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楼红旗飘,走近永定八旬老游击队员与他的革命历史纪念室
茂龙楼全貌 资料图片
在永定区高陂镇黄田村,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一栋近200年历史的方形土楼,一间约30平方米的纪念室,从2015年开始,这里吸引了龙岩甚至越来越多的省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老游击队员陈秋涛,数十年坚守在这座土楼中,自办革命历史纪念室,用一份份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资料,向人们讲述着数十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红旗飘扬在百年老楼。
自办纪念室
坐落在黄田村的茂龙楼是一座典型的方形土楼群,始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茂龙楼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21日,走进这栋具有近200年历史的土楼,历史的痕迹仍然留存在楼中,茂龙楼左侧护厝的墙壁上还残存着一块黑板。“黄田乡苏维埃政府曾在这里举办平民学校和妇女夜校。”陈秋涛的儿子陈东亮介绍说。
在茂龙楼的护楼,有一间约30平方米的革命历史纪念室,墙壁展板上有机组合了70多张历史照片和文物资料图片,分为百年沧桑、革命中心、红色交通和薪火相传四个部分,介绍了在革命战争年代,茂龙楼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如今,这些图片仿佛穿越时空,向访客讲述当年革命的峥嵘岁月……
这间革命历史纪念室,是守望在茂龙楼的陈秋涛和老伴一手办成的。茂龙楼是陈秋涛家的祖楼,从祖上传承至陈东亮这一辈,陈家人一直居住在这栋土楼里。
“自从这栋楼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来参观的人就多了。经常有参观的人问,为何这栋楼是不可移动文物?”现年85岁的陈秋涛说,每次碰到这个问题他都要拿出相关材料和证明,并向他们解释,既琐碎又不系统。
于是,陈秋涛和老伴便萌发了兴办纪念室的念头,一方面是为了系统地介绍茂龙楼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记录祖辈的事迹,留下一份红色记忆。自从有了设立纪念室的念头后,陈秋涛便专心投入到寻找材料中去,从2013年6月开始,陈秋涛和老伴先后多次到古田会议纪念馆、永定博物馆,查找资料、拍摄照片,并向党史专家征求意见。
随着掌握的材料增多,陈秋涛对茂龙楼的历史了解也越发深入,他发现自家的祖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闽西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自己的父亲更是为此献出了生命。
“整个搜集资料过程持续了3年多,我和老伴往返于各博物馆、档案馆、党史办,找到了之前捐赠的许多文物和资料,留下照片,并向有关党史专家请教策划,自费4万多元,终于办起了革命历史纪念室。”
2015年5月14日,茂龙楼革命历史纪念室正式对外开放。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参观,大家都感慨地说:“陈老,那么多文物你早就要拿出来给大家学习了。”陈秋涛的老伴饶贵添说,自纪念室开放后,每次有人来参观,她和陈秋涛就当起了解说员。
陈秋涛为来此参观的游客讲解相关历史。资料图片
红色“英雄楼”
说起茂龙楼,不得不提太平里,其范围包括现永定区所属的虎岗、高陂、坎市、培丰四个乡镇,苏区时期,太平里是沟通闽粤两省的枢纽和工商业集市贸易中心,是闽西重要的革命中心之一。
1929年10月,永定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太平区成为闽西苏维埃政府的直属第一区,黄田乡支部和黄田乡苏维埃政府正是在茂龙楼成立,受永定县苏维埃政府领导。当时,太平里崇文重教之风浓厚,在苏区时期更加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黄田乡苏维埃政府在驻地茂龙楼开辟了妇女夜校和平民学校,吸引了周边乡村平民妇女入学,影响很大,而如今茂龙楼的夜校旧址依然留存。
从1928年至1949年的20多年里,茂龙楼成为县、区党政军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据点,也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闽西地方红军、闽粤赣边武工队的重要联络站。
除此之外,茂龙楼更重要的角色是,它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一个重要小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加强党中央与各苏区的沟通联系,打破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三条最主要的秘密交通线。其中,开辟于1930年,由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进入闽西永定、长汀,最后到达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持续畅通5年之久,被史学界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位于龙岩、永定和上杭三县边缘的太平里,是闽南进入闽西的重要门户之一,因此中央红色交通线有重要一段在太平里境内。“交通线从永定堂堡到当时的交通大站虎岗,黄田村便是这条线路中的重要中转站。”陈东亮说,当时区苏维埃政府在茂龙楼设立了太平区交通处,而自己的奶奶卢梅英就是老接头户。
途经太平区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除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其余2次大规模护送革命干部进入中央苏区均发生在太平区。
此外,红色交通线还承担着传递情报和输送物资经费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交通线安全运送苏区民用、军用等重要物资达300多吨。
陈秋涛在革命历史纪念室查看资料。资料图片
首家信用社
苏区时期,太平里地区更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创造了不俗的业绩,在闽西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据原龙岩市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吴锡超介绍,闽西苏区建立初期,金融市场非常混乱,多种纸币流通,严重地影响了苏区人民经济生活的稳定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1929年红四军入闽创建闽西苏区之际,各地银价不统一。太平区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陈海贤等感受到银价不统一带来的诸多问题。1929年9月,中共闽西特委发出了第七号通告,要求各区着手发动群众“招集私人股金创办信用合作社”,以使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所剥削,而农村贮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在陈海贤的建议下,10月,太平区苏维埃政府责成财政委员会指导创办了闽西第一家信用合作社,社址就设在茂龙楼,而这也成为苏维埃政府成立最早的信用合作社之一。
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成立后,统一发行一元、伍角、贰角纸币。纸币在太平区各乡村和龙岩城附近的乡村流通,促进市场交流,便利了群众的经济生活。
在成立太平区信用合作社过程中,不仅将社址设在茂龙楼,茂龙楼的楼主,即陈秋涛的父亲陈泽先,在担任太平区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期间,也为成立信用合作社多方奔走,发挥了积极作用。陈海贤牺牲后,陈泽先仍然为太平区的金融工作不懈努力,为解决红军游击队和地下工作人员的给养问题,积极开展打土豪、筹款子等工作。后来,国民党重新控制闽西,大规模清剿时,陈泽先光荣牺牲。
太平区交通处印章 资料图片
文物捐赠大户
出生于红色年代的陈秋涛从小便受到革命熏陶,父亲陈泽先为苏区红色事业献出了生命,母亲则是老接头户。1947年,还在私塾读书、年仅14岁的陈秋涛就投身到革命之中,负责看管保护地下党支部的印章、文件等物品。
在革命战争期间,陈秋涛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大批珍贵的文物,有印章、收据、公函、军事信、袖章等数十件文物。
后来,陈秋涛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于1951年、1957年和1985年向国家共计捐赠51件文物。目前有11件文物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陈列展出,还有40件文物保存在永定革命纪念馆和福建历史博物馆。
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全体与会代表捐款慰问了“五老”人员,陈秋涛便是其中一位。拿到慰问金,他和老伴高兴了好几天。
随着陈秋涛一家的努力,茂龙楼经过两次修缮后状况良好,去年11月,茂龙楼入选为福建省第九批省文保单位。如今,到茂龙楼参观学习的游客越来越多。“上月底,福建省农村信用系统的第三批学员来到楼里参观,了解苏维埃时期信用合作社成立的那段历史。”饶贵添拿出手中厚厚的登记册,向记者介绍道。游客的增多让白发苍苍的陈秋涛感到欣喜,但让他发愁的是,随着自己和老伴年龄的增长,继续坚守在这栋老楼里已越发吃力。“如今纪念室的摆设已经有点落后了,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茂龙楼的红色历史,更新展馆布置。”陈东亮也希望,相关部门能更多关注茂龙楼,资助民间的文物保护行动。
目前,龙岩文旅集团正推进高陂红色客家小镇项目,其中以“不忘初心——永远的苏维埃”为主题的红色教学点项目是重要组成部分,陈东亮也正积极沟通申请,将茂龙楼作为教学点之一,纳入项目的整体规划建设。“希望通过统一保护,让更多人前来参观,接受红色教育,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陈东亮说。(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敏 通讯员 苏冠生 刘永良)
记者手记
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红色记忆
拥有近200年历史的土楼茂龙楼,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十年来,陈秋涛一家修缮土楼,四处奔走搜集资料成立纪念室,将红色历史传承给更多后人。初心不忘,感染陈秋涛一家的正是先辈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让红色基因传承至今。
在陈秋涛老人的努力下,茂龙楼建起了革命历史纪念室,列入了省级文保单位,土楼的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老人年龄渐长,儿孙的搬离,如何将这栋楼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与先辈们的革命精神继续保护传承下去,成为陈秋涛和家人面临的新难题。保护红色古迹和文物,陈秋涛与家人已尽全力,但受限于资金及精力,作用有限,而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方是长久之计。
高陂镇红色资源丰富,茂龙楼旁的西陂村更是有着包括天后宫、状元塔在内的多处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如何规划整体布局,将各红色景点串联保护,最大化利用并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成为高陂镇未来发展主要方向。目前,龙岩文旅集团打造高陂镇红色客家小镇项目已进行整体规划,其中太平区红色苏维埃文化项目是规划重点,让人欣喜的是,茂龙楼已计划作为红色景点之一纳入该规划中,自此茂龙楼的保护和传扬有望得到进一步保证。(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敏)
★
本文来源:新龙岩
★
[责编:李雪婷 审核:阙小琴]
Hash:70c6f9b2b189d1a751a339dfdd2d6c82cba203ad
声明:此文由 文明龙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