年,1645年),黄道周率军北上抗击清军,于徽州被俘,次年以身殉国,英勇就义。黄道周为明末著名学者、书法家,《明史》卷二百五十五评价他:“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精天文、历数、皇极诸书。所著《易象正》《三易洞玑》及《太函经》,学者穷年不能通其说,而道周用以推验治乱。”他曾在漳州多地读书讲学,本条依据黄道周年谱,大致以时间为序,一一列出。
黄道周少年、青年时期主要在漳浦县(含今东山县、云霄县)、平和县、龙溪县三地读书。
黄道周五岁时入小学,在崇文书院读书。少年时在铜山东门屿读书。东门屿地处东山以东约2公里,全岛大约1平方公里,风景秀丽。因岛上有文昌塔,又名塔屿。岛上有两个黄道周读书处,一为鹰嘴岩、一为云山石室。
鹰嘴岩
鹰嘴岩为一巨石,形若雄鹰,石下有一天然石室,也就是《明史》中所说的“石室”。清《铜山志》卷一:“东门屿,一名塔屿……有石室,深广可容二十馀人。昔黄石斋先生尝读书其中。石室洞深9.8米,宽3.1米,高3.5米。黄道周少年时,铜山士人陈瑸、陈士奇已向他请教学业。黄道周和他们结成挚友,三人或许常在石室中一同读书。洞口镌“石斋”二大字。旁为落款:“先生节义照耀今古,石室荒凉,仅存遗址,鱼跃鸢飞,具见大道,谨署二字以诏后人。中华民国四年六月,秋浦许世英偕许兆桂、俞绍瀛、胡韫玉、徐时霜、王绍、许于胥乐同访。”据说许世英到访此处,仍可见基址等建筑遗迹,因此推测该处为黄道周居住、读书处。现洞中设坛,祀黄道周。
云山石室在岛上鹰嘴岩以南二三十米处,亦为一天然石洞。石室由三四块天然巨石相叠而成,上窄下宽,进深9米,宽3.8米,高7米。石室洞口有明末大学士路振飞镌刻的“盘涧”、不知何人所题的“云山石室”四大字,以及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巡抚潘思榘所立牌坊。石坊南面横额镌“黄石斋先生读书处”,北面镌“高山仰止”,对联“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学海,群推道岸先登”。1984年5月,鹰嘴岩和云山石室共同以黄道周读书处之名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石斋读书处
二十岁,黄道周居平和大峰山(即灵通山)读书。清康熙《平和县志》卷一:“大峰山……前内阁林鹤台先生(即林釬)、太史黄石斋先生尝读书于此。”读书处在灵通山岩洞内,洞高2-3米,面积约100平方米。崇祯年间,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大峰山看望老友黄道周。洞内现存乡人祀奉黄道周、大学士林釬和吏部郎中陈天定三位明末学者的清代石质神主牌。石碑顶部横楣篆额“灵应感通”,两侧镌楷书联:“灵山留胜,通天胜迹”。祠的正面两侧悬木刻楹联:“大节不渝刀镬下,典型常在里闾中”。石洞外有明清两代名人题刻10多处。大峰山的黄道周读书处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榴龙岭——青龙寺
青龙寺——黄道周题匾
二十二岁,黄道周与其兄读书铜山,同年移居云霄渔鼓溪顿坑。二十四岁,与卢维祯、张燮、高克正等士大夫交游。黄道周在漳州府城讲《易》,得到蒋孟育的欣赏,南靖地区的士人听闻此事,前往向黄道周请教。二十八岁,黄道周入府学。三十二岁至三十六岁,黄道周大多数时间居于漳浦东皐书舍(即明诚堂),杜门著书。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黄道周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黄道周中进士。
文明书院(东臬书社)——明诚堂
黄道周讲学处——东臬书社天地盘
踏入仕途后,黄道周仍对教学抱有极大的热情,较大规模的讲学地点主要有浙江馀杭大涤书院,漳州漳浦县北山、明诚堂,府城榕坛,龙溪县邺山讲坛等。结合郑晨寅《黄道周的讲学活动及其时代意义》一文,简介如下:
(1)大涤书院。崇祯五年(1632年),黄道周时年四十八岁,削籍回乡,途径浙江馀杭,门人聚集,建书院于大涤山。因大涤书院位于浙江省,本书不作详述。
(2)北山。因黄道周葬父母于漳浦县北山,故归乡后常于此守墓,讲学著书。
(3)榕坛。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黄道周应代理漳州知府的兴化府推官曹惟才之邀,以府城芝山朱熹祠为讲堂,即“榕坛”。讲学至十二月,黄道周回漳浦北山守墓。次年五月,黄道周复于榕坛讲学,至十一月被朝廷起用为止。洪思《黄子年谱》:“是夏五月,子始即漳郡紫阳学堂为讲舍。定于四仲之月,雅集课艺,因文证圣,随所疑难,先经后传,先籍后史。自近溪、敬斋而上,周、程、罗、李而下,不妨兼举,以印身心。子自次所条答,为《榕坛问业》。”据郑晨寅文,榕坛讲学的主旨为“明善致知”。讲会的程序一般是由黄道周拟定题旨,引导门生探讨、成文,再加以评点。“同时师生之间也相互问难,涉及天文、地理、经史、百家之说,内容极为丰富。”黄道周将讲学内容辑为《榕坛问业》一书,共十八卷,前十六卷为讲学语录,后二卷为回答友人问难的书信。清《四库全书》提要评价此书:“其大旨以致知明善为宗,大约宗法考亭,而益加骏厉。书内所论,凡天文、地志、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问阐发,不尽作性命空谈。盖由其博洽精研,靡所不究,故能有叩必竭,响应不穷。虽词意间涉深奥,而指归可识,不同于禅门机括幻窅无归。明人语录,每以陈因迂腐为博学之士所轻,道周此编,可以一雪斯诮矣。”
(4)明诚堂。因黄道周归乡后长居北山,众弟子择址原东皐书舍,建明诚堂。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明诚堂落成,并举行讲会。详见《明诚堂》一文。
(5)邺山。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三月,黄道周乘舟至龙溪县邺侯山(旧名蓬莱峡),择址建讲堂,次年八月底竣工,建成三近、与善、乐性三堂。崇祯十七年五月九日、十日,黄道周两次在邺山讲堂的三近堂中举行讲会。详见《邺山讲堂》一文。
邺山讲堂禁伐碑(残)
正学堂碑(残)
编辑/版式 :卢爽娜
责编:郑炳文
审核:许丽君
监制:蔡宇飞
漳州市图书馆
_
林枢楼
Hash:030806378cf343fb28b7674371c1f62edb102879
声明:此文由 一根藤上七个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