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最文艺”之地 九曲回肠浈阳峡
浈阳坊。
北江景致精华所在莫过于浈阳峡。两岸青山巍峨耸立,偶有成群的白鹭在江面上拍翅飞过,不远处农舍、田园不绝于眼前,一幅山水国画徐徐展开。浈阳峡以其“秀、奇、险、幻”闻名,江峡沿岸还有九道湾、八丈石、盲仔石、犀牛石、将军石等景观。峡口有江口祖庙、秦军营寨遗址等景点。自古以来,此地为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范要地。
坐拥浈阳峡而建的浈阳峡文化旅游度假区被冠以“英德最具文艺范的地方”。除北江文化外,这里还撷取传统的徽派建筑艺术、火车文化、英石文化、书画艺术、粤北传统特色手工坊、北江河鲜街等多种题材和元素。八方来客可游览壮丽的北江风光,欣赏古老的蒸汽火车头,也可在民间艺术馆里赏石品画、谈古论今。
九曲回肠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唐代名相张九龄在故乡峡谷溪流中行舟时写下这首诗作《浈阳峡》,峡谷壮丽幽深之景跃然纸上。浈阳峡位于北江中游、英德市区南10公里处,是北江流经波罗坑至连江口的一段狭窄河道,由浈山、英山夹岸对峙而成,全长10公里许。
浈阳峡两岸植被丰富、景色秀丽,阳光照射进来,变幻出“十步不同天”的奇景。峡谷九曲回肠,最窄处仅80余米,浩荡江水被其收束于怀抱。古时行舟至此,需拉纤方能通过。江岸峭壁上留下的20条清晰可辨的纤石痕,印证着此处昔日之艰险。
两岸峭壁险峻、水势汹涌,自古便是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范要地。2000多年前,汉代赵佗在南越称王后,于浈阳峡下游不远的江口咀筑万人城,屯兵扼险,阻止汉兵南下。2008年,英德文物部门沿江考察时发现,浈阳峡两岸各有一条古栈道。西岸的古栈道建于悬崖峭壁上,但已不能行人,初步考证约为宋代所建。东岸的古栈道离河面较低,为明代建筑物。唐代以来,浈阳峡为英德著名的游览胜地,除张九龄外,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等人留下不少赞美峡谷风光的诗篇。
下游处修建飞来峡水库后,浈阳峡水位徒增。如今的浈阳峡呈现一幅峡流缓慢、风平浪静的“高峡出平湖”景象。江水清澈、青山倒映,行船于江中,犹如“人在画中游”。沿岸一边是古时岭南荔枝北上进贡的栈道;另一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栈桥上如今修起银英公路,已成为北江一带最美又最繁忙的公路运输线之一。被誉为广东最美高速的广乐高速也从江面经过,巨大高耸现代化的桥梁与古朴的江景相映成趣,“一桥飞架南北”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百年车站结缘詹天佑
轰轰的火车声由远及近,贴近银英公路的京广线铁路上,往来旅客透过群山间隙欣赏北江沿岸风光。京广铁路的前身是粤汉铁路,曾在连江口镇设站,被当地人称为车头站,其旧址位于现浈阳坊内。
两棵高壮的约200年的白玉兰树挺立于浈阳坊门前,这里也是当年车头站候车室所在地。浈阳峡文化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介绍,两棵白玉兰古树还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有一段故事。1906年,广东粤汉铁路总公司主持粤汉铁路南段筑路工程。1912年3月,詹天佑指挥筑路工人建成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使粤汉铁路广东段通车达130公里,给广东革命政府以有力的支持。
据史料记载,詹天佑当时受派指导连江口段铁路修筑。因连江口段江流湍急,工程进展受阻。詹天佑常披衣挑灯,在白玉兰树下苦思攻关方案,2个多月后终于攻克技术难题。连江口段得以通车后,后人在此地建立牌坊,纪念詹天佑为铁路事业作出的贡献。当年所建的牌坊经上百年的风雨,早已破旧不堪。后来,原址上重建一座牌坊,命名为“浈阳坊”。
浈阳坊内,一座名为“上游0754”的火车头格外引人瞩目,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标志性的老蒸汽机火车头。经翻修后,原本破旧的火车头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对象。依托粤汉铁路深厚的历史沉淀,浈阳坊打造出火车主题一条街。目前,该主题街已初具规模,除复原建设了原连江口站、蒸汽火车头、粤汉铁路铁轨外,还兴建了火车主题清吧、火车主题客栈、连江口站情景雕塑群、詹天佑雕塑、人字形铁路等。另外,坊内也正在规划詹天佑广场等与詹天佑相关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项目资源。
英德最文艺之地
浈阳坊所在地即浈阳峡文化旅游度假区。与别处不同,其内书院、艺术馆、驿桟等建筑不具备本地该有的岭南特色,却采用徽派古建筑风格。景区还根植地域特色的火车文化、英石文化、北江文化、书画艺术,聚集北粤传统特色手工坊、北江河鲜街等多种题材和元素,被媒体冠以“英德最具文艺范的地方”这一称号。
浈阳峡艺术馆收藏有数百上千的名家字画,亦包括张大千、齐白石、关山月、宋美龄等名家名作。开放至今,艺术馆通过名家书画美术作品的展览,积淀着文化底蕴,中国知名艺术家刘大为、杜大恺等多次到访作学术交流。
这里也是英德乃至清远高水准的艺术创作聚集区,奇石一条街、英石博物馆以及各类艺术家创作基地集聚于坊内。其中之一的金煌瓷坊内设陶瓷工艺演示厅、陶瓷艺术展览厅和大师艺术创作室、窑炉室等,集瓷艺文化展示、瓷艺制作体验、高端瓷艺定制、大师级瓷艺作品创作和交流为一体。工坊全面继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真实保留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釉下五彩瓷器烧制绝技。坊内古香古色的九大簋餐厅则是驴友们最爱的聚餐地点,不只是英德当地的名小吃,如擂茶粥、灯盏糍、青塘米酒、角子糍、箩卜糕等,还有九大簋盛宴、北江河鲜美食,粤北厨娘秘制私房菜、生态农家土菜等新岭南传统美食都能在餐厅里找到。八仙台,鸡公碗、大瓦钵以及各式乡间瓷碟,昔日古朴的饮食文化扑面而来。天井里蓊郁的古树、特色的满洲窗、古老的粤剧舞台、经典的粤剧戏曲,这一切让人仿佛穿越回民国时代。
■知多D
浈阳峡(盲仔峡)传说
在英德市区北面20里处的北江边观音山附近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盲仔。一日,一仙人托梦于盲仔,嘱咐他往南走约二十里,用石块堵塞浈阳峡中一狭窄处,让水流向怀厚乡。事成之后,盲仔不但眼睛会复明,下游的江口咀将成为他的领地,而他将会坐拥江城做皇帝。
仙人在梦中说到时自有高人相助,但盲仔必须天亮前赶到。第二天,盲仔将自己梦中所见告诉了家人,并在天黑后就往南而去。此时,一个力大无比的将军亦受仙人指点,正挑着两座山往浈阳峡赶去。
盲仔的嫂子一向认为他拖累自己,早想撵他走。现见盲仔将享受荣华富贵,心里不平衡。在盲仔离家后不久,嫂子把家中公鸡的脚放入冷水中。公鸡受不了冷而大声啼叫,引得方圆几十公里的公鸡也都啼叫起来。一听鸡啼,盲仔认为天亮前必定赶不到仙人指点的地点,心里懊丧却又无可奈何,于是趴在石头上大哭。如今若仔细辨认,还可在峡谷山腰石壁上见到一人型模样,传说就是当年的盲仔。
将军久等不到盲仔,便将两座山放下,至今这两座山仍在。放下山后,将军想扁担留下无用,顺手将其扔到了广西,变成“将军担”山。未被堵塞的峡口被后人称为“盲仔峡”。往南不远处一较空阔的地方原是用来做皇城大门口,故称皇城口。这一地名至今未变,现为连江口镇政府办公楼所在地。
“九大簋”寓意
“簋”,原指古代放置食物的器皿,是当时贵族的食器或祭器。后渐渐流传至民间,故广东民间有“九大簋”之说。古时祭祀,常言“二簋”、“四簋”、“八簋”,唯粤地之穗、港、澳一带,惯称盛宴为“九大簋”。在“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但言其多,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之意。
据近年广东省三水县金本镇一座东汉前期之古墓出土物来看,粤人所说的“簋”是可装五至六斤米饭的“大碗”。按今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几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极言饭菜之丰盛,夸耀筵席规格之高。选择“九大簋”宴请宾客,表示主人对宾客的热情和重视。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陈冰斌
图文:清远日报记者陶奇 通讯员黄国康
Hash:054440f3fa4421affb7864bb3e43a781b9f44448
声明:此文由 南方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