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丨《革命遗址守护人》纪录短片之瞻仰仙游革命烈士陵园

仙游革命烈士纪念碑

仙游革命烈士陵园于1961年始建于县电机厂旁,1985年迁建于鲤南镇柳坑社区虎啸山山顶上。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壮烈牺牲的烈士们,仙游人民在园内设立了仙游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

“五四”爱国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仙游县传播。从1923年起,在外求学的仙游有志青年,于北平、上海福州等地陆续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们回乡后在仙游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新文化新思潮,埋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

1926年下半年,回乡的中共党员开始创建仙游县中共地方组织,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正当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势力却秘密策划了反革命政变。1927年,仙游县发生了“四一四”事变,建党活动遭到严重破坏,然而寒冬的到来不能阻止春天的脚步,白色恐怖中出现了新的转机。1927年4月,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在仙游兴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支部——上宫支部,标志着蜚山兰水正式有了中国基层党组织。

1927年12月,中共仙游县委成立,创办了红军游击队,打响了闽中游击第一枪。仙游人民在中共仙游县委的领导下,坚持不懈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有力地支援了闽中游击区的创办。

1943年,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省委机关的清剿,闽北省委机关南迁至闽中,在仙游、永泰德化活动,仙游一度成为全省抗日反顽的指挥中心。仙游的党组织和革命群众为了保护省委和特委机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和极大的牺牲。

仙游革命纪念馆

抗日战争胜利后,仙游县不断健全党组织。针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成立了仙游县工委,组建了仙游游击队,队伍达500多人,并创建了岭西革命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仙游县的国民党政权,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闽西的清剿。

1949年7月,解放大军进入福建后,仙游县的游击健儿协同南下的人民解放军作战,追击国民党残部,于8月25日迎来仙游解放的新纪元。正因此,仙游县城内的主干道被命名为八二五大街。

细细追寻革命烈士血与火的足迹,用心回味英烈前辈的历历往事,我们应该铭记的是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对革命事业的绝对坚持,他们铸就的革命丰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南网记者郑志鸿 杨超斌)

Hash:53664addb638425f55d49ea0796384297fba1bd9

声明:此文由 文明莆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