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百二郎迁徙永定纪略(赖启彰供稿)

赖百二郎迁徙永定纪略

(注:无论任何一本资料,编辑都会客观的温馨提示:可能本谱有部分地方有存疑,敬请大家客观查证,仔细校对,谨慎使用。请勿引发争吵或矛盾。因为古谱经过转抄,辑录,很可能会出现漏或误,或乱,或错,请大家以平和的心态多沟通与交流,不必带来任何不愉快。

发布族谱资料,一来为了让资料长久保存。二来让各地资料可以共享,交流。三来是让众多不同派系的资料可以供大家参考。四来是希望大家兄弟姐妹之间在当下能多来往,多交流,熟悉。如果大家有族谱资料(文字或图片)提供,请加个人微信13434108813。所有资料都会用此公众号公益发布。谢谢大家的支持。)同时感谢赖志成兄弟提供本资料文档。

赖百二郎为赖极第十九代孙,祖居江西广昌县四川里(亦称寺川里,今为高虎桥乡)岩前(今西巷村老虎岩前)。

他的高祖父赖和卿因父亲赖几实,号诚主(1242.10.19.巳~1310.9.11.申),在元朝初考取贡生,出任广东省程乡县(今梅县)主簿,决定携带另一配偶熊氏前往任内,因而没有跟随父亲到广东,而是在家奉养母亲唐氏。原来居住地在福建宁化石壁,父亲离家出任后,携带母亲先徙江西省赣州石城,再徙建昌广昌县四川里岩前,母亲唐氏去世后葬广昌乌甲,自己则被葬在广昌县艮田。

他的祖父赖添凰,号四十一郎,在元朝担任过工科给事中,卒于北京,归葬艮田。

他有兄弟三人,排行老二。元至正年间,结婚生子,配偶罗氏(有谱载名为小三娘)接连给他生了九个儿子,分别为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千八郎、千九郎。

依照“老大不离家”的习俗和时局,因此开始考虑迁徙事宜。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后,从白莲教起义到朱元璋起兵夺取政权,时局一直都很乱。赖百二郎那时也入了教,并被封为“祖师爷”,而且也有了几个儿子。红巾军起义失败后,为了家人的安危,决定离开江西,沿着文天祥所率赣南子弟兵的入闽路线迁徙。世系歌云:“五十二世百二郎,建昌迁居到龙岗。带一仆人陈隆德,徙到抚溪涵水乡。”

于是,赖百二郎携带家仆陈隆德自江西广昌县岩前(今高虎桥乡西巷村)出发,一路来到永定河上游渡口——深埠(今为青溪)边,人称涵水湖(今永定县抚市镇溪联村大路下)的地方,看到此处是抚溪河段的三重溪与抚溪交汇处,溪水清彻,潭深见底,绿荫映照,清风习习,是永定河可通航的最上游货运码头,当时隶属上杭县丰田里。此地也是漳、汀、龙三州边界商贸集散地。在唐代由于漳州盐供应汀州而形成的盐路必经地,不仅是盐运的水陆中转站,也是许多生活必需品的中转站,而且也运出山区土特产,船家挑夫云集,车水马龙,形成集市,繁荣景象至今流传。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汀洲知府赵崇模奏准改销漳州盐为销潮州盐之后,官盐虽断,但该地依然交易十分活跃,尤其是私盐交易,以货易货等。元世祖的女儿囊加真公主下嫁干罗陈之时,把汀州路长汀等六县赐给公主,租税供其支配。该地因处在上杭(永定)边界,毗邻南靖龙岩,加上没有“官道”,只能走水路,管理鞭长莫及,成为贩夫走卒的集散地。该处也是形势要冲地,易守难攻,也可进可退,西北两面环水,南面依山,东面为博平岭山脉龙岩与永定的界山,距离此地不远的缘岭山曾经是宋末文天祥率赣南义勇军抗元时,筑寨抵御抗元的遗址。因此,决定在该处开基,便返乡携带全家到此地筑室居住,居住地遗址石脚尚存,在今抚市镇溪联水泥厂对面的暗坑子。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下令编造黄册(即户口簿,又称丁口册),撤乡设里,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从中推丁多粮多的前十户轮流充当里长,余百户为十甲。经过多年的经营,人口众多,开垦土地也多,成为丁多、粮多、果杂多的大户,因此赖百二郎被推举为丰田里里长。丰田里分为上丰田(今龙潭镇)、中丰田(今抚市镇)和下丰田(今湖雷镇和堂堡乡),区划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开始丈量绘制土地平面图,称为鱼鳞图。把田分成二等,即官田与民田,并确立田赋标准。开初赋、贡、役,既按丁征收,后又按田征收,赋役日愈繁重,名目众多,许多额外杂役、泛役皆令里长贴办,逐渐不堪重负。为了便于生存与发展,减少税赋负担,开始了外迁,长子千一郎徙龙岩西门,后裔有分徙上坪(今新罗区适中)。次子千二郎公徙居溪南里后辗转来苏里中都,最后定居在猫儿竹下(今洪山乡五坑),后裔有分徙广东。三子千三郎徙居丰田里潘坑(今湖雷镇),四子千四郎住华丰坊塘坑(今湖雷团村),五子千五郎住金丰里松岭(今岐岭乡)娄兴户。

永乐六年(1408年)上杭县令粱贞上任后,借赈济灾民以“以工代赈”为名,榨取百姓,巧取豪夺,民不聊生,造成境内大量的逃户和流民事件。加上父母均已经辞世,于是众裔孙决定弃家转移。千四郎公之孙念二郎迁徙华丰坊、念四郎迁徙大坪里,念三郎随父万七郎迁徙太平里洪源(今培丰镇),千五郎公次子十九郎公则从松岭迁徙高地,千六郎裔孙迁徙到汀州丁山河口,千七郎公之孙念五郎迁徙瑶贝岭(今湖雷镇湖瑶村)开基,千八郎裔孙徙广东大埔、樟溪、岩上、白叶、石巷等地,千九郎公裔孙徙广东三河坝、大埔埆、亦茅坑、海丰陆丰等地。抚溪涵水湖故居人去楼空。

现今流传一个故事。赖百二郎辞世后,打造了九具棺材,一具装真身,其余装衣冠,每个儿子各抬一具奔赴他乡,自谋发展,被后人形象称为“九子出湖洋”。但现存墓葬仅一处。公葬抚市镇溪联村涵水湖(即湖洋排)乙山辛向丁卯分金,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二十四日辰时更葬。万历甲午(1594)千七郎裔孙湖洋寨户首赖积良会众重修,雍正壬子十年(1732)瑶贝岭户首赖徵明与田心里赖庆章二房复修外土并砌拜丹墀坎。妣罗氏,原葬歧岭庵子角(又称沿水庵),1960年开永歧公路迁抚市与公合葬。

一、五坑开基纪略

五坑明清时期属于上杭县溪南里三图,属峰市辖区,1940年3月31日划归永定县管辖。五坑位于洪山乡南部,东与泥角毗邻,南临寨尚,西接石杰村,北界汀江。原名猫儿竹下,也称梧岗、五坑,清光绪癸未年(1883年)该村进士赖仙竹(名清键,又名秦键、秦雄,号庸叟,1846~1925年)曾任工部主事,广东肇庆知府等职务,是戊戌变法的先驱,他将五坑改名为抚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复称五坑。公元1997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永定棉花滩水电站工程上马,五坑村大部分耕地和房屋受淹,千余宗亲大迁移,其中124户550人迁居金砂乡枫树排,依然沿称五坑村,其余分别散居在洪山、凤城和西溪乡等地。

元末明初赖百二郎次子千二郎公徙居溪南里三图,后徙中都,传有二子,赖千二郎与妣兰八娘墓址在上杭来苏里中都。长子大一郎徙居广东;次子大二郎一生展转于溪南里四图(即三塘背)、三图、来苏里中都、广东,配偶两人,修五娘与王氏,修氏传三子,分别为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王氏传一子为九一郎。家仆罗义公一直跟随大二郎,并一直携带主人的长孙赖念一郎,念一郎尊其为义父,并赐名为赖千三郎,赖大二郎辞世时念一郎尚年幼,公与妣陈五娘、王氏墓址在洪山田梓头中石,“二龙争珠”形。明永乐年间在罗义公的鼎力辅助下,一直伴随念一郎投亲,最后徙到溪南里三图猫儿竹下(俗称五坑)定居。赖千三郎辞世后,葬在洪山田梓,并在墓前建造义公祠祭祀。洪山乡五坑村开基祖赖念一郎墓在樟树潭“人形”,妣陈十一娘墓在石杰三耙塘“金鹅孵蛋”形。念一郎定居五坑之后,生了四个儿子,明弘治年间长子永良率子孙创建宗祠,后人称之为“良公祠”,清光绪出进士后称“赖氏家庙”,五坑裔孙记千二郎公为一世祖,采用颖川郡堂号,也曾更用过西川郡。

后裔有:千二郎公长子大一郎公、千二郎公孙大二郎长子万一郎和三子万三郎公徙广东松源桥下;6世永恭公开基石鼓坑;6世永清公徙居蛟虎坑;千二郎公之孙九一郎公徙居永定仙师殿前,记为一世开基祖;还有后裔徙居李坊、金砂、溪南里等地。

殿前位于仙师乡东北面的仙师村抚石公路旁,距县城13公里,东邻务田,北接深塘,西毗仙师,南望利坊。千二郎公之孙、大二郎四子九一郎于明永乐年间,奉母王氏从中都返迁此地开基,尊为一世祖。至今传至26代计36户147人。公葬詹坑架上埔毡申山寅向。妣修五娘,葬葛布坪。明成化年间建造宗祠,现存清光绪四年(1878)冬手抄《大成宗谱》谱本一部。

石鼓坑位于县境西南的仙师乡石鼓村,东邻仙师、锦丰,北接恩全,西隔汀江望五坑,南临河头城,距县城20公里,明清时期属溪南里四图。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由百二郎公之次子千二郎公(尊一世)第五代裔孙永恭公从原上杭县洪山乡五坑村迁来石鼓坑开基,采用西川郡。人口发展至今25户113人。公与陈妣合葬本村窠里。黄妣葬辣树塘卷绸山大窠里。

五坑后裔自十五世起有七言八句字辈诗:“元云立泰九允昌,声鸿世远焕天章,崇名志士延家学,先进贤书作国良。绪业肇修荣继祖,甲第连登萃春芳,傅新显奕昭时命,克绍徽犹震纪常。”西川十八世肇庆府知府仙竹题有五言六句字辈诗云:“元云立泰九,景延征善昌,厚崇承衍奕,继树懋新香,远鸿声国焕,敦仁助益枝。”

五坑村《赖氏宗谱》光绪版是赖清键于光绪二年中举后在陕西编修完成。该谱先后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乾隆十八年(1753)、道光元年(1821)、咸丰四年(1854)、同治十年(1871)、光绪二年(1876)六次重修族谱。其中康熙版和乾隆版是在永定完成,乾隆中叶元字辈八兄弟迁徙陕西之后,陕西后裔与家乡合谱完成后三版。该谱录有都御史、真定武邑人苏安恒撰写的《赖氏族谱序》;宋咸淳九年二月初三日文天祥撰写的《赖氏重修族谱序》;明万历四年、天启七年吏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福建莆田人方鼎撰写的《赖氏宗谱序》及《赖氏原始纪略》等文选,有赖清键撰写的《重修赖氏宗谱序》。

五坑村名人有明代五代为武略将军的赖思智一家,子赖楷,孙抗倭将军赖荣华和赖荣贵、曾孙赖宗仁、元孙抗倭将军赖其勋、重孙赖天球。清代戊戌变法先驱光绪进士赖清键。现代金融学博士,世界银行中国项目中心副总经理,国际金融专家赖金昌。千二郎后裔现代出有三个博士、三个硕士、大学毕业生 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人。

陕西省南部的紫阳安康汉阴三地市有五坑九世赖天赐后裔。乾隆中叶,赖天锡第五代孙赖连元、太元、高元、禄元、升元、福元、寿元、及聪顺诸公由福建永定洪山到陕西省兴安府做生意。初到陕南八人,有七人都居住在紫阳县松河流域的张家楼,张家楼旁的小河,盖因赖氏元派七弟兄在此居住,而得名“七元河”,地名沿袭至今。元派兄弟贸易奔波于安康、汉阴各处,后因人口繁衍,遂析居安康、汉阴及紫阳任河等地。

赖连元在张家楼下,建了一座房子定居,称为“赖家院子”,繁衍生息。赖连元生子云翔,云翔娶刘、池、温三氏,共生子七人:长立贤、次立训、三立韬、四立章、五立玺,此皆刘、池二氏所出,温氏所生二子立耀、立荣,一丧,一后事不详。故七元河赖氏后裔号称五大房。自赖连元以下五大房已繁衍九代人,计三百余口人,除布居在始居地松河流域的红房子、盐店村等地外,其余子孙多有另置产业,先后分居到汉阴、紫阳两县的磨坝、凤江堰河、庙沟、北沟、汪家沟、余家沟、仓房等地。光绪二年(1876)赖清键中举,当年即开始大兴土木,在张家楼将老房子拆建修成了颇有气势的赖家庄园,门窗雕花,古色古香,屋宇相接,从茅棚子至麻柳树连成一片,给古老的深山僻壤带来了许多喧闹。光绪九年赖清键京试进士授工部主事后,清廷御赐赖氏庄园石旗杆一副、匾额两块、“肃静回避”虎头牌十六块,由是赖氏声名日盛。

赖禄元一支居于安康县恒口镇窑沟口,后裔繁衍亦数百人之众。

二、潘坑开基纪略

潘坑在明清时期属丰田里潘坑村,位于湖雷镇的西北,西邻合溪乡菜地,北接堂堡乡宝溪,东为莲塘,南是弼鄱。

元末明初百二郎公第三子千三郎公徙居潘坑开基,传有两子,百一郎和蕃衍,潘坑记千三郎公为一世祖。已传第25代计200余人。千三郎墓葬菜地山脚,明永乐年间建造千三郎公祠,清康熙年间建造华东祠,俗称“双堂屋”,今称“下楼村”。现存谱本二本,均为解放后手抄本。

后裔有千三郎次子蕃衍公徙莲塘溪东开基,并尊为一世祖。十一世有彩公开基秀山樟坑,十一世耀扬公开基长屻头(今称长庆村),十四世怀东公开基长青等地。峰市黄寨一脉赖氏,疑是该村迁出。

溪东村属湖雷镇莲塘行政村,位于永定河畔与莲塘隔河相望,分上溪东与下溪东两个自然村,明洪武年间蕃衍公从潘坑迁来开基后,已传第25代计600余人。后裔共建上下宗祠二座。上宗祠是六世法华公创建,他还开辟了担柴坑圳源,解决了当地的灌溉用水难题。下宗祠是十一世祖公合议共建。现存谱本为文革后重录。

三、湖雷大坪里开基纪略

大坪里明清时期属丰田里华峰坊(今竹兰村与道仁村)的塘村(今团村),今属湖雷镇道仁村,大坪与团村为自然村,位于湖雷镇的东南面,北靠上南,南接高石,东邻竹兰,西毗淑雅,是一个山区。

百二郎公四子千四郎公于洪武年间徙华丰坊塘坑开居,传有两子,万二郎和万七郎,千四郎与妣邱氏墓在道仁村徐洋坑冈上。万二郎娶唐、曾二氏,生念二郎和念四郎二子;万七郎娶杜氏,生念三郎。永乐年间念二郎迁徙竹兰村,念四郎迁徙道仁村,念三郎随父迁徙培丰镇洪源村后转迁抚市桃源村

竹兰村位于湖雷镇东南,距县城30公里,明清时期属丰田里华丰坊,有四个自然村落华丰、周丰、优兰、赤竹。北靠增瑞,南接高石,东邻荷花,西毗道仁,是一个山区。念二郎迁入开基后,如今裔孙已传26代,全村人口已经发展到130余户,600余人。

千四郎孙念二郎公由塘坑徙居华丰,念二郎娶刘氏,生五子:德全、德旺、德甫、德清、德满,又由竹兰村的华丰岐分徙塘村(五世德甫公)、周丰岐(五世德满公)、石埢坑(五世德旺公)、寒凹头(五世德清公)等地。七世赖宗福明成化年间始建优兰村祖德堂,现存有念二郎谱本一部。八世法宝公从湖雷赤竹畲徙金丰里沿田乡石砌堂(今下洋沿江村)开基。法全徙居广东惠州海丰,十九世赖书林徙居江西,二十世赖万彩徙居台湾。念二郎墓葬在团村圳上,妣刘氏墓在团村圳下。

念二郎谱本载《世系歌》:“念四湖雷田心里,念二即分华峰坊。德全德旺并德甫,德清德满分五房。德全一子贵安公,安葬沿田蕉叶岗。宗福宗禄并宗寿,兄弟三人各地方。宗福仍在居古地,宗禄漳溪婆桥塘。宗寿赤竹沿田共,法积法宝分二房。幽兰周峰与赤竹,沿田合造祖德堂。法清法祥五九六,守财法高长法冈。六二法燕生双脉,长位志高二志良。志高华峰并有定,七十策三带泮香。志良居住在北片,兄弟三人分三房。鼎生长位传流远,六十六代分二房。六八荣和生三子,凤訚凤远及凤香。凤远三枝庚陞松,七十一世瑞恒堂。现今七十四五代,千枝万脉不能详。族丁万万世科甲,衣冠济济列宫墙。”

沿江村明清时期属金丰里,位于本县下洋镇的东南部,东邻丹竹,南与广东大埔县交界,西毗牛牯岌,北接东联,距县城50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法宝开基后,现有人口190户、800余人,全系法宝之长孙全溪后裔。

法宝公娶张氏,生五子:法宝、法贵、法全、法玉、法郡。原居湖雷竹兰村的赤竹畲,常寄迹于山水之间,精研堪舆之学,见闽粤交界的下洋镇沿田,水绕山秀,有狮形和虎形地貌,遂将祖贵安公、父宗寿公之骸骨迁移安葬该处,并萌生定居之意。于是在安葬祖骸之后,开始辟地建祠,自号“石砌堂”,后称“叶吉堂”。叶吉堂座向寅申兼艮坤,左水到右,丙午而来,辛戌而去,走庚口。祠内水于庚方出门,楼午兼丁,庚午分金,串星宿六度。按祠宇丙寅分金,串箕宿三度。定居之后,家渐丰盈。一日,公得一风水宝地,富贵绵远,但有碍于三子,必须动员三子离乡发展,公劝告三子法全主动离乡,法全同意父亲的安排,于是法宝公立有迁移的遗嘱,亲送子离乡。法全公徙居广东惠州府海丰县,亦大发展,子孙繁衍绵绵。此乃佳话也。沿江后裔有迁徙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香港等地,新加坡一族甚旺。现存有沿江谱本一部为清同治庚午(1870年)抄。

沿江派续有世系歌诀:“百二九子来湖洋,千四郎生万二郎。四世念二派德全,六代贵安居湖地。七代原乡生二房,八代到沿开石砌。九代千总姓名扬,十代十一惟独派。十二宏宇孟仲季,十三长房永远昌。”

明永乐(1403~1424)年末千四郎孙念四郎公由华丰坊徙居道仁村的大坪里。念四郎娶罗氏,生子德寿、德广,德寿之子六世福清公徙高石村的山磜头开基,德广裔孙九世文昂公从大坪里迁上岗,扩展到田心里开基。念四郎、妣罗氏墓合葬在大坪将军排。道仁村今赖姓人口发展至24代计23户160余人。

桐田村位于湖雷镇中心,有桐树岗与田心里两个自然村,东毗湖瑶,西邻上寨,北面石坑,南靠淑雅。如今该村文昂公裔孙已经传至26代计139户650余人。

明嘉靖年间文昂公与妣张老孺人,考妣联芳,由道仁大坪里迁居湖雷,初居白岽,一生辛劳,白发齐眉,在桐树岗(今湖雷镇桐田村)的学堂前、田心里、上冈和冈下各建有屋宇,生有七子:日珠、日瑶、日亮、日豪、日贤、日全(殇)、积金(殇)。传衍四房,各分一屋场。在岗下垦荒、种田、放鸭多年,发现该处常有云雾凝聚,久久不散,认定为气穴宝地,择址建造屋宇,并告瞩儿子们该处为自己的百年归属地。文昂公妣辞世后,即合葬岗上,儿子们在陵墓前方的上岗老屋改建为一座祠堂,名曰“文昂祠”,堂号“思敬堂”,祠建成之后与大坪梓叔合祀文昂、文敏、文洪三公。田心之屋分给次子日瑶公号月塘(1529.11.6.戌~1586.8.1.巳),后裔自建一座祠堂,曰“月公祠”。两祠座向均为上堂丁山兼午,下堂午山兼丁。两祠均因年久失修,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崩毁。在2002年春由田心里众裔孙建议重修文昂祠,2002年冬竣工,2003年二月初一开祠进火。自文昂公辈之后,田心里开始繁衍不息,代不乏人。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岁孟春开始抄录《西川郡赖氏世系总族谱》,一直延续抄录到民国,现存二部。

上岗老屋分给三子日亮,改建祠堂之后,日亮之子十一世赖苓、赖芹、赖蕙、赖蘭徙居武平。之后田心后裔有徙居汀州、江西万安蕉园、宁州(含大塅乡、五福市、粱口等)、南丰武宁、崇安、福州、南靖和溪、重庆建宁蒲城石碑街、湖南衡州、云南安青山市、贵阳贵州、、四川金莲县、三明永安广州以及台湾、香港等地者。

山磜头为湖雷镇高石村的一个自然村。高石行政村北毗邻竹兰,西接壤道仁,东为陈东乡的石岭与焦坑,南靠天子岽隔望歧岭乡的竹联。含高第、石城坑、山磜头等自然村。念四郎长子长孙六世福清公从大坪里徙山磜头开基,留居此处的裔孙已传至23代计50户300余人。福清公长子七世计望公徙江西瑞金开基(十三世翼泰公徙居江西瑞金柳树下,嘉庆戊辰年(1808年)其后裔云贵、云禄二人曾返乡认祖)。十三世赖翼昌(名兆敬)和翼荣(名兆秀)徙居福安岩下西洋村;十九世赖焕成迁城郊龙门村,二十世赖汉喜迁福州,二十一世赖钦隆迁龙岩。

千四郎孙念三郎公则随父万七郎徙居太平里洪源(今培丰镇),明景泰年间五世官福、永福公又从洪源徙抚市社前桃源坑开基。今已传至24世计28户约200多人。从桃源坑下赖外迁有六世克清公迁徙建宁、九世鉴公徙龙潭小虞坑(溪)桐树湖开基,传至23代,40余人。十世又分徙江西信丰县下其路石背墟山背坑、广东、漳州,其后裔又徙贵州贵定等地。桃源坑建有“官福祠”和“永福祠”, 小虞坑建有“鉴公祠”。

明清时期千四郎裔孙有秀才56人,其中贡生7人,1名千总。著名人物沿江有新加坡侨领赖畅显,龙岩一中特级教师赖安章;山磜头有福建省有突出贡献企业家、高级政工师赖鞍山;田心有少将研究员赖培法。

四、高地开基纪略

高地明清时期属金丰里高第村,今属于永定县湖雷镇东南的高石行政村。东至沙公岌,南至双髻岽,西至水湖岽,北至笔子岽,纵横十余里,是1296米高山天子岽北面的一个小盆地。

明永乐年间百二郎公之孙、千五郎公次子十九郎公从金丰里岐岭乡松岭迁到高地开居。百二郎公之五子千五郎公及妣傅氏徙金丰里歧岭住松岭娄兴户,合葬松岭祠背。多谱记千五郎公长子留居松岭,次子十九郎公徙居高地。十九郎公葬天子岽坤山艮,妣刘氏葬田湖庚山甲向,传有二子。长子百一郎居高第,次子显华公则徙平和九峰南山美开基,尊为二世祖。五世景让公明成化十三年徙居社前开基,六世法旺公徙居广东,八世富清公在明代从高地迁出到西溪罗坑小新村开基、念溪迁徙建宁、赖法聪迁徙广东,九世赖永兰徙居建宁府,十三世赖中远(号星堂)迁徙四川。明清时期一批贡生、监生陆续外出,此后外出求学、从政、经商、打工者也不少。景富公后裔已传至22代计95户500余人。

西溪乡罗坑村,距县城4公里,明清时期属溪南里,北为西溪农场,南接礼田村,东靠城郊乡东溪,西隔金砂乡上金。八世富清公从湖雷高地迁到西溪乡罗坑村小新村。后裔散居小新村、兴菜窠、跳石背等自然村落。九世缘英公迁罗坑跳石背,缘寿公留居小新村。缘寿公孙十一世祖玉先公长子全公于明末清初外迁合溪溪南大坑里开基。十八世孙又从小新村迁兴菜窠。因世乱,廿三代孙廷章、桂章离乡迁至新加坡。廿四世昌成于1955年回国定居上海。现已经传至27代200余人。

明万历年间七世赖嘉星建造“务本堂”宗祠,至今完好。康熙年间又建造联冈祠,失修已毁。民国二十一年合谱重修高第《赖氏宗谱》手抄本,各房派人抄录保存。

清道光年间,社前紫东公修谱之时经考证记入《赖氏世系歌诀》中有:“千五歧岭建祠庙,十九高地为居康。百一千一至永达,”高第谱增录后世歌诀:“景富高第永发昌。旺公世代迁广东,衡衍三房住家乡。嘉盛念溪及法岳,嘉兴念塘生两房。嘉星居长生三子,龙泉龙湖与龙冈。文山荣冈与兴吾,兄弟开创中屋堂。冈陵南冈俱失祀,老屋坪后建联冈。联基四子孙十八,达姬德梦长发祥。长是达聪梅子坝,次为姬佐社下堂。三子德昭金竹坝,四创横楼梦弼房。德昭七子孙廿五,丁财富贵有馨房。朴斋传下五支脉,房房建造大楼场。绵绵延延开甲第,预占百世庆其昌。”

著名人物有清代援越抗法将军赖朝荣(字学经)、台湾高雄港副司令中将赖琳、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首席经济事务专员赖尚龙。

五、社前开基纪略

社前村处于永定县抚市镇中心位置,是镇政府所在地和乡镇集贸中心区。公路南北干线——福三线和东西干线——抚适线的交通枢纽地。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新开通往漳州的驿道,一路东去适中,在抚市设有武溪公馆。1958年开始修通公路,结束了依托永定河运交通的历史,散布在抚溪河畔大洋段的清代所修建的河堤码头则成为历史古迹

社前行政村有社前与桃源两个自然村,社前开居祖是千五郎后裔赖景让,字永泰(永达公长子),明天顺丁丑年生(公元1457年)。相传公辛勤劳作,吃苦耐劳,农闲之时常常放养麻鸭。千四郎后裔赖官福与赖永福,于明永乐末年迁徙到桃源坑开基。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时值永定开县之际,景让公由高地一路而来,在抚溪官姓之地社坛前的一片湿地(后称塘边)上放鸭。该地鸭食富足,一群五十只鸭连连一日两蛋,每每一蛋双黄,故在今家庙前左侧临时搭盖遮风挡雨暂居。这一次放鸭生涯一连数月,便萌生定居之念。次年,娶先于抚溪开居的巫姓七四郎公之女为妣,得以繁衍。为纪念此地,将该片土地命名为“社前”。公传三子,长子玉红迁龙岩,后裔采用石源郡;次子玉澄居社前;三子玉进迁广东。留居社前的后裔已经发展到26代,3380余人,迁徙在外的人口数已经超过留居人口数倍,其中江西与广东惠州有志公后裔、云南丽江云丽公后裔、湖南社前中湘烟帮后裔、广东社前星沙烟帮后裔、江西社前烟帮后裔、浙江温州社前烟帮后裔皆为数不少。

社前村第六代赖玉红迁龙岩,后裔采用石源郡;赖玉进迁广东;第八代赖有志于明万历年间迁江西、广东惠州等地。第13代赖云丽(字存捷)于乾隆年间迁云南丽江。清康乾之后有迁江西的南昌、义宁州(今宁都县)、武宁县弋阳、瑞洪、九江袁州(今宜春)、赣州、新喻(今新余)、广信府旱溪(今贵溪)、福宁、宁都、瑞金、雩都(今于都)、樟树、分宜玉山县等地;四川的雅州、重庆、邡县、邛州;湖南的安仁湘潭长沙醴陵、衡州(今衡阳)、桃源县茶陵州,湖北武汉来凤宜昌;广东的海丰、陆丰、惠州、南海、广州、潮州、汕头兴宁、大铺、新安县阳山县江苏苏州常州无锡;浙江的绍兴山阴县杭州、珠玑县、斗门、温州、永康;云南的北寨、丽江、昆明,贵州贵阳、贵定、遵义兴义平坝,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新疆甘肃、陕西、广西安徽青岛,以及本省的福州、建宁府、宁德罗源安溪、漳州、南靖、长泰龙海厦门、三明、明溪、龙岩、漳平连城、宁化、南平、宁德等地均有徙居者。还有一批人徙居台湾、香港、澳门缅甸、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奥地利等地。

景让公与妣巫氏合葬于家祠后龙山左首卯山酉。景让公妣墓于康熙元年壬寅年(1662年)由社前四房裔孙重修至今,碑文尚未应用“郡号”,其位置上刻有“开基”二字。

修建祠堂是景讓公孙月溪公(1506~1578年),字延富,率四个儿子于明万历初年建造完成的 ,初名“敦本堂”,清末赖宏进士公更名为“赖氏家庙”。 乾隆六年(1741年)在抚市池塘排上建造聚奎文馆,成为社前学子启蒙和进修的学堂,今改建为抚市镇政府;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9年)开始形成“出魁”,引入苏州锣鼓和音乐,形成特色的“十八罗汉鼓”、“五色锣鼓”和“十班”(也有称十番),至今延续;乾隆三十年(1765年)倒堂重修家庙;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续修族谱《宝亲》;乾隆48年(1783年)对建在武溪公馆前的万寿寺进行重修;乾隆五十年(1785年)集合族人在大洋段建造天后宫,迎回朝谒莆田的妈祖雕像供奉上香。清代建造形成颇具特色的百余座大洋塅土楼群。

社前《赖氏宗谱》谱本有清康熙、乾隆四十三年手抄本、道光二十九年刻印本、光绪五年木刻本、宣统二年雕版印本,以及1987年的油印本《社前村志》。道光元年(1821年)适遇江西义宁州在全国范围征集资料撰修赖硕脉系的《大成宗谱》,社前曾派赖理园(讳宜常,字奏经)率员二、三十人参与撰修,其中有十余人在前往各省收集资料的旅途中丧生。

道光己酉年(1849年),社前村紫东氏初春敬撰《赖氏世系歌诀》:“颖惠宣历称平王,桓敏襄成至冲章,穆文添先仙芝继,好古珠妙通忠郎。真连评一深重一,功行又继忠诚光,元居浙东庄桴原,遇公请郡赐松阳。匡拜相国子硕毅,硕公一世字仲芳,赤竹坪生徽郁灿,灿公七子六离乡。得生标极枢分徙,标古田清流芳,极居宁化二官岌,九官翰院羡玉堂。显仕后唐封直殿,四郎五郎十三郎,庆一琏经升教谕,荣公及第秘书香。二十四郎诚主仕,和卿万四徙广昌,四十一郎生六三,百二九子来湖洋。千五歧岭建祠庙,十九高地为居康,百一千一至永达,景让社前长发祥。玉澄月溪生月塘,竹居乾山合三房,时志于昌存字派,修成族谱世代扬。”

社前字辈诗:“景玉廷有,时志于昌。敦厚怀经济(存乃秉步谦),文风日显扬,碧梧丹凤集,学海化龙翔。南岳生霞蔚,西川映玉光,诗书朝继美,兰桂绍芬芳。”

明清时期社前有文武秀才89名、文武贡生55名、国子监监生49名,文武举人6名(其中武举人1名)、文进士一名。文武科第封赠仕职者有286人。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先后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19人,其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有211人,其中博士24人(含配偶),硕士26人,教授22人(含副教授),“一国三部七厅”,副处级以上干部50人。

著名人物在清代有进士赖宏,嘉庆永定首富赖庚兴、烟魁赖存觉、富甲填西的仁和昌商号赖耀彩,现代有辛亥革命英烈赖凉血,国民党中常委、国策顾问赖琏,国民党少将赖晓萍,军级顾问大校赖胜荣, 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校赖珍岳,副军级教授赖锡棉,中宣部教育局局长赖登铎,教育界期硕寿星赖筑岩,双博士学位、卫生部保健司司长、教授赖斗岩,烤烟专家高级农艺师赖耿新,国学大师博士赖炎元,中国草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赖占均,中科院武汉地震局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导赖锡安,病虫害专家、高级农艺师赖贝元,激光专家研究员赖东显,为蒋纬国先生主刀的心血管专家赖晓亭,以及青年才俊《故事林》副总编、《客家》副主编赖碧强,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社长赖海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办公厅主任赖钢等。

六、湖雷瑶贝岭开基纪略

湖雷瑶贝岭明清时期属下湖,俗称牛背岭。与湖洋寨合称湖瑶村,位于湖雷镇的南面。抚石公路改线扩大后,水泥大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湖洋寨与瑶贝岭仅一条小圳为界,圳上为湖洋寨,圳下为瑶贝岭。该村赖姓已经传至27代,1300余人。

明永乐年间千七郎公后裔念五郎自抚溪迁徙到下湖雷,先住在山岭下。长子孟一郎讳仁智,同弟孟二郎讳仁福,在大明景泰庚午元年(1450年)十月初九日购买上杭县城人罗经、罗堔兄弟屋场一所,鱼塘二口,契载租米七升,正坐落土名下湖雷乡瑶贝岭,承丰田里二图四甲民籍里长一名,从此定居。随即五世祖孟一郎与孟二郎公在瑶贝岭开始创建祠堂,祠名为“大宗祠”。 清康熙癸卯岁(1663年)重建,三堂式砖木结构,中厅为“四点金”木柱建筑,仍然座巽向乾兼巳,庚辰庚戌分金。

念五郎公妣合葬湖雷鸭妈潭上面,春分日祭祠,香火旺盛,亦有赖伯公之美称。

湖雷镇湖瑶村《赖氏族谱》手抄古本,顺治乙未年(1655年)恺伯公(名正德,字元恺)开始抄录,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岁次丙申三月既望日,西川十三世裔孙赖含章,字文林,号存诚, 续而修之到十三代。记载了赖百二郎上祖世系、迁徙,千七郎之孙赖念五郎开基瑶贝岭,及后裔蕃衍情况,字辈为“百、千、万、念、孟、仲、端、常、璋,廷、应、元、文”,考证了西川郡名来历。嘉庆甲戌岁(1814年),十六世大学生萃山公()续而修之。到清光绪辛巳(1881年)又续写,由于保管不善,遗失二页,造成十六、十七世缺漏。

明成化之后开始陆续外迁龙岩、南靖、广东等地,到了嘉靖年间,基本形成格局是瑶贝岭居住的是孟一郎裔孙,湖洋寨与石城坑居住的是孟二郎裔孙。万历年间形成修墓高潮,万历甲午(1594)湖洋寨户首积良公会重修百二郎墓,明万历庚戌三十八年(1610)瑶贝岭户首廷槐会众重修千七郎墓,明万历庚申四十八年(1620)户首赖廷槐会众重修念五郎与妣李五娘墓,万历三十五年(1607)更修七世法端墓,万历三十七年(1609)修建六世宗显墓,万历三十年(1602)廷槐父亲赖瑞(字仕璋,号法璋)辞世,因其早年曾授度牒,所以有法号。璋公有三子,五孙,二十五曾孙,后来,璋公后裔成为瑶贝岭的绝大多数,因此倡建私祠“璋公祠”,1980年左右崩毁,没有重建。

六世宗茂公又从南靖返迁陈东湖堂里开基;六世宗荣公的后裔迁龙岩大池、小池等地;五世孟三郎之三、四两子徙南靖船场镇鼎寮村,后裔又分徙江西、广东、四川宁州、台湾等地;五世孟五郎公徙南靖书洋乡文丰村后裔又分徙台湾等地;孟二郎的曾孙八世惟胜公在明万历年间从瑶贝岭迁湖雷竹兰村赤竹坪居住,九世法传公转徙石城坑。七世赖鸿迁徙龙岩大、小池,八世赖惟爵和惟琏两兄弟迁徙南靖县书洋乡,十七世赖勲(字卓峰,号官茂,别号铭斋)清嘉庆进士,出任南安知府,徙居四川万县,还有迁徙江西的宁州、弋阳、河口、赣州,广东的梅县、坡下、石卷山、博罗,四川,本省的宁化、将乐、建宁、崇安、上杭、长汀、平和、福州、明溪、建阳等地。后裔中有迁居台湾者,也有定居美国者。

湖洋寨为湖瑶村的一个自然村,南邻角坑庵,西接岭下和下寨,北毗田心里,东靠桐树岗,明成化年间六世宗旺公(1438-1507年),在湖洋寨开基,传有四子,公生于明正统戊午年九月二十七日,殁于正德丁卯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葬铜鼓寨“雄师展姿”形,又名狮神地。妣官氏葬庵子边食水窠面上半山“飞凤展翅”形。后裔建“敦本祠”祭祀开基祖。宗谱为各房自行抄录。该村在清嘉庆戊午科(1798年)进士,钦点翰林赖勲字卓峰号官茂别号铭斋,任宁都知州、南安府知府。于嘉庆年间返乡祭祖对“大宗祠”进行重修,并在祠堂门前树桅杆,立一对石狮子。

陈东乡石岭村湖塘里属千七郎公后裔,地处金峰大山,东接高石,西邻园东,南面焦坑,北靠荷花。明成化年间六世宗茂公先徙居南靖,后返迁此地开基。后裔有徙居广东、缅甸等地。

石城坑,隶属湖雷镇高石村,明清时期属丰田里石坑。地处永定金丰大山中间,群山环抱,形似九州落湖,铁扇关门。距县城30公里。本村系百二郎公脉(尊一世)千七郎公裔孙。已传到26代计72户375人,其中迁永定凤城12户73人。八世惟胜公于明万历年间从湖雷瑶背岭移居赤竹坪,九世法传公又从赤竹迁居石城坑。十一世长富公徙居广东程乡,十四世友生公徙居建宁,十七世丁寿公徙居广东惠昌,还有迁广东佛山、广西梧州、武汉、新疆、本省的南靖梅隆、龙岩、漳州、永安者,也有迁南洋、缅甸、香港、台湾者。

千七郎后裔在清代有嘉庆进士赖勋,举人赖安(武举)与赖光青,贡生9人,民国县长1人,现代出有2名博士、5名硕士、大学毕业生 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著名人物有中共永定支部创建人、县苏维埃秘书长赖秋实,早期共产党员《岭东国民日报》总编赖俊、红色金融家、全国政协委员赖祖烈、少校县长赖祖雄等。

赖启彰供稿

Hash:456186ea4d724413b35f1afa89304da6b0ddb97f

声明:此文由 天下赖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