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凉!福安这处“国保级”消暑地,你打卡了吗?

“心静自然凉”

一起“寺”一下?

炎炎夏日,热浪来袭!

每天宅在家中吹空调的你,

是否仍按捺不住涌向心头的酷热?

不妨抛却城市的喧嚣,

直奔福安这处“国保级”消暑地,

寻一剂静心良方,

享片刻自由安宁

福安:狮峰寺

狮峰寺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楼下村,距离市区约30公里。寺庙始建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重修。据传,明正德皇帝曾游此地,御题寺匾“广化禅林”,为古韩阳八大寺之首,闽东佛教千年古刹之一。

狮峰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坐西朝东,傍山而立,建筑雄伟,四周环境幽静,群山环抱,树木葱郁。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木结构,石柱为八棱形,具有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在国内实属罕见,历史价值极高。寺庙也因此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闽东“国保级”单体建筑的空白。

狮峰寺

山与寺在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狮峰寺面向笔架山,背倚狮子峰,左有锦鲤上游,右有飞鹅来朝。寺前一望平畴,寺后群峰竞秀,复有金鸡石、卧牛石、蛇头石、鹿跑泉、聪明泉、千年檀树等点缀其间,蔚为奇妙壮观。

寺庙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观音阁四座主体建筑组成。这四大建筑均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对称分置两侧,布局错落有致,古朴典雅。

游人进入雕梁画栋的天王殿,但见弥勒袒腹,笑口迎人;菩萨、天王神威凛凛。过牌楼,背立一尊护法韦驮塑像,仪容整肃。过天井,拾阶而入,便是富丽堂皇的大雄宝殿。

在大雄宝殿前面看天王殿屋脊,重檐三迭,犹如塔楼,造型富丽。立于殿中,只见斗拱交叠、梁架井井,24根粗壮的方形花岗岩石柱,高托着正中的六角形藻井,顶部描龙画凤,栩栩如生,图案虽经年累月尚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大雄宝殿后面为法堂,单檐歇出顶木构,进抹13米,高9米,两厢有花圃、僧房、客寮、厨房等。

法堂之后是观音阁,阁前有一方清池,源头活水,鱼翔浅底,景色清幽别致,令人流连忘返。历史上还留下了“岭树初抽云外客,庭花争破两中颜”“方池影动鱼窥客,半岭声来竹引风”等题咏。

观音阁旁有株千年古柏,高约14米,老干新枝,生机勃勃。据闻未有此寺,先有此柏。明代宁德佥事陈褒游寺有诗云:“驺蹄暂尔驻松关,风味群僧一样山。岭树初抽云外色,庭花争破雨中颜。阜财正想南风爽,随柳应惭小子闲。极目西峰更西处,愁怀无那更须删。”

狮峰寺还是闽东革命的发轫地之一。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东农民武装组织的重要据点和指挥部所在地,1933年,闽东红带会总部在狮峰寺成立。叶飞、曾志、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等革命领导人经常在此秘密活动,指挥劳苦大众开展抗租斗争。1934年,在党的领导下,闽东苏维埃政府随之在溪柄柏柱洋成立。

狮峰寺内至今立有“闽东红带会总部成立”纪念碑,记载了闽东革命的光辉历史和先辈们的红色足迹。肃立瞻仰石碑,“红带处处飘,号角震天响”的宏伟场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夜幕下的寺庙,青灯古佛,暮鼓声声,飞檐流丹,充满古韵。静穆的远山,偶然间传来几声鸟鸣虫吟,陪伴闲适自在的僧人,在人与自然、有声与无声处达到了无痕的和谐。

酷夏时分,

有缘置身此景,

何愁不能静心?

须臾忘却都市中的聒噪与纷扰,

时空自在、寒暑俱消,

正如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诗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综合福安狮峰寺、文旅宁德、今日福安

福安自媒体矩阵

新媒体 / 广告发布 / 活动策划 / 开业庆典

福安市团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Hash:a2f68ad064836cdffae9f67bfe6e8711d15dd342

声明:此文由 工院的大秘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