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人墓葬 —— 孙子秀墓

孙子秀墓位于梁弄镇贺溪村建隆自然村建峒岙石井山(又名后象鼻山)东坡,这里青山绿水,石多洞奇,环境幽雅,是理想中的一处风水宝地。南宋名宦 “ 开府仪同三司 ” 一品阶衔孙子秀便是该墓的主人。

孙子秀墓周边环境

孙子秀墓是孙子秀与其父孙大年的合葬墓。2011年3月,为了统一名称,余姚市文管会专门召开了一次专家会议,会议认为此墓有如此之规格,完全是由于孙子秀的政治地位,故建议定名为 “ 孙子秀墓 ”。同年4月,余姚市人民政府采纳该建议,并发文进行了更名。

孙子秀墓墓道回眺山下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世居梁弄姚巷。他自小聪慧勤奋,熟习《诗经》,于绍定四年中举,次年又登进士第,就任江苏吴县主簿。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为官清廉,深得民心。

其父孙大年(1185-1267),字诚斋,号古严,生前无官职,父以子贵,授朝散大夫。他晚于孙子秀一年去世,享年83岁,与子同葬。

该墓是余姚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墓葬。据实地调查及老人口述,此墓园建造规模十分宏大,从山下官道至墓地铺设长约2公里的墓道,都用鹅卵石砌成,宽可五马并行,还特置进丧、转丧两石桥(现桥已毁),使送葬人不必走回头路。

孙子秀墓墓道

墓道尽头为石砌台阶,登台阶后为一约300平米的圆形平台,作为祭扫时的拜坛。拜坛前部为石碑亭,整座石亭为花岗石建成,上置云纹石梁石雕飞檐亭顶,中间立棕红色石碑,约2.5平方米,上刻宋太常少卿、右司农、临安知府孙子秀生平。绕过碑亭,有石桌、石凳,桌上有石质祭品90件。

墓前立有4个石翁仲和2匹石马,他们成横向排列,左右各一文一武,文官在前,武官在后,武官一侧还各立有一匹高大配鞍的石马。石翁仲高约2米,粗至两围,文臣头戴进贤冠,身穿朝服,手持朝笏,文质儒雅;武官身披盔甲,双手按剑,石马旁立,英姿飒爽。石人、石马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精品。目前石人石马大半埋于土中,只露出上半身。

墓前石人石马

再往后便是墓主体,整座墓圆周约90步(估计直径为20多米),高约一丈八尺(近6米),封土高30米,与山脉浑然一体。墓道口约有1.5平方米大小,墓门做成地面建筑形式,散落有石屋顶、石瓦当、石斗拱等残件。墓后有数百块赤色条石砌成的半圆形护墙。墓室内由于未进一步发掘,故情况不知。

墓室门屋顶飞檐残件

墓室门石斗拱残件

墓区内还出土孙子秀墓志铭和其父孙大年墓志铭。其中孙子秀墓志铭断裂数块,剥蚀严重,孙大年墓志铭尚清晰可辨。

孙大年墓志铭

孙子秀墓志铭残片

孙子秀墓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余姚地区唯一一座目前发现的保存较好、级别较高的南宋名人墓葬。其次,孙子秀是南宋名臣,其墓葬对于研究其生平事迹是一个重要的实物补充。再次,从墓葬本身来看,其规模较大,封土很厚,风水极佳。从地表的石雕像观之,雕刻相当精细,纹饰相当丰富,是浙东地区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繁复的石翁仲,对于研究南宋服饰、盔甲、纹饰有着重要作用。文臣武将的排列方式也有别于一般的沿墓道纵向排列,而是在墓室口横向对立,给南宋名人墓葬形式提供了别样的例证。此外,孙子秀墓对研究南宋品级墓地的制度与丧葬习俗有一定的作用。最后,东钱湖之外规格较高的南宋墓地石雕多已搬离原址,孙子秀墓还保持着原状,这与保持文物现状的原则相一致。孙子秀墓于2017年1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ash:d821daf92f8841f5b8744dbadcee593eabae0a0a

声明:此文由 余姚文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