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文帝赵眜陵墓探秘!
“趙氏宗亲”
常回家看看
投稿
编辑 | 趙英雄
西汉南越王墓发现于1983年,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物最丰富、唯一饰有彩绘的石室墓。该墓藏于象岗山腹心深处20余米,出土了“文帝行玺”金印和“赵眜”玉印以及玉角杯等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可确定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约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墓室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仿阳宅形制建造,坐北朝南、前朝后寝,分前后两部分,分别由石门隔开。墓前部为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为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墓主葬具为一棺一椁,安放在主室正中。墓中不仅放置了诸多奇珍异宝和生活用品,还随葬了15个殉人,作为他地下的仆役。南越王墓及其随葬珍品是南越国的重要历史遗存,对研究秦汉时期广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南越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6月9日上午,广东省政府下属单位在削低17.7米的象岗山顶部开挖公寓楼的墙基时,发现一块块平整的大石板,好象一处地下建筑。在场的人有的猜想是防空洞,有的说是战争年代留下来的军火库,有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竟准备撬开石板一睹为快。此时工地负责人邓钦友赶到现场,下令停工,并马上通知了市文管会考古队。初来探查的考古队员从外表看还以为又是一座明代石室墓,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用手电筒从石间裂缝察看,判断出是座西汉的墓葬。为彻底查清墓中情况,夜幕降临后待工人散去,才派人冒险从裂缝下到墓中,惊喜地认定这是一座岭南首次发现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后经勘探,在墓的周围没有陪葬坑,整个象岗由其独占。文物主管部门和省、市及国务院领导对这一发现予以高度重视。6月24日,国务院李鹏和田纪云副总理就《关于发掘广州象岗大型汉墓的请示报告》批示同意。7月1日国家文物局派专家组将批文和田野考古发掘证送到广州。
1983年7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的“广州象岗汉墓发掘队”,由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先生任队长。8月25日开始发掘,市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动工仪式。发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掘墓道和墓室前部的前室及东、西耳室,从起吊墓道填塞的大石开始。发掘以有“御库”之称的西耳室最为复杂,其随葬品数量大、品类多,层层叠压,为了不扰乱器物间的原有关系,完整地取回各种资料,考古队采取了搭架悬空发掘的方法。第二阶段开始发掘墓室的后半部分,前室通往主棺室的第二道石门与石墙封闭得很严,门的铜环、铜臼早已与轴锈在一起,只能将门下挖一条坑道,把门下沉后才打开。覆盖在地面表层的泥土和石块,使进入主棺室的发掘者一时还难解墓主之谜,便耐心地用小平头铲和竹签细细地清理,发现墓主身着丝缕玉衣,身上置有“帝印”、“泰子”金印和“赵眜“名章。
据史书记载,只有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和第二代王赵胡曾僭越称帝,赵眜何许人也?直到9月22日晚在玉衣上胸部发现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墓主赵眜就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自称文帝的赵胡。兴奋的队员继续发掘,9月28日用“竹签插取套装“的办法成功地完成了玉衣的整取。随后清理了东、西侧室和后藏室,于10月6日上午,最后一批珍宝运出墓室,历时43天的发掘圆满结束。这次发出土了1000所件(套)珍贵文物,令世人震惊。这次发掘是中央和地方联手进行的一次科学而成功的发掘,运用了当时较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基础。西汉南越王墓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墓葬位置的选择。一是出于风水的考虑,二是怕后人盗扰而设置许多疑团。
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隐藏在象岗山腹心深处,选址十分考究。象岗山原是越秀山最西边的小岗,海拔49.17米,因形似 大象而得名。象岗的西边是广州两大湖泊之一的芝兰湖,原为一个古海湾,唐时还是珠江上一天然避风港,后被泥沙淤塞。墓 葬所在地依山傍水,风水极佳。补充阅读:山东赵氏家谱!
墓葬位于古番禺城的西边,一直到明清时期仍处于城市的西郊。随着市区的扩张,现在已地处繁华的闹市。
墓葬与清代广州城区关系(A为南越王墓)
墓葬结构:墓室主体按挖竖穴的方法构建,东、西耳室掏洞而成,整体平面呈“士”字形。墓室座北朝南,南北长10.68米,东西最宽12.24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选用粗加工的750多块红砂岩筑成。墓室共有七室,前部有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有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前室石门南端有一4.12米外藏椁,椁南为斜坡形墓道。
1、墓室的营建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用于营建自己的陵墓。诸侯王也效法,生前投巨资和劳力修筑阴宅。南越国前两代王在位时也慕效帝王行事。墓葬构筑在离山顶约20米的的山腹深处,按挖竖穴和横向掏洞的方法构建,开挖墓室,估计需凿岩石3000立方,然后回填,足见工程规模相当浩大。
2、墓室的石料来源(莲花山采石场照片)
南越王墓所处的象岗山主体属陆海碎屑沉积岩,与墓室建筑所用的红砂岩不同,说明建墓并未就地取材。经地质部门鉴定,建墓用的750块红砂岩石材是从距广州20海里的莲花山水路运来。墓门和顶盖石的石料与广州北部的飞鹅岭极为相似。
这里
弘扬趙氏文化
传承趙氏精神
Hash:8f3e817bc636f3784c9c7d6b510acfd965400622
声明:此文由 赵氏宗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