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涵江山水,千年风雅
涵
江
风光小吴越
财货甲章泉
永兴胜地
位于大洋乡院埔村境内的永兴岩,毗连永泰县岭路乡,属于瑞云山森林公园中心地段,总面积21平方公里。明代《闽书•方域志》载:"永兴岩,一名鬼岩,削壁三十丈,上有飞瀑,霏霏承雷,旧有洞,可炬行。宋绍兴中,山鬼为厉,永福人张真君与萧、朱二真君,封鬼其中……”永兴岩峰高景丽,岩左有石狮、香炉、玉女诸峰;岩前有将军、石门二峰,皆极神似。岩上还有奉祀张公的石室型建筑"张公祖殿"等名胜古迹。景区冬暖夏凉,是一处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和避暑胜地。
雁阵风姿
雁阵古代也写作岩沁、岩,位于三江口镇鳌山村,相传古时山下的沙岸和滩涂上,每年有候鸟大雁栖聚成阵,故名雁阵。雁阵山海拔仅45米,然兀立于海岸,形如探海巨鳌,故又名鳌山。山上遗存有雁阵宫、登瀛阁、黄公度读书处等遗迹。雁阵宫正式宫名为"昭灵祖庙",始建于唐代,历代多有重修,主祀三殿真君,配祀盐神宋代涵江人陈应功等。宫中还有一块拜石,上有几道天然裂痕,裂痕交错处有一小孔,习习生风,用水注入,不见溢满,也不知流往何处,人称"龙眼风"拜石,传说是先有此石,再依石盖庙。山上还有南宋状元黄公度读书处遗址。黄公度少时寄居雁阵村姑母家,苦读于山上,绍兴八年(1138 )高中状元,宋高宗为其读书处御书"登瀛阁"三字,石刻保存至今。另有黄公度晒书台、护雁顶等古迹。在护雁顶山崖巨石下,有一处涌泉,久旱不竭,淸澈甘洌,宋进士林光朝名之日"葆光泉"。雁阵山上明代建有一座七层石塔,为船只夜航的标志,与兴化湾海上的塔仔塔遥遥相对。雁阵山山奇、海美、塔壮、庙雅,民间流传有不少优美的传说故事,近年涵江区把此地辟为游览区,增建了牌楼式山门、怀庆亭、思贤阁等,楼台亭阁,海光山色,更增加了景区的绰约风姿。
雁阵黄公度雕像
望江云海
望江山位于庄边镇上院村东向,毗邻仙游、永泰,海拔1083.4米,为莆田第一高峰。因天气晴朗时,山上可望见木兰溪和萩芦溪交汇处的涵江望江片,所以得名望江山。主峰周围共有八座独立山峰,海拔均在名望江山。主峰周围共有八座独立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望江山也是永泰县著名峡谷溪门溪的发源地。山上有大片原始森林、竹林,单上院村就有林地2万多亩,其中竹林6000亩。因山高气候多变,不时云雾突涌,形成云山雾海,一望无涯;云海之中,又不时露出高峰,似大海之岛礁,随云雾翻腾,变幻莫测,形态各异,因此有"望江山云海"之称。山上尚存一处古建筑遗址,就是曾经名扬莆、仙、永三县的"望江书院"。书院大约建于清代末期,倡学者为道光年间秀才邱立德,本地秀才邱秉中、郑济幹、邱则山及武秀才邱鸿恩等人均曾就学于此。
红色旧址
白沙镇澳东村保存有红军207团旧址。当大革命失败后的1928年3月,莆田中共组织在澳东村澳柄宫建立起第一支革命武装——莆田游击队,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207团在澳柄宣告成立,随即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澳炳遂成为闽中山区革命斗争的根据地。1937年8月,闽中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闽中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经过艰难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创建了闽中游击区,使之成为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区之一。1938年5月,闽中红军游击队约200人,由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介绍,开赴皖南军部报到,编入军部直属特务营第二连。抗战时期,闽中地下党坚持领导闽中抗日游击武装在敌占区和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斗争,打击日本侵略军。1949年2月,经闽浙赣省委批准,在莆田大洋成立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闽中,积极筹粮支前,开展策反工作,为闽中地区的解放做了大量工作。红军207团旧址是莆田重要的红色旧址,澳柄宫已修建"中国工农红军207团遗址纪念碑";2009年,红军207团陈列馆正式开馆,成为省市两级爰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莆田市中共党史研究教育基地。2009年11月,该旧址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来源:《莆田史话》(刘福铸主编)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9f28e9fe1fce2849a3be724a9fd7fe1c48b9fe11
声明:此文由 莆田本地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