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距今800年的古街巷,几处古建筑该保护起来

阜阳是一座古城,城虽不大,但是巷道却很多,只是很可惜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风貌,而那些见证历史沧桑的巷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阜阳老北关有一条建设街,这是一条承载着阜阳历史和记忆的老巷子,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历经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巷子中很多古建筑都消失不见了,如街心处的岳飞庙,还有沿街两侧老式的古建筑

但是游走在巷子中,还能发现被保护起来的古建筑。这里有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颍州卫”、“义仓”和“潘氏公馆”。

明朝时阜阳被称为“颍州卫”,而当时“颍州卫”的卫队人马就驻扎在“后卫”里,而这里就相当于当时的军营。历经几百年风雨的侵蚀,如今的卫所已经出现严重的破损,靠街的一侧被铁丝网拦住,防止掉落的砖块砸伤路人,顶部也被铁皮罩住。横条、椽子腐朽了,风吹日晒下的石础悄悄爬满青苔。

颍州卫往北不过几十米远,斜对面就是是义仓,义仓就是储备粮食,已被灾荒之年开仓救民。看守义仓的官员在古代是个肥差,可以私自倒卖粮食。而今的义仓虽被列为保护单位,但只是空有其表,从一侧的大门进到院内,住满了居民。古建筑也几乎不剩,全是新式的红砖瓦房。

巷子里还有一处民国时期阜阳商界大亨、安徽省商会主席潘慎伍的公馆-潘氏公馆。一百年前住着的可是当地的风云人物,而现在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得百姓栖居的巢穴。内部杂乱无章,污水横流。一些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也无人居住,用黄泥土浇筑的土墙,坚如磐石,挡住了风吹雨打,却没挡住岁月的侵蚀。

反观这几处古建筑,似乎就没有一个保护好的。在开发利用古镇资源方面总没有像样的手笔,就是宣传也很不够,对老房子的保护和修缮也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大的规划和行为。民居杂乱无章,砖混结合的房屋高低不一穿插其间,形成了水泥楼房与老式的庭院媲美;粉墙黛瓦与幕墙装饰斗艳的格局,实在是令人惋惜和悲哀!

其实投资维护这几处老建筑相比于投资城市建设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带来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这是一座城市历史的体现,文化的所在。因为它凝结着祖先智慧与汗水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Hash:c3f0860077b8d94b6a053f4f817b06c25a1904c1

声明:此文由 远方的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