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秀书院的先贤们

广州书院史话(16)

康熙四十六年(1707),赵宏灿走马上任广东广西总督。清代初期的总督署,沿明之制,设在肇庆。赵宏灿在肇庆时已复建端溪书院(名天章书院,乾隆时恢复端溪旧名)。康熙四十九年(1710),总督署迁回广州,赵宏灿又打算在广州开办书院了。刚好内阁学士满丕来粤主考乡试,接任广东巡抚,原巡抚范时崇擢升浙闽总督。交接之际,三个人一商量,都有此意,便决定共同捐资,利用双门底旧盐司署作院址,创办粤秀书院。

粤秀书院位置,在昔日番山西麓,与药洲相邻,今越秀书院街。创设后雍正、嘉庆、同治三朝都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葺,最初的平面结构,已不可知。现在人们看到关于粤秀书院的种种描述,主要是出自咸丰年间梁廷枏所撰《粤秀书院志》一书。

据梁廷枏描绘,书院前有旷地,为考课甲乙观录、启馆时官员列队、诸生迎送的场所,左右有两座隔栅,左额题为“成德”,右额题为“达材”;两石狮子对立,左面有井,水清冽可饮。经过嘉庆二十五年(1820)的重修后,书院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125米,由中、东、西三部分建筑组成,中路为四进院舍,前为大门,二座大堂,三座讲堂,后座为御书楼。大门悬挂满丕题写的门联:

化洽唐虞之盛,宣五教以抚十州,敬敷自远

道承邹鲁之传,奉诸儒而登一席,矜式为先

大门与大堂之间,为一庭园,植满梧桐、柳树,每逢春风吹拂的季节,桐花遍地,柳絮飞园,榕翳成阴,红棉似火。庭中有一木坊,额书“撷秀育英庭”。过庭而入为大堂,檐匾额书“敦诗说礼”,左右楹帖为:“诵六经圣人之书,因文见道;萃五岭俊才之选,主善为师。”升阶而入,后柱堂匾书“通经致用”映入眼帘,柱联为:“读古人书,当思其中有我;应天下之事,选须此内无他。”缓步再入,抬头可见一块庄严的额匾,题“匠成翘秀”四字,左右楹帖为:“十六字以接心传,继往开来,仰儒风于昭代;五百年而生名世,居仁由义,敷圣教于遐方。”

书院西斋有五贤祠,祀周、二程、朱、张五子,以张九龄、崔与之、李昴英、陈献章、湛若水、方献夫、霍韬、黄佐、海瑞、庞嵩、何维柏等人配祀。这些名字,在广东文化史上,都是光芒四射的。

讲堂前两翼为排舍,上堂阶正中横匾题“明体达用”,左右柱联为:“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报国。”讲堂是诸生听讲和考试的场所,立屏上书白鹿书院学规十八条,其主要内容是:一、严朔望之仪;二、谨晨昏之令;三、居处必恭;四、步立必正;五、视听必端;六、言语必谨;七、容貌必庄;八、衣冠必整;九、饮食必节;十、出入必告;十一、读书必专一;十二、写字必楷敬;十三、几案必整齐;十四、堂室必洁净;十五、相呼必以齿;十六、接见必有定;十七、修业有余功,游艺有适性;十八、使人庄以恕而必专所听。

生徒的课本,无非是四书、五经、诸史,以自学为主,把自己的读经日程,详作笔记,如有疑问,亦记在质疑册上,由山长定期检查,书面批答。山长每月开讲六次,抽阅生徒的质疑册,进行解疑释惑。诸生各抒心得,贯串义蕴,明白宣讲。书院中的御书楼为图书馆,向生徒开放,可以随时向监院、教官取阅,登簿注明,阅后缴还。粤秀书院的藏书相当丰富,据道光初年的统计,经、史、子、集共有286部、1574册、6224卷图书。

学制初定三年肄业,但实际上后来是每逢科年即举行甄别,相沿日久,又变成一年一甄别。对于生徒的年龄,倒也没有什么限制,有一位叫梁锦的生员,八十多岁在粤秀书院肄业,官府还特意送给他米一石、肉十斤,以旌其耄而好学。

因为书院完全是为科考铺路,所以生徒能否合格肄业,实则以科考成绩为准。生徒每月考课三次,以制艺帖诗为主,要求“以清真雅正为宗,绝去肤庸之习”。其中初三为官课,由督、抚及各司、道大吏轮流坐课,命题、批卷;十三和廿三为馆课,由山长主持。考题和科考的命题、格式都相同,俨然是科考的“模拟试”。采取末位淘汰制,三次考课成绩都在后五名的,正课生降为外课生,附课、外课生除名;三次皆优秀者,外课升正课,附课升外课。书院设有膏火和考课奖赏,作为养士之制。教学的宗旨,一言概括之,就是培养“处则为正士,出则为良臣”的正人君子。

书院的一院之长,宋、明称为山长,清代乾隆时规定改称院长,但习惯上仍沿用山长之称。朝廷对山长与生徒都有严格的要求,从乾隆元年(1736)的上谕可见:“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该部即行文各省督抚学政,凡书院之长,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请。”(《皇朝政典类纂》)

粤秀书院的首任山长,是番禺人梁无技。梁无技,字王顾,号南樵,贡生出身,从来没有中过举,除了闭门读书,便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前明遗民来往,在诗词中常流露出忧愤哀曼之声,其中一首很著名的《念奴娇》,便是为遗民王邦畿之子蒲衣子而作,字字句句,都透着刻骨的悲感:

柳丝无力,恨东风、又放残春归去。

旧病新愁谁忍见?别浦离亭烟树。

蔓草无言,零花有泪,寂寞空庭雨。

碧云方合,玉鞭遥指何处?

梁无技对“孔孟诗书如败箨”的现实,至为痛心,平生唯以兴灭继绝为念。他与大儒陈恭尹、陶窳、何衡、何绛并称“北田五子”,往来于白云之巅,珠水之滨,日夕相谈,无非是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之事。君子之交,有如“凤皇相鸣于山脊之上”,令多少后辈士人遥羡不已。

粤秀书院的第二任山长梁学源,号壶洲,广东顺德人。梁氏原是顺德望族,但到梁学源父辈时,家道已中落,他年少时随伯父在梧州做木匠,曾因无法按时为当地学宫赶制装考卷的木箧而遭到掌掴与辱骂。他愤而将斧子掷入河中,指天设誓:“我若终生贫贱,此斧下沉,否则请斧浮起!”斧子竟然浮出水面。他从此发愤读书,以清远籍生员参加乡试中举,康熙三十六年(1697)中进士,官拜知县。

梁学源最初受聘于岭南义学,他每次给生徒出题时,都会自作一艺,以示程式,供生徒参考,很受生徒欢迎。梁无技去世后,粤秀书院聘梁学源执掌书院,当时他正托病辞官,欣然允诺,悉心传道,文章为时人传诵。

《医碥》的其中一个版本

在粤秀书院的历任山长中,还有一位奇人,就是雍正八年(1730)的进士何梦瑶,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他虽然做过知县和知州,有良好的政声,但他却不是以做官出名,也不是以儒学成就传世,而是以一位善于望闻问切的神医身份,留芳青史。乾隆十五年(1750),他辞官归里,应聘粤秀书院主讲。

何梦瑶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切的同情心,他的诗集《掬芳园诗钞》几乎散佚殆尽,只剩下一首《丁未纪事》,描写一位母亲因饥饿不得不丢弃儿子时那种痛苦不舍的心态,写得情真意切。虽只一首,亦足见诗人的菩萨心肠。也许正是这种慈悲心,令他成为一代名医。他的精湛医术,坊间有口皆碑,都说他“其方无不百发百中,服其剂无不奏效如神”,简直是华佗再世,被誉为“粤东医界古今第一国手”。

何梦瑶一面悬壶济世,一面执掌粤秀书院,讲圣贤学问。他所写的《医碥》一书,两百年间,不知被翻刻过多少次,今天在越秀山五层楼上,还陈列着何梦瑶的肖像及《医碥》刻本,供后人瞻览。碥者,碥磴也,峻险山路的石级。指引人们学习医学的门径,是为《医碥》;而他在粤秀书院设教,则可以称之为“儒碥”了。

在何梦瑶之后,由杭州名士杭世骏出任山长。杭世骏,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从小读书便十分用功,是出了名的大书虫,连睡觉也睡在书堆中。《道古堂集》形容:“堇浦于学无所不贯,所藏书拥榻积几,不下十万卷。堇浦枕藉其中,目睇手纂,几忘晷夕。”

杭世骏像

雍正二年(1724)杭世骏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鸿博,授编修,官御史。乾隆八年(1743)因上疏质问高宗皇帝“天下巡抚常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也。何内满而外汉也?”差点被砍了脑袋,朝中有人替他求情,高宗骂道:“这种狂士,只能收卖废铜烂铁!”杭世骏被革职后,回到家乡摆了一个地摊,竖一布招,大书:“奉旨收卖废铜烂铁”。相传高宗下江南时,杭世骏在杭州迎驾,高宗问他:“你以何为生计?”杭世骏回答:“开旧货摊。”高宗听不明白,问道:“什么叫开旧货摊?”杭世骏说:“就是把买来的破铜烂铁摆在地上卖掉。”高宗听了大笑,御笔一挥,亲题“买卖破铜烂铁”六个大字给他。在这个故事里,杭世骏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狂士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杭世骏在乾隆十六年(1751)官复原职。翌年在粤秀书院出任山长。他满腹经纶,词曲书画俱佳,以经学教子弟,津津谈艺,令人如坐春风。

粤秀书院开办后,虽然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修葺过一次,但毕竟年代久远,日渐残破。嘉庆八年(1803),九十三岁高龄的粤秀书院,由知府吴骞重修,聘请大诗人宋湘出任山长。

宋湘是广东梅州客家人,字焕襄,号芷湾。出身贫寒,但从小勤奋读书,年纪轻轻便在诗和楹联的创作中,崭露头角。他27岁便到广州就读粤秀书院,人们评论他的诗才:“襟抱豪迈,下笔具倜傥雄奇之概,诗磊磊落落,从真性坌涌而出。”(清光绪《嘉应州志》)他的课艺文章,常在书院引起轰动,以为是古人写的。嘉庆四年(1799)宋湘中进士。嘉庆六年(1801)春,宋湘应惠州知府伊秉绶之邀,任惠州丰湖书院山长,今惠州西湖滨的惠州中学,即丰湖书院故址。

宋湘像

宋湘在粤秀书院肄业,后来又任书院山长,成为一段儒林美谈。他具有山里人那种豪爽性格,胸襟开阔,磊落英爽之气,常于文字、言语间横溢而出。批阅诸生课业,见有写得工整的,便拍案叫绝,喝彩不已。他只做了一年的山长。嘉庆十年(1805)散馆返京。离开粤秀书院后,宋湘又做过云南曲靖知府。当时曲靖有许多地方还很贫穷,宋湘便拿出自己的俸银,购买木棉教当地妇女纺织。没几年,家家户户都响起了机杼之声,生活得到改善,大家对宋湘感激不尽,把纺出来的布叫做“宋公布”,并建宋湘生祠奉祀。

粤秀书院的历任山长,可以稽考姓名的有39位,大都是一些清真雅正的儒士,他们以自身的实践,为后辈士子树立了“处则为正士,出则为良臣”的榜样。

Hash:10fcebd46a92d6e49829de32bf248be4c123d7e4

声明:此文由 历史现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