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这16个名胜古建筑,你听说过几个?

名胜古建筑

奎星楼

奎星楼俗称三层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在城关上城东南隅。

木结构,三层楼阁式建筑。基为正六边形,边长4.5米,通髙10.35米,曲廊,前檐宽1.51米,余为1.01米,门南向,正六边形窗,18楹,一层边长 3.15米,高3.8米;二层边长3.15米,髙2.25米;三层边长1.33米,高3.3米。檐牙髙翘,下临裴公湖,襟带两河,平视鸡岫。前人有诗咏之:四围山色望中收,最爱文峰起上头。天意欲多深秀致,嘉湖烟雨到斯楼。淸世宗雍正十三 年(1735)知县吴浩建,公元1985年县政府拨款修葺。

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春,知县陶万达于奎星楼左侧建讲堂三楹,今已圮。

裴公莲沼

裴公莲沼即裴公湖,旧志美其风物,曰:“裴湖冉香”,曰“裴公莲沼”,俗称莲花池。在县城西紫金山下,相传为唐成州刺史裴守贞所创。守贞,绛州稷山人(今山西稷山县),武则天天授中(691)为司府丞。以司刑平恕失旨,出为汴州司录,累转成州刺史,为政不务威刑,为人吏所爱。裴湖为东、西两湖,湖面10347平方米(约合15.52亩)。湖心有亭,旧称湖山堂,今称莲桥亭。亭两侧有桥,前后有坊。每至夏秋之交,绿荷满池,香飘十里;垂柳拂波,碧月映湖,宋代即名驰陇右。宋秦州知州李师中诗云:“对面好峄横翠幕,绕城垂柳拂清涟。”明人有《玩裴公莲湖》诗云:“浮翠亭前湖水幽, 狂歌呼酒醉双眸。穿云野鹤翔横渚,隔岸渔家系小舟。夕照当湖花愈艳,晚风吹棹雨初收。挽回世态真无计,领略湖光欲上流。”

1958年疏浚东、西两湖,1985年始引“八一”渠水通济两湖。

湖山堂

湖山堂 为县级保护文物,俗称莲桥亭。以凭栏览胜,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得此雅称。木结构,亭阁式建筑,由坊、廊、亭、桥四部分组成,南、北坊各高3.70米。南坊前书“肖苏湖”,后书“云锦”;北坊前书“湖山飞阁”,后书“霞漪”。南、北廊各长7.97米,各宽3.25米。南、北廊之中为亭,亭高 7.36米,亭基为正八边形,边长2.05米。亭中原有匾8方,镌昔贤歌词。环亭之曲廊与亭基划一,边长2.95米,宽1.04米,亭16楹;南、北廊各8楹,坊、亭、廊、奠基于桥上,桥长23.51米。流丹耀彩,辉映湖山。清礼县令朱元裕有诗记胜:田田翠盖满池塘,几朵残红映夕阳。新涨绿波依岸合,斜飞白鹭掠荷香。亭虚浅黛迎岚色,云散空明漾水光。为爱怡情一徙倚,凭栏得句胜流觞。

不确建于何年,元、明《一统志》成县条屮录唐昭宗时镌刻之《刘公重修 水亭记>,以此推之,中晚唐拟有此构。明坤宗万历十七年(1589)、清圣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先后重建。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公元1982年先后修茸。

杜工部祠堂

杜工部祠堂别称子美祠,又称子美草堂,少陵草堂。在县城东南2.5公里之飞龙峡中,因唐代诗人杜甫流寓同谷而建。原为土木结构,一进两院, 蓝底金字书“诗圣祠”三字。有两厢,左右各3间。进院有坊,两侧有联,.云: “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院中祠堂3间,祠中子美泥型,本之成都杜甫草堂。两侧有联:一谷风清问先生真穷迹到此,四壁诗满笑后人何胆大如斯。额云:气吞江海。祠之前后壁嵌宋、明、清之州守县令、 士子学人咏杜诗碑10通。院周有古柏8株,老枝虬曲,昂视云汉。围墙之东壁嵌有二碑,一为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仲春,成县教谕管应律所撰 之“重修杜工部祠记”;一为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乡进士刘朝元书邑令刘璜诗 碑。祠堂后有山,飞泉漱石,树木葱茏。山腰有清宣宗道光四年(1824)之磨崖碑,文云“潭云崖石”。工部祠疑即其故庐而建,故庐至唐懿宗咸通中尚存。成州刺史赵鸿“杜工部同谷茅茨”。诗云:“工部栖迟后,邻家大半无。青羌迷道路,白社寄杯盂。大雅何人继?全生此地孤。孤云飞鸟什,空勒旧山隅。” 可推知大概。逮宋徽宗宣和中(1123),同谷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浙合今 2830平方米),县令郭储姶立祠,而知州晁说之为之序。祠望风凰台而临万丈潭,石秀才隔水相视,玉绳泉吐玑喷珠,山河壮丽,气象万千。自宋而下,拜谒者不绝,且多有题咏之作。明人詹理《少陵祠》五古云:“久诵惊人语,今瞻老杜祠。未由登畔岸,敢望破藩篱。思索成吟苦,安排得句迟。山房对修竹, 栖老凤凰枝。”又:“已识晋公沼,犹瞻杜甫祠。丹枫凋故叶,金菊落疏篱。暮薄鸦归急,山髙月上迟。堂前数竿竹,抽出几新枝。”前人又有《石秀才》一律: “古道云窝,亭亭意若何。孤忠一片志,岁月忘蹉跎。”

工部祠曾于明神宗万历46年(1618)、公元1985年先后修葺,现为砖木结构,其规模、型制大抵本之旧祠。

鸡峰耸翠

鸡峰耸翠 即鸡峰山,旧志美其风景,因有是称。在今大坪乡西北,西 南距县城15公里,海拔1917米。奇峰突兀,上拂云汉,黄泳《成县新志》以 为“状似鸡首”而得名。宋成州知州晁说之《濯羽轩记》以为,凤起于西岐,过 凤县而县以凤名;过凤凰山而山以凤凰名;灌羽于百丈潭而潭以凤凰名;过鸡 山而误目为鸡,故称鸡山。松竹丛茂,苍翠欲滴。山腰有石,奇巍秀丽,如三 台状,名三台石,上有佛刹。折而西,有洞,以龙名,深隧莫测,为旧时祷雨 之所,宋绍兴中丁彦师碑记其事。至龙洞南行,则有石鸡雄踞于悬崖之腰。鸟 道盘曲,临之目眩,常有祷福者履险而至。极顶为嵋峪峰,欲称麦垛峰,当系 音转;或谓状似麦垛,故以形名。上有宋时所建佛象普贤殿、光祥寺遗址。至普贤殿大院举目远眺,山原河谷,机关农舍尽在眼底;而山腰云海,身后松涛,涤人垢肠,荡人心魄。后有睹佛台,或称神仙台、神仙床,下临百丈 绝壁,云雾飘渺,登临则有羽化之感。明朝进士汪浒诗云:“五德精灵聚,峨峨 耸白云,千古老毛骨,一卵包乾坤。”淸朝陇右道宋琬《宿鸡山寺》诗:“洞壑迷 青霭,松杉隐白毫。客来秋已尽,坐久月初高。天外群峰小,云端板屋牢。明 朝临绝顶,筋力未辞劳。”“鹫岭何年辟,鸡巢此地传。松声长似雨,峦气自成 烟。梦散疏钟外,心清古怫前。欲从仙吏隐,结宇共栖禅。”“看山心倍勇,闻 磬夜何清。虎傍禅林穴,人从木杪行。振衣沾石色,髙枕纳泉声。羡尔仇池 长,频来屐齿轻。”

1984年建陇南电视转播台于玉皇殿旧址,淸幽之名山古刹遂有了现代之色彩。

摩崖汉碑

摩崖汉碑在今拋沙镇丰泉行政村之西狭中,西距县城12公里。峻岭如削,峭壁对峙,一泓中流,陡然下跌,积水成潭。峡中有汉碑两方,摩崖刻 石。一下临深潭,在南壁,名《西狭颂》,刻于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 记武都太守李翕凿壁修路之事;一在潭下游之北壁,名《耿勋碑》,刻于熹平 三年(公元174),记武都太守耿勋之政绩。相传李翕修路吿竣,幽潜多年之 黄龙亦出自潭中观光。汉代而后,两碑浸为书界珍视,造访者不绝,为清幽神 奇之地,寻真探珍之境。淸邑令黄泳《深潭飞龙》五言云:“水国泉多异,溪深 浪鼓山。风雷腾地窟,霖雨出天关。波静难窥影,云兴仰识颜。千寻同谷穴, 疑上禹门间。”又《龙潭印月》七言云,光怪灵潭气欲吞,波平浪静一轮存。镜 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千鳞月印痕。髙下空明同白昼,天渊清澈烛黄昏。螗蜍不 遣云帘护,恐动池中鼓浪喷。”

1982年,于黄龙潭上建仿古碑亭一座。为色彩斑烂之鱼窍峡增添了诱人的魅力。

高台鸣凤

高台鸣凤 指凤凰台,为其美称。台在飞龙峡中,东河东岸,东南距县城5公里。下视杜公祠而傍倚“石秀才”,危峰突起,孤视星汉。上有方平之地 如台,行云缥渺,常绕台边。《水经注》:“凤溪中有二石双高,其形若阙:汉 世有凤凰止焉。”故美称之曰:“高台鸣凤”或“凤台流云”。杜甫《凤凰台》诗: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 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醴泉,岂徒比清流。所重王者 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 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山腰有迸玑泉,雨则盈。《方舆胜览》云:“天宝间哥舒翰有题刻。”

石洞五仙

石洞五仙即五仙洞,旧志美其名称,曰“石洞五仙”。在拋沙镇东营行政村之南,西南距县城15公里。青山逶迤,松篁吐翠,石林虚徐,溪月澄霁,相传古代公孙氏五子曾于此学轻举之术,故以五仙名山。山中有洞五,相 去各百步,名“立佛”、“白马”、“水泉”、“八海”、“棋子”。水泉洞仲夏犹有寒冰; 八海洞流水淙淙,有水至洞顶下注,不绝如线,落地有声;棋子洞相传为仙人 对奕之处。另有石若船,相传韩湘子曾乘船于此遨游,留连忘返,太上老君因 命青牛破山引水,水去船涸,久之成石。

五仙山迟至宋代即有著名道观,南宋尚书省曾牒赐庙额,今牒文犹存。自 宋而下,每为访幽者“风”“咏”之所。清邑令黄泳《石洞五仙》云福地洞天 开,何年到五梅,露从铜掌接,石自姥峰来,迥岳蹋跹驾,飞湖绰约回。桃源 且莫问,仙侣胜蓬莱。”

仙崖积雪

仙崖积雪 别称仙醉灵岩,皆仙人崖之雅名。东南距县城5公里,南山绵绵,一峰特出若屏,屏中石纹酷似仙人,宽衣广袖,须眉如生,若云开雪 霁,则朗朗如玉山上人,故称仙人崖,道士崖。崖下有广平之地,元世祖至元 中曾建道观一所,称北极宫。舍北极宫东行,一峰耸峙,登临举目•则蜿蜒曲 折之河流沿凤凰山东去,鳞次栉比之房舍依河谷伸展,蔚为壮观。宋朝陕西提 刑游师雄诗:“玉作冠簪石作骸,道衣褐氅就崖裁。精神似转灵丹就,气象如朝 玉帝回。两眼远观狮子洞,一身遥望凤凰台。自从跨鹤归仙去,直到如今不下来”

佛山

睡佛山寺唐称大云寺,宋、元称凤凰山寺,俗称睡佛寺。在支旗乡庙湾行政村,东距县城5公里。凤岭沿庙湾河谷伸展,宛若连屏》东有石龛,在山之腰,有曲径达其上,广可容千人,明思宗崇祯中,李自成破县城后,曾移 县治驻龛中。据《舆地纪胜》,隋唐以前即建佛刹,梵宫横空,掩映于茂林之 上,朝钟暮鼓.萦回于幽谷之中。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崖壁上有唐、宋、明 诸朝官绅题记多处。前人有诗纪行云:鹫岭云深有磬声,上方古刹晓风轻。龛 灯有焰心魔炼,慧性无尘眼界清。黄叶满山萝径窄,青苔扃户石床平。我来先 看残碑字,为爱烟霞每独行。

鹿玉环

鹿玉环屏即鹿玉山,在凤凰山寺之东,云径如线,峭壁环拱,状若翠屏,故有是称。下有洞,广容百人。洞口飞泉漱石,名玉井;洞中一石雄踞, 状如猛卿,名狮子石;后有一石卓立,如人面壁。狮子石上有宋代官绅题记多 处。前人有《狮子洞》二首云:“吼惊悬涧旧,毛竖绿苔新。蹲踞洞门里,历年 不知春。”“扫石寻遗句,按年认古人,留连无久待,云起怕迷津。”又有《玉 井》一首云:“碧浅红启春弄晖,更从玉井探芳菲。奔涛直捣蚊龙窟,睛日襟披 雨雪归。”

华阳洞

华阳洞天即华阳洞之美称,别称金莲洞。在店村乡新村行政村,东距县城10公里。陵岗三面,东、西、北呈“品”字形分布i金莲洞在西岗。西岗 之腰有洞,洞中有石钟乳状如金莲;玉茎玖藕,珠蕊玉葩,故名。洞外茂林修 竹,溪水清澈,脱出尘俗。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至大德六年(1302)间 有云游“道上刘道通、罗道隐者,寻真于斯,留连忘返,乃募资觅工,抡材讨 料,建奉真之殿,构飞空之楼,塑圣贤之像,修藏经之阁”,百具焕然,名振 陇右。相传明成祖永乐初,卢龙张三丰曾蹑迹至此,户科都给事中胡潆有《金 莲洞访张三丰不遇》七律云:“香书久慕嗟无缘,遍访丰师感应虔。万载红崖生玉笋,千年碧洞结金莲。云淡喜见通明日,雨骤只逢黯淡天。峭壁真光邀允 劫,赤心愿睹白衣仙。”后人有《金莲洞访三丰仙迹》一律:平生性僻耽山水, 古洞幽闲喜再来。一径穿云踏碧草,半空倚石坐青苔。春风淡荡吹襟袖,仙佩 逍遥堪溯洄。丹鳌芝房何必问,绿荫深处即蓬莱”

洞中有元、明、清三代碑刻7通。

苍龙叠翠

苍龙叠翠 即甸山之美称,山在红川东南。背倚西秦岭,前临甸河水,松柏蓊郁,陵岗环拱,状若游龙,故名。甸山之面积约四平方公里,•而景点有 八;涉甸河而登山,有榡椤若翠盖;舍榷椤而山行,则玉阳宫在前;至则可登 玉皇殿而达神仙桥,其间“天池印月”、“古洞石佛”、“锦屏对峙”,胜境迭出,扑 朔迷离。甸山之特点在满山满坡之白皮松:新枝挺秀,老干峥嵘,神采各异, 动人心魄。清邑令陶万达《甸山赋》,横川聚灵秀,苍龙岭得先,盘曲引入 胜,幽奇别一天。气势殊断绝,侧壁峰峦偏。随优陡石起,四声岚色连。路曲 前引水,柳含千户烟。攀援通小径,玉阳宫在前。檐耸与峙削,楼阁空中悬。 古木壮持盖,怪石欲坠涧。四面如图画,半日等偃佺。天地多佳境,此山擅其 然。”

宋代已建道观。清《成县新志》玉阳宮,县东南四十里横川镇。宋祥符间建,祀无为真人,明万历间张天师访此题额。”后屡建屡圮,今待修葺。

五陵松柏

五陵松柏俗称泰山庙,在支旗乡庙湾行政村,东距县城4公里。松柏翳郁,陵岗如封;前临东河水,后蔽庙湾村,隔庙湾河谷与凤凰山、大云寺、 鹿玉山相望。明武宗正德间,即于岗上建东岳庙,每岁夏历三月二十八日庙 会,商贾为市,游人如织,经旬不止。

东岳庙

东岳庙俗称泰山庙,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山门西向,前后石狮子2只,高35厘米,形神兼备;两侧为钟、鼓楼,各1间2级。一进三殿,各3 间。中为岳神殿,壁上彩绘,为神话传说。东南侧为太阳殿及附属建筑;西北 侧为娘娘殿及附属建筑。明武宗正德间(1506〜1520)邑令武鉴建,清世宗 雍正十三年(1735)邑令吴浩修葺,今东南侧之附属建筑圮3间,余存。

龙石留形

龙石留形即香水洞,又称响水洞。香水仙洞,在今陈院乡西隅武山行政村,西距县城约12公里。座落于龙门峡中,黄家河下游,四围峰峦屏蔽, 洞下流水屈曲。洞口西向,高约10米,广约15米。有清流自洞顶下注,雨季 如瀑,旱季若线,经年不绝.洞之中有石,势若蟠龙。石t有纹,酷似龙鳞, 故称“龙石留形”。又因下注之水落地有声,故以“响水洞”名。明邑令谢镛有 《香水仙洞》一律:“乘兴探奇不惮险,仙源一径入山尖。数重垒障云迷洞,百 尺飞泉水作廉。瑶草千年仍是碧,蟠龙万祀总如潜。凋残地主何缘到,问俗伤 心泪欲沾。”

商务合作: 0939-3619999

小编微信: xx1649285172

【揭秘】领取淘宝天猫内部券方法和的使用教程

成县人可以网上点餐了!

Hash:4f21d807d9b882b4d6ad78e707a8c97f5c654ee1

声明:此文由 成县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