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不负英魂,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他们......

今年的9月30日,是我国第四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江陵县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数百名人士齐聚江陵县抗战纪念园,共同祭奠革命先烈,深切缅怀烈士功绩,承弘扬英烈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

深秋的抗战纪念园松柏苍翠,幽静典雅。上午8点30分,现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公祭活动正式开始,全体人员肃立,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少先队员代表面向纪念碑,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伴随着《献花曲》激昂深情的旋律,10名武警战士昂首挺胸,抬着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字样的5个花篮,正步缓缓走向烈士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烈士纪念碑基座前。县委副书记、县长韩旭趋步上前,向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敬,仔细整理花篮缎带,缅怀革命先烈。

敬献花篮仪式结束后,参加公祭的老兵和驻地部队官兵脱帽向烈士行三鞠躬礼,寄托哀思,表达敬意。随后,全体人员敬献鲜花,瞻仰烈士纪念碑。

大家纷纷表示,公祭活动是一次记忆的唤醒,更是一次触动灵魂的激励,要学习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聂良平、汪新华、朱瑞模等在家的县“四大家”领导,各乡镇管理区、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学生、群众代表,江陵驻地部队官兵,烈属和老兵代表参加公祭活动。

9月30日上午,沙岗镇组织全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代表100余人,在该镇烈士陵园举行公祭活动,向革命烈士纪念碑默哀、鞠躬、敬献花篮,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陵县抗战纪念园

江陵县抗战纪念园是江陵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园座落在铁牛矶附近荆江大堤平台上,这里是原广德部队阵亡将士埋骨之处。纪念园西,是远近闻名的镇江铁牛,系清朝咸丰九年由荆州知府唐际盛为“镇慑洪水、保一方平安”所修建。1958年,周恩来总理来此视察时,曾指着堤边的矶头,盛赞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洪水的聪明才智。此后,这里成为不少中央领导人视察过的地方。纪念园建于此,将与之相得益彰,更添光彩。

纪念园由牌坊、主碑、副碑组成,面对长江、背靠大堤,为全石结构。牌坊高6.6米,宽8米,南面匾额由江陵籍老红军、原中顾委委员谭友林将军题写。北面匾额出自旅台的鄂籍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胡秋原先生的手笔。牌坊主柱南面楹联:“抗日丰碑如巍巍荆堤千秋固;报国勋业似滚滚长江万古流”;北面楹联:“镇江神牛伴忠骨;凌云仙鹤颂英灵。”牌坊重30吨,正门外立一对石狮,高2米,重2.5吨。主碑高5米,重10吨。正面为85岁的郝穴书法家汤仙遇先生书写的“浩气长存”四字。背面镌刻中共郝穴镇委和镇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主碑之北,立有当年广德部队部队长金德祥题写的“广德部队江陵各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碑。碑座上镌刻着郝穴镇镇长黄远奎书写的铭文:“铭碑勿忘历史,谒陵莫负英灵”。

纪念园后两侧的副碑,记录着郝穴抗战简史、各捐助人姓名、筹建者名单和建园经过。整个布局严谨大方,气度恢宏。

1940年以后,郝穴重兵驻屯,恶战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在这里驻扎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第四十三师(代号广德)、二十三师(代号广仁)、广武部队(番号不详)、第七十三军第十五师(代号守义)、第五十四军、第五十三军、第八军荣誉师以及第六战区挺进军一纵队、二纵队等。而在周围农村,则活动着新四军江陵独立营、新四军五师四十五团、江陵县大队、江陵抗日自卫团等抗日人民武装。当时,以郝穴为基地,实施了三次反攻荆沙的计划,多次挫败了日军妄图攻占郝穴从江南绕道湘北进攻恩施的阴谋,同时也使日军从宜昌武汉的水运被拦腰扼住。1941年7月25日,郝穴驻军广德部队英勇抗击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两角旅团原浦联队1400人进犯。军民浴血奋战5昼夜,歼敌500余人,我军700余将士英勇牺牲。自1940年6月至1943年2月,以弹丸之地的郝穴,坚持抗敌2年8个月。

日寇为攻占郝穴,除地面进攻外,还4次对手无寸铁的居民狂轰滥炸,同胞罹难者共193人。其中1940年6月6日(农历五月初一)的首次轰炸,使158条生命惨遭横祸,街市化为焦土。烈士的英灵,死难同胞的惨状,郝穴人民永难忘却。

湘鄂西红军街烈士陵园

湘鄂西红军街烈士陵园,坐落于江陵县沙岗镇会贞观。走进陵园,一块巨型的汉白玉雕刻的革命烈士名录犹如一块不朽的丰碑,赫然醒目。伫立凝视,历史的战斗场景仿佛再现。

1928年1月23日(农历大年三十) , 陈香波、彭之玉等共产党人在沙岗发动了动摇国民党政权的著名的“沙岗年关暴动” , 打响了湘鄂西革命的第一枪,创建了白鹭湖游击大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如今,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沙岗年关暴动”的巨幅照片被永久珍藏。

1928年至1932年间,沙岗镇为鄂西特别委员会、鄂西苏维埃政府、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鄂西江陵县苏维埃政府、鄂西少共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地,是我党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源地。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沙岗地区先后牺牲近3000名优秀儿女,被国家民政部和湖北省政府追认革命烈士的有286名,其中县团级以上红军干部27名,省级干部1名,鄂西特委的军事领导人邹资生就牺牲在沙岗镇西河桥头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建筑群就位于江陵县东部边缘的白鹭湖畔沙岗镇红军街及周边乡村,其中革命旧址33处、革命旧居12处、革命遗迹1处、革命历史纪念建筑1处,占地总面积3338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227平方米。

1983年,江陵县民政局出资5万元兴建湘鄂西红军街烈士陵园。从此,这里成为了后人寄托哀思,瞻仰革命先烈之地。

2008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沙岗红军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期旧址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历史人物

陶静轩:1890年生于江陵县白马寺镇陶咀村,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小沙渡工友俱乐部”交际委员、上海市总工会首届执行委员、上海码头总工会委员长等职。参与领导了上海著名的“纺织工人二月大罢工”、 “五卅”运动。1926年7月,在领导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斗争中被捕。同年11月16日被杀害于上海。1987年7月1日, “陶静轩烈士纪念碑”在白马寺镇赤湖路修建落成。2009年迁往陶咀村。

陈香波: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受党组织派遣回江陵开展革命活动,成立伍家湾地下党支部任书记。1927年,奉命返回江陵,开展打土豪、惩恶霸及“沙岗年关暴动” , 多次粉碎敌人的围剿,其间当选农民协会委员长、江陵县委执行委员、县委书记等职。1929年9月,陈香波同志在寻找县委机关过程中,在熊家河东面的香草湖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遭受严刑拷打,威武不屈,翌日被杀害于熊家河关庙台。

来源:江陵县广播电视台、江陵县人民政府网

编辑:吴晗

Hash:87697f44d85bc0ade449ea57d6ab0c4da0c24bb7

声明:此文由 江陵政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