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龙河口水库碑记

我们的后代子孙要永远铭记:在龙河口水库建设中牺牲的英雄们,以及参与并为龙河口水库建设作出巨大奉献的人们。

龙河口水库碑记

文/宋志发

舒城,为西周古舒国,汉时为舒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舒城县立。地处江淮,巢湖西滨,大别山东麓。县城西南30公里有一人工湖泊,蓄水10亿立方米,汪洋水面百余里,即龙河口水库。

忆昔,晓天、河棚两河交汇处,深潭峡谷,飞流湍急。每遇山洪暴发,毁田倒屋,下游顿成泽国。若逢干旱,禾焦地赤。民不聊生。

“劈山引水,灌溉良田千万顷;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公元1958年,舒城县人民政府几经勘察设计,于两河汇合处阻河截流。时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适逢天灾频仍,国力维艰。然舒城人民不畏艰难,举一县之财力,率十万之青壮,励精图治,创千秋伟业。

中共舒城县委书记史元生坐镇指挥,县长李屏躬亲垂范一线施工阵地;水利局副局长赵学信因主持凿石爆破而捐躯;民工中更不乏如许芳华等可歌可泣之英勇壮举。千米巨坝,全凭肩挑手推,层夯层压,垒筑而成。经全县上下戮力同心,于1960年春,终于截流成库。

大坝横空,蛟龙降伏。记挑土134万方,砌石23万方,浇混凝土1.2万方。后开凿杭北、舒庐、杭淠三大干渠,径流舒城县境170公里。导引龙河之水,北流县境至三河而汇巢湖;东过界牌而入庐江西北走大官塘由将军山渡槽而接淠河,沟通淮河水系,实现南水北调。龙河口水库为淠史杭综合水利工程主体之一。上控千余平方公里来水,下保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浇灌舒城、庐江、六安(今金安区)三县150余万亩良田。充分发挥其防洪、灌溉、旅游、渔业养殖、发电、航运六大功能。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丰碑。杭埠河亿万年径流历史,自此凤凰涅槃而泽被苍生。感斯水,虽众山之清流,实舒民之乳汁。历史悠久的老梅河等五座集镇沉入湖底,十万移民在痛失家园的感慨唏嘘中,舍小我而保大家,弃短利而求远谋,真仁爱之胸怀,包容之气度。

龙河口水库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是舒城人民在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创举。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艰苦创业的奋进精神,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诠释了舒城人民勤劳智慧、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

伫立巍峨大坝,一览百里平湖,群山环翠嶂,碧水点青螺;沙鸥翔集,游人如织;畅游美景,其情何及。湖上渔歌传海隅,灌区秧歌遏行云。追时空之杳渺,仰舒人之伟绩。诗人吟唱,歌者引吭:壮哉舒人,美哉舒城!

饮水思源,缅怀前贤;传承历史,追梦明天。谨以碑志。

安逸堂诗词书画2020.6.20

来源: 安逸堂诗词书画

Hash:6076ccee08cd66e1ab3cee13b19756072749342c

声明:此文由 舒城身边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