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桥: 600多年的古街热闹依旧

1

寻找老地名的故事

记者严珏 摄影詹松

武汉最早的城,是有着近1800年历史武昌城。东起大、小东门(又称宾阳门、忠孝门),南至中和门(现称起义门)、保安门、巡司河,西以长江为界,从水路登岸有文昌门、平湖门和汉阳门,北以现在的中山路为界有积玉桥附近的武胜门和螃蟹岬附近的龙王门。如今,武昌古城墙只剩下一些残存城垣和起义门遗址。

在武昌逛小巷,也许在不经意间,脚下一条很平常很市民的巷子,就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在积玉桥和粮道街之间的得胜桥,就是这样一条小巷。据说,这条街有着600多年的历史,18日,记者前往探访。

2

战马兵车必经之路取名“得胜”

战马兵车必经之路取名“得胜”

这一条古老的街道,明清时为通往武昌城武胜门的主要街道。1535年,武昌城的草埠门更名为武胜门,此街随之称为武胜门正街,一直延续到清末定名为得胜桥,沿用至今。此街地势南高北低,当夏秋汛期,常被渍水包围,人们便在道旁修明沟,路下筑涵洞。这条街也因此以桥称之。

据说那时军队出征,必须出“武胜”,归“保安”,这条街则是军队出征走兵车、过战马、运粮草的必经之路,故得名“得胜”,寓意 “得胜宜扬,太平全安”。

旧时的繁华古街

今日的热闹市井

旧时的繁华古街

今日的热闹市井

明清时期,得胜桥是武昌城内通往北门的唯一街道,那时,这里商贾云集,筷子街、箍桶街、砖瓦巷等行业街巷别具特色。旧时的繁华和喧闹是否依然?古老的小巷是否还能寻访到历史的印记?

从积玉桥地铁站到得胜桥的北端入口,大概也就10分钟的路程,路口有明显的路牌指示。说是古街,在巷口完全没有古老厚重的感觉、没有青砖石板路,眼前就是一条普通的水泥路面小巷。

小巷不宽,只能容一辆小车通行。但如果徒步闲逛,小巷的宽度刚刚好——正好可以同时兼顾两旁的店铺,不至于逛了左边看不到右边。

小巷里的行人大致有两种,一种人步伐匆匆,拎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袋,有小吃蔬菜还有水果,一看就是满载而归的附近居民。看着他们,记者突然很羡慕住在这里的人,逛逛家门口的小巷,各种好吃的都能买到。还有一种人,就是背着双肩包、挂着照相机的游人,他们的步伐悠闲,边走边逛边拍,看到路旁好吃的小吃,也会买来尝尝。

沿着得胜桥逛了没多久,左边会有一个路口,转进去就是一条青石路。沿着青石路,就能走进昙华林

虽然是连着的两条路,但昙华林和得胜桥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得胜桥繁华喧闹,昙华林则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才只拐了个弯,仿佛就有了空间的转变,似乎已经离开了武汉闹市,来到了一个陌生城市的某条古街。

这里林立着众多武汉近代的学校、医院、辛亥名人故居、近现代革命遗址等,看点很多。但这里又与传统意义上的景点不同,因为这里不光有人文景点的底蕴,还有市井百姓的生活。

在这里闲逛,不时能看见爹爹婆婆们围坐在一起,打打牌织织毛衣,这种闲适的生活羡煞了为生活而奔波的年轻人。

除了各种有历史感的建筑,这里还透露着丝丝艺术气息,时而有拿着相机穿着休闲的游客擦肩而过。装修风格各异的咖啡馆、饮料吧,在路边的某个拐角等着你,逛累了,找间小店进去坐坐,喝喝饮料、品品咖啡、发发呆,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昙华林出来,沿着得胜桥继续往南走,走到得胜桥的最南端,在巷内就能看到黄鹤楼。如果你体力还行,兴致也高,不妨穿过粮道街,沿着民主路一路逛到胭脂路路口,穿过古楼洞,就能去逛逛黄鹤楼

3

浓浓的老武昌气息带着的悠闲

在600多年前,这里因是武昌北城唯一的出口,是武昌北城最繁华的商业之地,城内外沿街一个个商号排列,副食、百货、粮油、餐馆、书摊、药店等各种交易活跃。

600多年后的今天,一条小小的得胜桥街道却依然不减当初的繁华。如果当年的得胜桥用“繁华”来形容,那现在的得胜桥则用“浓浓的生活气息”来形容更为贴切。小巷两旁是小门店,水果摊、小吃店、副食杂货铺、裁缝店甚至家具店。住在这里的居民不出街各种生活必备品绝对是可以采购充足的。

武昌区文化馆馆长王伟的中学时代就是在得胜桥度过的,她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中学在省实验读书,当年下了公汽往学校走,得胜桥是一条必经之路,” 她回忆,当时这里很热闹,现在有的店铺,当时都有。那时还有不少民间手工艺人在那条街上卖手艺,比如转糖、捏面人

现在的得胜桥已经不是王伟每天的必经之路了,但只要有机会到这附近,得胜桥的集贸市场她是一定要去逛逛的。“这里的菜品种多,而且新鲜,最关键还便宜。”王伟说。的确,得胜桥那浓浓的生活气息,吸引着不少像王伟这样的老武昌有事没事就过去逛逛,买买菜,感受一下老武昌的优哉游哉生活状态。

版面制图 童胤文

Hash:fd85c4c3bf66abb33f9aef63c543fd688f7059ce

声明:此文由 武汉晨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