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得自蒲团——画僧懒悟的笔墨禅境展将于11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展 览 名 称

得自蒲团——画僧懒悟的笔墨禅境

展 期

2019年11月6日至11月17日

展 览 地 点

中国美术馆一楼五号展厅

主 办

安徽合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 办

合肥市懒悟·贺泽海艺术馆

协 办

安庆市懒悟艺术馆

学 术 主 持

邓 锋

展 览 统 筹

王聪丛

展览介绍

禅,心慧也;画,心印也;画禅相济,以心会心;活参活用,自解自得。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中,“画僧”现象是一个相对小众却有十分独特的存在,隐显之间,一脉传灯。远绍五代两宋,贯休、石恪、法常等在奇古高逸、不徇常法中开粗简率意之风;近探明清两季,“四僧”、担当等异军突起,在禅意与文心的交汇中独抒胸臆,将传统写意笔墨带入有无相生的崭新画境。佛禅思想不仅与儒道同塑着中国文化的心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促发并参与到文人绘画之始终。

难以想象的是,在现实社会与文化语境遽变的二十世纪,在“画僧”现象日趋衰微的历史转捩处,却暗自独立着一位举止天然、一身禅意的纯正画僧——“懒悟”。

懒悟(1901-1969),河南潢川人,俗姓李,名奚如;法名晓悟,后又易名懒悟,晚年号莽张僧。自幼因家贫出家,稍长受比丘戒于湖北归元寺;1925年由王一亭资助东渡日本留学,习法相宗;归国后卓锡杭州灵隐寺;又经太虚法师介绍入闽南佛学院深造。三十年代初由浙抵沪,溯长江而上欲作匡庐、峨嵋游。至安庆迎江寺为方丈心坚与竺庵法师所留。抗战期间辗转肥西紫蓬山、舒城秋山。五十年代,至安徽省会合肥明教寺为客僧。六十年代中期,被逐至城南月潭庵,积郁成疾。年近古稀,寂然而终。

“懒悟”二字亦或可解为“赖吾之心”,心斋坐忘,思接千载,接续中国文化史上不绝如缕的画僧传统。懒悟的山水画初从四王入手,然后渐涉宋元,降而明清;后独钟佛门石涛、石溪、渐江诸家,并师造化。于皖中胜景有心会,融皖西山水之雄奇,皖南山水之秀丽,终成二十世纪后期新安山水画派杰出代表。其画风格独特,极富个性和禅机;冷逸老辣,萧散出尘,毫无人间烟火气;观之令人如服清凉散,如聆梵音;故备受当代诸名家推重。林散之先生诗赞曰:“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

因特立与纯正、禅心与现时的遥隔,懒悟并不太为世人所知。或许,从禅僧角度而言,其自得圆满,并不在意世事浮名;但于绘事而言,在这纷扰热闹的尘世,我们可以此展览为机,去体会“游于艺”的超然与安宁

11月6日,请有识之君跌坐蒲团,在中国美术馆一起感悟懒悟法师的笔墨禅境。

懒 悟 是 谁?

安徽安庆市懒悟艺术馆馆长 张庆

1908年的一天,一位母亲把年仅七岁的幼子,送进了河南潢川一个叫远铎庵的寺院。没有国仇家恨,没有呼天号地,只有咬住眼泪的无奈。从此,这个世界少了一个无关姓张还是姓李的懵懂少年,多了一个叫晓悟的和尚。

晓悟在远铎庵念完了高小,在汉阳归元寺完成了具足戒,在武昌时遇见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太虚法师,并追随太虚到庐山东林寺、杭州灵隐寺求学问道。1925年,由太虚密友王一亭资助,晓悟和谈玄、乐观三人东渡日本。两年后晓悟归国,入太虚主持的闽南佛学院学习。次年,再度卓锡灵隐寺。

科班出身,留洋镀金,晓悟一下子成了僧界的“潮人”。和巨赞、慈航、慧云一起参与僧伽改革闹学潮,和若瓢、唐云一起整日弹琴击剑,和葛康俞等杭州国立艺专的学生一起舞文弄墨。

直到1930年底,晓悟母亲病逝的噩耗,犹如一声棒喝。咬住了22年的眼泪夺眶而出,晓悟写下“悲感交集”四个字后,离开了杭州这个纷扰红尘,从此墨点代替了泪点,晓悟便成了今天的画僧懒悟。从此扬州的高旻寺、镇江金山寺、安庆的迎江寺、九华的上禅堂、肥西的西庐寺、舒城的龙泉寺、合肥的明教寺、月坛庵,便留下了懒悟的足迹墨痕。

懒悟参加了太虚法师主持的第三期、第四期佛学培训班,参加了太虚法师主持的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第一期培训班,是太虚法师“人生佛教”的践行者。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信奉做好自己便是佛。所以,我们在懒悟一脉新安的意境中,无论是江南齐山、历山、九华山,还是江左的龙山浮山龙眠山,总能找到一丝温馨,一种归属,这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桃花源。

所以,我们在懒悟众多作品的款识中,无论是散淡的“莽张僧”署名,还是力透纸背的“潢川僧”朱印,总能感到一丝涟漪、一种眷念,这是懒悟对家乡对母亲之爱的涓涓流淌。

懒悟的画比石谷少了些藩篱,比渐江多了些烟火,比石溪少了些悲怆,比石涛多了些懒散。四十年代,思想家马一浮先生的弟子乌以风教授,在懒悟的画中读出了禅字,从而益信禅中有画、画可通禅;五十年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在懒悟的画中读出了空字,道出疏和略亦是大境界;六十年代,张大千的弟子曹大铁先生,在哪个大劫难的年代,在懒悟的画中读出了善字,一口气写下了《善哉行》和《善哉行序》,可谓独具只眼。

今天,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为懒悟的画展题名“得自蒲团”,颇似写意,极具机锋,道明了宋也好元也好明也好,彰显自我才好,儒也好道也好释也好,呈现精神就好。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到中国美术馆,在画僧懒悟的笔墨禅境中静坐息虑,得自蒲团。

名家评懒悟(一):

“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

——林散之评懒悟

林散之先生在1953年筹建安徽省博物馆时,住在明教寺几个月,与懒悟朝夕相处,过从甚密。他曾对人说过:“大江南北,山水无出懒师右者。其晚年作品与二石、渐江相比也绝不色。”1973年,书法家葛介屏携懒悟山水册去南京拜访林散之。林老见画如见故人,思友之情油然而生,对画册九帧青绿山水逐一题诗。兹择一首《江南四月》供大家玩味。

诗曰:

四月江南好,烟花处处迷。

鸠呼公社雨,燕罱上河泥。

云净天无垢,风喧物自济。

故园杨柳色,知透小桥西

当代著名书画家和诗人林散之先生听到懒悟圆寂后,在一幅山水画上题五律一首,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对懒师艺术的评价。

诗曰:

云树年年别,交游淡更成。

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

好纸何妨旧,颓毫更有情,

平生任疏略,墨里悟空明。

名家评懒悟(二):

“君有丹青笔,着意写人间”

——赖少其评懒悟

余与懒悟法师神交已久,惜未一面,缘薄如此。余前岁朝,见石溪《邱陵之瀑》,渐江《晓江风便图卷》,喜而临之,如神游太极,忽忽飘飘。今见懒师此卷,如有所忆,似曾相识。盖髡残以苍茫见胜,弘仁以高逸称奇,懒师兼而有之,似曾相识又何能相识耶!董玄宰云:学古未有不变者。懒师其能变乎二者,变而后能推陈出新。人皆能变则百花齐放矣。懒师其能者,为书为画,功力极深,故为仰止。因以赞曰:

春风绣缘边,长歌舞蹁跹;

君有丹青笔,着意写人间。

时在壬寅(1962)春日写于黄山人字瀑瀑下居,岭东老赖书。

作品赏析

▲《庚子春日》1960年春 64cm×11cm

款识:庚子春日,懒悟写于肥城教弩台。

钤印:潢川僧 懒悟

▲《云山层峦叠嶂图》1963年春 109cm×68cm

款识:昔人云:云林画派传之于青溪、石溪,唯渐江深知 其妙。余偶试访(仿)之,或髡残法门不至望洋也 。癸卯春初试墨,乱七八糟不成画法。莽张僧自题 。

钤印:懒

▲《水墨山水》1963年春 31cm×68cm

款识:1. 古人作画,其生平所画只自娱耳。既势不可逼,利不可取,而余何为?日趋于无暇,故多酬应之。曾(惭)愧之,曾(惭)愧之。作习时记之。

2.身腾空门只自知,不讳前身为画师;直将层峰高远趣,写出滉漾黄嶽奇。我辈手挈庐傲杖,更办鸿夷五湖;愿作寰中散漫游,即写此卷 神先往。荣滩曲濑导巴蜀,沓巘长峦连华嵩 ;空濛野马轧云日,浩 荡碧榖吹秋。王孙隔此不可谈,水晶宫阙金芙蓉;招之千年或一出, 黄鹤岂不思江东。癸卯初试笔此纸,作以上二诗句、古诗句录写以状。

钤印:潢川懒悟 懒悟 懒

▲《秋山旅行图》1964年 初春 31.5×68cm

款识:老年意绪成孤涩,乍见停云有会心 ;笔墨于斯需一转,纵横无碍可会神。写渐江大师诗句,甲辰初春挂单于庐阳之明教寺,写赠文弢先生於公余之假望之,想当一噱。余此写秋山旅行,略存梅花道人遗意。莽张僧製。

钤印:懒悟

▲《善崇法师正之卷 手卷》 1960年 秋 160.5cm×17.5cm

款识:善崇法师正之。庚子暮秋,懒悟制。

钤印:豫潢 懒悟

Hash:c6d56ce3cb26dc3afa91df30e3cd6c0aa72991b0

声明:此文由 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