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魁城村:自然秀美与人文历史厚重并存的千年古村

魁城村:自然秀美与人文历史厚重并存

——记福建大田县太华镇魁城村

  

魁城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大田县的中部,属大田县太华镇的一个行政村,人口3800多人,其中连姓村民2800多人,陈姓村民近千人,距大田县城西北15公里(古道),距太华镇8公里,是历史古镇和文化名村,是我国南方连氏的重要发祥地和中转站。

魁城村一角

魁城村村中小河

  千年美名今沿用。魁城村旧称丰城乡万足里蓬屋村,公元836年(唐开成年间),魁城村连氏始祖连总和其子连仲英入居后,为纪念初创居地年代,寓开基成业之意,以入居年号“开成”两字为村名,“开与魁声相近,成与城音相同,魁城之名始于此也”,就把蓬屋村改名为魁城村,并没用至今。

正对面为仙亭山

仙亭山玉印

  风光秀美自独特。村里自然景观索有“三鼓、四崎(四旗)、金牌、玉印”之称。村中群山环绕,洋面平坦,风景优美。四周群山连绵,层峦迭嶂,山高谷深,盆谷错落,千米以上山峰4座,以东部石鼓崎为最高,海拔1218米,村四周的山峰高耸挺拔,村的东、南、西边的山项上各有石鼓,称为三鼓;村的东面有石鼓崎,南面有麒麟崎,西面有银屏崎,北面有宫后崎,这四座山被称为四崎;村东边有金牌山,称为金牌;村中央的仙亭山形似章印,称为玉印,故有“三鼓、四崎(四旗)、金牌、玉印”之称。村中四面有五支溪流交汇于村北,溪水清澈,水量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但常年不断,向东流往文江河,再汇入尤溪,终流于闽江,注入东海。明处士陈龙撰《魁城览胜》:八面青山旗作屏,城中玉印净无尘。三鼓齐奏岁月歌,牛栏难阻蛟龙腾。仰古迹有蛟龙井,清代连兆昇写道:“开眼天机古迹成,蛟龙灵怪妙难明;寒温巨细而时出,潺沧潺浪卜雨晴”。石旗厝、明月沉江等人文景观,可谓西南北东,其韵不同,天地造化,鬼斧神工,引人入胜。

  南国连氏发祥地。自公元836年迁入至今已近1200年,繁衍40余代。魁城村连氏后裔遍布省内外,县内10个村庄连姓源自魁城村,历经宋、元、明、清,魁城连氏后代子孙繁衍各地,迁播到福建省内、台湾江西广东湖北浙江湖南广西甚至东南亚各国。魁城连氏是福建最古老的一个支系,也是中华连姓重要发源地,被称为福建连氏的祖地。

  闻名遐迩龙井祠。连氏龙井大宗祠是福建省连氏最古老宗祠,俗称蛟龙井祠,传说有蛟龙潜伏,为大田连氏总祖祠,建祠近千年历史,是魁城村的名片。祠内有清澈的泉水,分出三眼,右边厅廊一眼,右边后角、前廊各一眼,常年不断,水量恒稳。龙井祠最有名的就是这口井,如果多天下雨井水变浑浊,那么就会天晴了;如果长时间天晴甚至干旱井水变浑浊,近期就会下雨。因此,长期以来就流传“久雨浊必放晴,久旱浊则有雨”的说法,千百年十分灵验。

连战题词:连氏龙井大宗祠

连战题词:泽被桑梓(连战题词)

台南连氏宗亲回魅城村祭祖

  闽台文化一桥梁。魁城连氏而与台湾的联系很密切,连氏宗祠龙井大宗祠是福建省第七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根脉也在龙井祠,先后为龙井祠四次题词,2008年为龙井祠题词“连氏龙井大宗祠”、2011年8月为龙井祠题词“泽被桑梓”、 2011年9月为龙井祠题词“魁城连氏万世流芳”,2014年10题词“连总进士陵园”。台湾部分连氏谱也还记载着龙井祠内的对联:“华峰衍五派烟云礽世德芳贻昭穆盛;玉京壮千秋人物色连城珍映斗山辉”。台湾的《連雅堂先生橫年譜》一书关于台湾连氏远祖是这样记载的:“后有连胤者,迁大田之魁城,为该地连氏始祖”,虽然连胤不是魁城连氏始祖,而是连氏第六代裔孙,但已经写出这是与台湾的关联。台南小脚腿连氏宗亲会还于2008年送来了匾额,2011年组团到村里祭祖。

董其昌在魁城留下的诗联墨宝

  人文璀璨尚流芳。连总是唐代进士,也是中华连氏首位进士,任广西及四川、二省副使,仓部员外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因著《十二楼赋》,受唐太原大诗人温廷筠称赞。连玠是宋神宗时的进士,历任吏部侍郎,侍讲、侍读,摄理文渊阁事。连玠长子连献臣是北宋哲宗进士,次子连鼎臣入太学,三子连正臣是宋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故有一门三进士,父子皆登科的佳话。连登岸(1594~1654)是明天启举人,天文学家,精通星纬,著有《天文志》,名载《福建通志》、《中国人名大辞典》,编入《三明市中小学乡土教材》一书。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祝枝山等人曾先后到魁城,并留下诗联墨宝。朱熹为魁城题写了 “诵诗知国政,读易见天心”的对联,横批“梅竹”(图片资料有存)。

朱熹为魁城题写“诵诗知国政,读易见天心”的对联,横批“梅竹”(仅存横批)

魅城村陈氏宗祠

元代明月沉江墓遗存

清代遗存:步云楼土堡

  千年以来,魁城村历代连氏和陈氏先人修建了许多大型的名住宅。建于明清年代的土堡、古宅有50余座。清代的步云楼土堡和敦义堂是其中的代表,它们建筑风格各异,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精雕细刻,有的气势宏伟,有的古朴大方,有的宽敞实用,有的典雅明亮,有的粗犷坚固,无不诉说着亘古的沧桑历史。村里明月沉江墓为元代的连禄大公陵墓,其田面积达三亩,墓体呈圆形,占地面积六百平方,形似罗经,俗称罗经墓,坐西南,向东北,棺柩为小棺纳于大棺,为悬棺,元明时期曾多次被盗,1980年间修复。据说,明月沉江墓是我省最大的地下悬棺。

作者:连占斗、连克想、陈美观

来源:掌中大田综合大田身边事、微大田

Hash:2d9ca6f5650ce7eaa47e255308643041b089a534

声明:此文由 掌中大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