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春 门 外
每一年,每一个春节过后,在城里猫了一个 冬天的人们,就竖起耳朵捕捉春雷的脚步。某一天,突然间,隐约地,从万里高空的云层深处传来几声轻悠滚雷。有人听见了,立刻疑惑而惊喜地说:似乎听到了春雷的声音。而大多数忙碌的人却肯定地说:没有,根本没有听见雷声嘛。但的确是春雷响过了,每一年的第一声春雷就是这样来到的。
春雷响,万物生。可以去“看牛”了,可以 去行春门外看桃花、踏青郊游了。行春门外,人称小平原。平坦地形上,一南一北,有着两个货物装得冒尖的大箩筐——康山和桃花山,两座山连在一条地脉上,犹如放下箩筐的扁担。平坦地形上,田畴铺展,水塘方方,大小庙宇星宿般坐落其间,临河塔头那一片,更是街巷交织,市廛繁华。
塔头,既是一处地点,也是一条路的名字, 还指一个区域。“东岳行宫坊:行春门外,地名舶塔头。”“舶塔院:易俗里。(淳熙)七年,舶主造浮屠堂宇,号舶塔天王寺。”这在南宋年间的《淳熙三山志》中已有记载。浮屠,是梵语佛塔的音译,显见寺中有塔。舶塔天王寺,依晋安河东岸而建。在水上飘摇不定讨生活的船家,上岸便可寻得心灵安宁和归宿。晋安河成为连通福州内河水网,去向闽江,直通大海的航运水道,是福州太守蔡襄的功绩。迄今900 多年过去,它依然畅通无阻,沉淀出福州独特的河海文化。
福州晋子城图
晋安河,早先并无名字。它诞生于久远的晋 朝,是福州首任太守严高建“子城”,取土护城双赢的一条城壕,即护城河。护城河上搭有小桥,则是乐游桥的前身。数百年后蔡襄就任福州太守,见河道堵塞,良田干旱,百姓因贫困不能纳税而坐牢。他一边大胆请示朝廷“奏减五代时洲民丁口税之半”,一边积极发动民众复古五塘(五塘在东湖地方,今福州市东门外),以灌溉农田,确保收成。接而全面展开,令“权闽县朱定开淘护城河浦百七十六”,计两万多丈,给足辖区3600 公顷农田用水,打了一个产粮翻身仗。此举将晋安河拓宽延长,北起新店溪,南至闽江,汇入浩瀚无际的海洋。清代诗人黄任写道:“琅琊拓国夹城开,遂使三湖半草莱。六十九渠忠惠力,辛勤曾复五塘来。”
《三山志》记载:嘉祐二年(1057),郡守 蔡襄从乐游桥开沿城外河。“乐游桥”就是现今的晋安桥,古时福州仕女出城游春,皆从此桥东出,故称“乐游”。清乾隆年间重修桥时,官府特地在石栏杆上注明“乐游古迹”。1948 年海军将领萨镇冰以90 耄耋之豪气,募集资金,再次修桥,改名“晋安”,以纪念进步诗社——“晋安晚晴社”,并挥笔写下诗篇:“晋安七子旧蜚声,今日还增十倍名。余事作诗原有托,柴门车辙谢公卿。”两年后政府修浚护城河,河因桥而得名——晋安河。
溯时光之河再回宋代,蔡襄开掘福州护城河 浦176 条,易俗里拥有27 条,易俗里就是行春门外塔头至康山片区。一条条清亮河浦,牵着一方方果实般的水塘,滋养出行春门外的瑰丽和丰饶——著名旅游胜地,康山、三昧院、宝月院、东报国院、东林院、浦华严院、多宝院、东岳庙……处处花木幽深,晨钟暮鼓,僧侣香客游人如织。
桂香街
易俗里的康山,之前也无名字。但它屏障 福州之东,为防守要地,想必就是东武门的来历罢。您看,西门叫迎仙门,南门叫宁越门,北门叫遗爱门。置身康山之巅,东望鼓山,可见路人行走,老鹰旋飞;西见于山,物景秀丽,美如盆景。康山不仅具有“武装”,还有“红装”。它土壤肥沃疏松,小气候凉爽通风,盛产水蜜桃、龙眼、荔枝和茉莉花。康山水蜜桃贴了标签,挑到码头,收购人早已在那里等候,史料记载民国时期的标签为“仙女”牌。
康山顶上有康山庙,中奉汉闽越为民捐躯的 五位忠臣:柳曦、何懋森、王宸、邓芝星、陈万清,百姓随意但敬重地称康山庙为帅府庙、战神庙。《榕城考古略》记载,康山有灵树庙,神赵姓,名时畴,宋金紫光禄大夫宾之孙也。南宋灭亡后,皇族宗室、金紫光禄大夫赵宾之孙赵时畴避居康山,他精通医术,常为乡民治病,百姓称其为神医。元泰定年间的一天,他在庙院大榕树下小憩仙逝,民间便敬称那棵大榕树为灵树。灵树庙在康山庙之内,700 年过去,我在康山庙门东侧,与灵树相遇。它树干银灰,消瘦遒劲,冠幅聚拢如伞,明显区别于我们常见的古榕,令人不禁伫立凝视,合掌祭拜。山风徐徐掠过耳畔,天空霎时黑云如盖,雷声轰隆,闪电似网,笼罩头顶。硕大雨点噼里啪啦掉落下来,风更大,狂旋而至,一场夏末大雨倾盆而下。我急忙避进康山庙内,惊悚地打着寒噤。天地不语,我心明白:康山有战神,有神医。
因朱熹,这座山有名康山。康山宋时隶属东禅寺,山间雅舍“秉兰堂”,颇受文人骚客青睐。传说,朱熹避伪学曾隐居康山。一日他路过一个小山村,碰见两只狗相对狂吠,心里不禁一沉:两犬争言是为“狱”,不祥之兆!他急步直上“秉兰堂”,寻求舒缓,友人不明就里,呈上纸墨请朱熹题字,朱熹挥笔写下一个大大的“康”。康山之名便由此传播开来。
康山战神, 激励出康山的血性与正义。 明代, 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大批倭寇乘船登陆,偷袭福州,烧杀抢掠,极为嚣张。史料有记“四郊被焚,火照城中,死者枕藉”。倭寇扫荡四郊之后,盘踞康山庙“日暮酒酣”。当时,康山脚下一场婚礼如期悄悄举行,但也没能逃出魔掌。倭寇闻讯下山,抢走新娘陈梅仙,新郎林桂香和乡亲们奋力还击,终因寡不敌众被擒。陈梅仙以死相抗,倭寇押着两人,当街架柴,燃起熊熊大火,以烧死新郎相要挟,胁迫新娘就范。陈梅仙宁死不屈,纵身扑向夫君,双双蹈火,壮烈殉情。此后,林桂香家的那条街就被称作桂香街,陈梅仙家的那条街就被称作梅仙街。久远硝烟湮灭,历史的伤痛愈合为永存的疤痕。“桂香”二字回归汉字美好,桂香小区、桂香苑、桂香小筑、桂香烧烤、桂香茶坊……如朵朵桂花,装点着仿古桂香街,装点着悠悠流淌的晋安河。
晋安河
那时候,每年开春要“鞭牛”。百姓响应官 府号召,纷纷前去庆城寺闽王祠前取土,捏制泥牛,祈愿春耕,祭拜王审知开闽之恩。郊外民俗队伍则迤逦进城至府衙前,敲锣打鼓,迎请太守上马领队。太守骑上高头大马,身后队伍前头高高抬起披彩泥塑“春牛”,彩旗猎猎挥舞,十番伬、彩坪、梨园戏,在一串串爆竹飞红里拉开帷幕,沿街转巷,出东城行春门,到春牛亭,开启隆重仪式——诵读祭文,太守亲自扶犁、鞭牛,一年的春耕农事,浩大展开。“看牛”迎春,万人空巷,盛大热烈,历时一天。街市上泥塑小春牛、版画《春牛图》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游春歌谣:“一来风调雨顺,二来地肥土暄,三来三阳开泰,四来四季平安,五来五谷丰登,六来六畜兴旺……”萦绕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闽王祠内的那方“乞土胜地”石碑,历经千载岁月,矗立至今。
那时候,每年开春仕女雅士去行春门外看桃 花、踏青,是一道绚丽风景,也是一场盛会。郡守程师孟赋诗描绘彼时盛景:“出城林径起巷烟,白马遗踪俗尚传。第一僧居兰若处,几番身醉荔枝前。百年骚客来闲寺,三月游人作乐天。更爱堂前迎太守,路头先坠碧云鞭。”
春来了,在城里捂了一个冬天手炉的官家仕 女们,换上轻盈春装,手提食篮,掀帘上轿,街巷坊间,香麝洒洒,出行春门,过乐游桥,踏青赏花,进庙上香。
出行春门,往右去康山,往左去桃花山。
蔡襄《北苑十咏• 出东门向北苑路》云:“晓行东城隅,光华著诸物。溪涨浪花生,山晴鸟声出。稍稍见人烟,川原正苍郁。”
鹤山草庐坐落在去桃花山、去北苑的这条 道上,主人名叫魏杰。清道光、同治年间魏杰经商大获成功,从塔头“林半街”手中购下十座房舍,分给他的七个弟弟和三个儿子,鹤山草庐为自己和长子居住。魏杰不只是商人,还是一个诗人,他自誉“农家诗人”。每年春天赏花季,他效仿蔡襄《开州园纵民游乐》,敞开鹤山草庐大门,迎接文人雅士、官宦仕女前来品茗赏花、吟诗作画,风雅之至。正如蔡襄所作:“风物朝来好,园林雨后清。鱼游知水乐,蝶戏觉春晴。草软迷行迹,花深隐笑声。观民聊身适,不用管弦迎。”
刊于《闽都文化》2022年第二期
微信编辑:林瑶佳
Hash:0d44ff899355fca17e41aec3289b3c5ff77a3064
声明:此文由 无风不出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