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老建筑,沈阳人都熟悉,但你熟悉它背后的故事吗

沈阳著名的北市一街与市府大路交叉口,一座欧式带尖顶钟楼建筑分外别致。钟楼绿色的半球形宝顶,配以深红色的正方形楼身,色彩鲜明,又因其比主体建筑足足高出一倍而格外惹人瞩目。钟楼楼身四面各镶嵌着一面时钟。凝目端详,不难发现表针按着北京时间一直在默默地转动着。若从门楣上标的1927年算起,它已经转动了整整九十年。

摄影:周旭

建筑的正北门下边,有两块牌子,上面的文字证明,它属于辽宁省省级和沈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称叫“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一位老北市场的居民说,咱们习惯叫它“老北市邮政大楼”,这是咱老沈阳一个地标性建筑,它既见证了一个邮政辉煌的年代,又见证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曾经是东北一流的邮政大楼

早在1878年,清政府在英国人赫德的劝说下,决定在天津上海、北京、烟台、牛庄(营口)五个通商口岸试办邮政,中国近代第一批邮局应运而生。1899年,牛庄(营口)邮政局在奉天(沈阳)、辽阳锦州开设了邮政分局。1911年以后,奉天邮局替代牛庄邮政局的地位。

到20世纪20年代,沈阳商圈之一的北市场繁荣异常。与沈阳的南市场相比,北市场多少有些廉价的味道,因而与贫民百姓多了些亲切感。随着趋之若鹜的商贩云集北市场,这里的繁华渐渐扩散开来。外地商人不断涌入,人们对邮政业务又多了许多需求与期许。于是在北市场的南端,一座欧式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奉天邮务管理局。

奉天邮务管理局是当时民国政府在辽宁地区设立的最高邮政管理机构和重要的邮政设施。它始建于1927年6月,由荷兰人设计。整个建筑呈U字形,由高耸的塔楼和两翼侧楼组成,塔楼下为营业大厅和办公场所。这座占地16526平方米的建筑,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仿石墙面,楼顶设女儿墙。建筑正门为四层,上部为钟楼并饰串珠形绿色顶,两侧为两层建筑。大门设计为十字旋转门,西北大门两侧饰圆柱和方柱各一对,混合形柱头。整个建筑具有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气势雄伟,造型美观,在当时东北地区的邮政大楼中堪称一流。

摄影:周旭

1928年,东北易帜后,奉天邮务管理局改为辽宁邮务管理局,1946年,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沈阳解放后,成为沈阳特别市邮政局,后改称辽宁省邮电管理局。目前,这座古老的建筑由辽宁联通公司使用。在寸土寸金的老北市,各色建筑屡见不鲜,但欧式建筑风格的奉天邮务管理局如此宏大的规模,足以证明邮政业务曾经在人们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当年沈阳禁毒的主战场在这里

九一八事变前后,毒品充斥着整座沈阳城。就在人们的精神连同整座城市都快被摧垮的时候,一场发生在沈阳城的“虎门销烟”竟在奉天邮务管理局展开了。

192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指使日本浪人不断在辽沈地区贩卖鸦片、海洛因,抗日英雄阎宝航、车向忱等人为此发起和组织成立了辽宁省拒毒联合会。随后,拒毒联合会组织青年学生通过演讲、活报剧、标语、漫画等形式,在沈阳北市场、南市场、中街等闹市街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拒毒抗毒活动。

奉天邮务管理局背侧

11月,拒毒运动展开近半年后,时任奉天邮务管理局邮务长的意大利人巴立地突然接到密报,称在沈阳铁路附属地的日商从德国保禄公司订购毒品,并且这批毒品已秘密寄到沈阳。巴立地在经过反复核实,确定密报消息切实可靠后,立即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最终顺利地扣押了一批嫌疑“邮物”共147包。当这些“邮物”被拆开后,现场的工作人员无不瞠目结舌,这是他们首次目睹如此大规模的邮寄毒品。

车向忱

经初步检验,这147包“邮物”均为“贝洛宁”(吗啡的一种)。如此大规模的毒品运输并非儿戏,一旦“邮物”被确认为毒品,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必将激化。为慎重起见,巴立地从中取出3包,请营口海关转相应机构进行二次化验,再次验明所查获“邮物”均含有海洛因成分。随后,邮务管理局将此案报告给辽宁省当局,并通知警务处和拒毒联合会。最终核实,每包毒品重量为2千克,共计294千克。1930年3月10日下午1时,经辽宁省当局核准同意,由辽宁省拒毒联合会主持,在警方的配合之下,于小河沿体育场举行群众大会,当众焚毁了这些毒品。

此后,邮务管理局又查获日商从德国汉堡寄来的海洛因239包,还有日本人山田文武所贩运的鸦片烟400箱。经辽宁省禁烟委员会决定,于同年6月16日再次召开禁毒大会,并当众销毁毒品。在这场沈城“虎门销烟”的斗争中,奉天邮务管理局作为沈阳禁毒的主战场,为当年沈阳城抵制毒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一曼曾在这一带开展地下工作

著名抗日英雄赵一曼,曾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但一般中国人对赵一曼所存留的记忆,大多停留在哈尔滨,对她曾在奉天(沈阳)工作的事,知之甚少。

有资料反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任中共满洲省委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到东北后,赵一曼先在沈阳开展地下工作,后奉命去的哈尔滨。那么,赵一曼在沈阳都做了些什么?她的活动地点又在何处?赵一曼在沈阳活动的地方和住处,就在“老北市邮政大楼”一带。可以说,“老北市邮政大楼”默默见证了英雄赵一曼在日寇侵占的奉天,开展抗日救国的桩桩往事……

如烟往事已随风飘散,更多人年轻人只把这里当作一处景点

1932年初,沈阳卷烟厂地下党负责人孙星五接到上级党组织的一封信,让他找一个安全的地点接待中央派来的同志。2月下旬,孙星五在北市场皇寺胡同浩然里的一间住宅中见到了中央派来的两位同志。当时沈阳很冷,接头人介绍:“她叫赵一曼,你管她叫赵姐吧,今后你就在她的领导下工作。”同来的另一人化名“老曹”,与赵一曼假扮夫妻来沈阳工作。

当时的沈阳卷烟厂大量雇佣童工,这些童工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活,不仅工资待遇低,而且经常受到监工的打骂。在赵一曼的领导下,工人要求减轻童工的劳动定额,保证童工的身体健康。他们还通过关系在《盛京时报》发表了一篇《沈阳卷烟厂童工生活剪影》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迫于内外压力,烟厂老板最终屈服。

在抗日斗争中,赵一曼组织了“足球俱乐部”。俱乐部表面上进行体育活动,实际上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团结发展工人运动的骨干。赵一曼组织“反日小组”成员散发反日传单,还将一些传单直接投到邮筒中,其余利用黑夜散发,传单上写着:“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日本人滚出东北”等口号。

1932年4月,沈阳卷烟厂赶制一批高级香烟,准备“樱花节”用。赵一曼决定组织工人破坏这批香烟。在她的领导下,孙星五同工人骨干商量,用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办法来破坏香烟的生产。于是进步工人在包烟时都会喷一口水。当被喷过水包装起来的5000箱烟运到日本后,开箱一看全都长了绿毛,把“樱花节”主持人气得差点晕倒。日本军部和关东军特务遂展开严查,一个多月也没查出结果,最后把原因归结在运输受潮上了事。

赵一曼

北市场一带住着许多纺纱厂的女工,赵一曼很快被派往奉天纺纱厂,以装卸工的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那里,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资本家压迫中国工人的暴行,号召工人开展怠工、罢工斗争。不久,纺纱工人就掀起了反日斗争的高潮。1932年夏,赵一曼被派往哈尔滨。

赵一曼虽在沈阳的时间不长,但她在卷烟厂和纺纱厂的工人中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Hash:d9258a8734967515ef0746012b94d9a76f071603

声明:此文由 今日辽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