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闽侯县几处祈雨传说
关源里龙岭庙祈雨传说
闽侯县荆溪镇关源里,四面环山。发源于东部鹞山的溪流叫大溪,发源于西部彭湖山的溪流叫小溪。两溪在尖源盆地汇合后称龙溪,经龙岭、龙台山,出铁岭由陈塘溪汇入闽江。在龙岭依山傍水建有一庙宇,叫“龙岭庙”,又称“龙文王庙”“广施庙”。庙内祀三圣龙文王,即王文龙、李武、林铎三将军。
相传,唐高宗时期,云南籍王文龙、浙江籍李武、山西籍林铎三位武将,在福建邂逅,晤谈中感到志同道合,于是义结金兰。三人开疆御敌,靖乱缓边中功勋卓著,被褒封为龙文王。晚年退居关源里龟山,修身养性,羽化其间,终得道龟山。
唐广德年间,有飞龙自龟山飞出,那年获得大丰收。宋梁克家《三山志》载:“龙迹山广施庙,怀安县兴城里。唐林谞记:‘广德中,一日清昼云雷腾震,有飞龙自地出,骤雨,石上遗迹可数寸,岁为大丰,遂名其地为龙迹山。’太平兴国之后,遇水旱,有恳辄应,民立庙祀之,竹椽茅屋,盖草创也。嘉祐四年(1059年),春不雨,知县樊纪初祷祠下,还未五里,甘泽倾澍。于是撤屋为堂,易茅以瓦,修廊崇宇,庙貌严肃。”
《三山志》还记载,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绍圣三年(1096年)侯官知县洪子著到此祈雨,“是日炎烈之中,倏然变为滂沱者继日”。随后,福州太守、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的王祖道等遇到旱情,都到这里求雨,“谒之,即日大雨”。大观三年(1109年),知县吴与先后三次祷雨皆应验,均酬神修庙。吴与还建沛然亭,题写铭文纪念。因祈雨灵验,广泽苍生,政和五年(1115年),经福州路转运司奏请皇上赐额广施,得名广施庙。后因庙主祀神为龙文王,民间改称龙文王庙。
《三山志》
千百年来,关源里及周边民众每年农历正月拗九节期间,均在龙迹山下龙岭庙前举行隆重的民间祭天祈福、金身出巡踩街等文化活动。
马仙奶祈雨传说
闽侯白沙唐举山下金钟阁内有一座马仙奶殿,关于马仙奶的传说各个地方有很多版本。相传马仙奶最为灵验的就是祈雨,鸿尾乡有一民歌:“桥头祈雨金钟阁,锣鼓俪(只要)一响,豆仔施(落)满桌。”指的是鸿尾乡桥头村村民到金钟阁祈雨,祈雨队伍锣鼓只要一响,沿路各村接待祈雨队伍的黄豆落满桌。
民国版《闽侯县志》第十八卷记载:“马仙庙:在甘蔗洲,祀马氏女(夫亡,矢节养姑,仙去)。”相传,早年闽侯县鸿尾乡桥头村有户马姓人家,父母相继去世,马小妹与兄长相依为命。兄长从事耕田之余,还不时上山砍柴,除了自用外还卖钱补贴家用。马小妹在家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日子过得清苦,却也温馨。马小妹从小生而有慧,机灵可爱,乡人都说她是神灵转世。后马小妹被送到闽侯县白沙村当童养媳。未婚夫突然去世,她发誓不再嫁,侍奉公婆至孝。
马小妹长到十六岁那一年,突然听到对江金钟阁的一声钟响,顿时如醍醐灌顶,福至心灵,遂离家去对岸唐举山金钟阁。恰好江面上有艄公正在摆渡,马小妹呼唤艄公载自己到对岸。艄公以天色已晚为由,欲多索取船资。马小妹笑道:“尔欺我不能自渡乎?”艄公闻言,冷笑道:“如今江面只有我这只船,我倒要看看,不坐此船,你如何过江。”马小妹遂于岸边的香蕉树上摘下一片香蕉叶,往空中一抛。却见香蕉叶迎风就长,越变越大,待落到水面时,已经变成了一艘蕉叶船。马小妹跳到船上,蕉叶船无桨自动,载着马小妹往金钟阁而去。这时上游山洪突至,闽江溪水暴涨,一个巨浪打来,马小妹不见踪影。艄公吓得目瞪口呆,也无心摆渡,急忙回家把消息告诉村民。
马小妹的兄长得知小妹落水,急忙请当地村民一同到马小妹落水处及周边寻找。终于,大家在江边的一块巨石上找到马小妹,却见她跏趺坐于岩石上,面带微笑,已坐化多日。村民见她衣裳单薄,且被风吹雨打,很是怜惜,于是与其兄长一起动手在巨石四周搭建了一座草棚以庇护。
此后,马小妹屡屡展现神奇,村民多受其惠,便为她建造庙宇,将之奉为神灵。四时祭祀不绝,称呼也渐渐成为“马仙奶”。有一年大旱,田地干裂,粮食绝收。村民很苦恼,遂抱着一丝希望,相约到马仙奶庙来祈雨。岂料,不过半刻钟,大雨立至!村民奔走相告。
鸿尾乡桥头村是马仙奶出生地,若遇旱情严重的天年,桥头村村民就会到闽江边马仙奶求雨台祈雨。祈雨时,会请道士选定日期,参加祈雨人员吃素三天,祈雨队伍举着白旗,人员穿白衫、白鞋,戴白帽,不带雨具,一路上敲锣打鼓,来到闽江边祈雨台。全体人员跪在江边,道士上香,念求雨疏。当江中有鼋上浮时,就认为有雨。祈雨结束后,点上贡香,一路往回桥头村,路上经过沿线各村,村民都会在村口路边摆设香案迎接。
马仙奶祈雨台
闽侯县祈雨的地方还有很多,上街镇溪源宫祈雨在古代也很出名。溪源宫前面的溪源出自永泰、闽清二县的崇山峻岭,流到闽侯县上街龙潭山前受巨崖阻隔形成深潭。传说时有蛟龙现身,故名龙潭。《榕城考古略》记载:“山下有潭,龙居之。岁旱祈雨,以瓷瓶涂蜡于口。悬而下之,以有无得水,测雨候。潭中群鱼游泳,无敢捕者。有灵石四,若龟、蛇、剑、印,溪源之水出焉。”《福州府志》也有记载:“溪源宫有神曰三相公,公祈雨最灵。”
溪源宫景色
荆溪镇溪下村原名龙溪境,背山面水,风景旖旎,背倚拜蛟山。相传,山下原有一个大龙潭,深不见底。潭里有一条大蛟龙,常兴风作浪,招来电闪雷鸣。附近村民常来此祭拜,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平安。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靠天吃饭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对雨水的崇拜之情相当浓烈。他们希冀通过祈雨的祭祀活动,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以便更好地繁衍生息下去。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这种祈雨活动如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来源:2020年7月12日《福州晚报》)
Hash:5a671b8e141453fc631c682c92713987936c37e6
声明:此文由 林则徐纪念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