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临涣古城墙
漫步临涣古城墙
濉溪县教育局教研室:张云波
离开了临涣中学,也就失去了与古城墙朝暮相望的机缘,五六年过去了,仰望的姿势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跟着县文联组织的采风队伍,再一次站在了这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面前,在绿树撑冠与青蔓舒姿的景致中,在细雨低吟与微风浅唱的和声里,一段黑褐色的低矮土墙与一个百感交集的孤独魂灵相对默然无语。回忆的断片扯起了低垂天幕的衣襟。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大国争霸,战事频仍,各诸侯国莫不纷纷筑城自卫,致使城邑数量空前增加。临涣原是宋国的边陲小城铚邑,为了防范楚国,宋国人在这里修筑了土城。能让古人下大力气修建城墙的城邑,其地理位置必然十分重要。古城墙托起了临涣这方土地义薄云天的豪情壮志。
中华域内的古代城墙至今大多遗落在历史的旧梦中,留存较少的城墙也都残缺不堪。临涣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有发生过大变迁的古城垣,使我们能由这幸存的壮美、雄浑的遗存段落中去感知历史,去推想一代代繁华与落寂。罗马哲人奥古斯都曾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临涣古城墙已成为一种不可复得的古老文明的象征,它将遥远年代的讯息带入现代,使现代人在寻觅精神故园时有了一个方向。古城墙皮肤里每一个纹理都写满了历史的沧桑,墙体上挺起的每一个枝条都在迎着阳光在风中摇晃着期盼。
临涣土城系两次筑成,第一次采用平夯法叠筑,土质为黄土、杂土,夯层规整,每层厚15厘米不等,夯窝深2—3厘米。主城墙呈梯形,两腰经铲削修整,并用圆木棒横向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坚硬。第二次采用覆土堆筑,输送的沙土杂以砂礓和汉代遗物。完好时期的临涣古城,环临涣集一周,呈东西若长的正方形。城内径东西长1490米,南北宽1394米,周长5818米,上宽5—8米,高7—15米不等,城基部宽30—50米,内坡度22、3至26、5米,外坡度22、9至26、5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
在古城墙上漫步,脑子里总是不断地回放着我想像中的历史镜头: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先民们,赤裸着双脚,袒露着上身,挑着满满的两筐土,迈着艰难的步履,颤颤巍巍地从护城河的底部一步一步向上爬行。在纷乱的飘雪下,在寒冷的北风里,他们用几欲冻僵的手,在一点点地垒砌着城墙。那双肩承担的苦难慢慢长成浓密的树冠,那双脚踏出的安逸慢慢融入清凉的夏风,那张没有表情的脸幻化成母亲们守护孩子的身影,那份无语的沉默被岁月渲染成轰鸣的炮声……
临涣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外,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和各种建筑。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四角有角楼。西城有六座烽火台,东城有三座烽火台。台距100米,台长25—50米,台宽15—30米,高出城墙约5米。城墙上还有作瞭望、射击之用的垛口。古城与战争总是分不开的。她舒展宽广的胸怀,收拢起一道道刀光剑影和一声声人喊马嘶……
公元前209年7月,一个一无所有的登封农民陈胜,率领被逼上绝路的900名戍卒,在安徽宿县的滂沱大雨中,扯起了起义的大旗。为了牵制秦军,陈胜、吴广亲自率领队伍沿浍水西上,进攻战略要地铚城。起义军与铚人董緤、宋留、伍徐等里应外合,攻破城池,吓走县令,他们打开府库,开仓放粮,砸开监狱,释放囚犯。东城门见证了中国一代农民所独有的勇气与果敢,古城墙的土质里映射着正气、凛然、向上的中国农民的缩影。
为讨伐董卓,曹操散尽家财,到处招兵买马。从扬州返程的路上,曹操又在铚城一带招募兵士千余人。铚城成了曹操屯粮练兵的重要基地,临涣西南的黄土岗就是曹操当年屯粮、养马和操练士兵的场所。曹操站在临涣西城墙之上的声声呐喊犹在耳边响起。
公元528年,北魏的北海王元颢于涣水边上迫不及待地即位称帝,任命陈庆之为前军大都督。公元529年5月的一天夜间,陈庆之率七千之众,奇袭临涣郡。城内梁兵遭北魏军士的冲杀,死亡惨重,守将仓皇逃遁。从铚县出发到达洛阳,十四个月内陈庆之攻陷三十二座城池,经大小四十七战,奇迹般的全部获得胜利,并且在三日内陷落要塞虎牢关,进入洛阳,他那只仅仅七千人的“白袍队”几乎毫发无损,这是自东晋以来任何发动北伐的人都无法创造的伟业,陈庆之以自己不屈的毅力和不凡的才能缔造了一个不是神话的神话!铚城也就成了他走向人生最大辉煌的起点。陈庆之的故事也在激励着一代代临涣后人:不屈不挠、不弃不馁,在困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1232年2月,蒙古三千铁骑猛攻临涣城,县令张若愚以城墙为依托,带领全城军民誓死坚守。身形巨大、体格强悍、皮肤黝黑的蒙古兵,以其悍勇不惧死的凶恶拼斗血性,在城内横冲直闯,一个个守城将士倒在血泊之中。县令张若愚手中长枪挥扫飞舞,每一枪都至少终结一名蒙古兵的性命。最后,蒙古兵将张若愚团团围住。蒙古将领看到张若愚是条汉子,劝其投降。真正的志士仁人,怎么会因为贪生怕死而苟且偷生。张若愚举起手中的剑,自刎身亡了。张若愚的脊梁也该是临涣城墙的脊梁吧!
1940年春节后的一天,彭雪枫司令员向丹城集驻防的新四军六支队第二团第二营杨营长和刘营长下达袭击临涣集日伪军据点的命令。二连从南门攻入,迅速包围日军营房,掩护四连从北门突入,歼灭散居街上的伪军,五连作预备队并担任警戒任务。新四军活捉了敌人哨兵,把一班伪军堵在屋里,缴获长枪13支,俘虏14人。在和另一班伪军的交战中,打死伪军7人。接下来,新四军对日军营房发起进攻。新四军夜袭临涣日伪据点,大大地挫伤了日本人的锐气,从此他们躲在圩子里轻易不敢出来。认真地联想起来,我觉得,一个人只要敢于抬起头,敢于挺起胸,敢于迈开步子,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可怕的了。
古城墙用那残破不堪的身躯,向世界讲述着曾经的惊心动魄,曾经的你死我活,用那早就斑驳陆离的面庞,对世界诉说着往昔的荣耀辉煌,往昔的哀痛悲伤!古城墙记录了一段段渐渐被历史遗忘的过往,也镌刻着一个个久久都难以释怀的心殇!
古城的衰落与昌盛、灾难与幸福、消沉与斗志交织在一起,串连成临涣曲折迂回、或沉重或轻快的脚步。临涣古城地上地下、城内城外,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足迹,在这里随手都可以捡到两千多年前的瓦片、陶片以及瓦片、陶片映射出的璀璨光辉。人们对于造化的鬼斧神工,总爱赋予其无比美好的神话涵义,长久以来,临涣人民流传下来许许多多或美丽动人、或忧伤感人、或离奇惊人的故事与传说。明清老街古色古香,浍河奇泉晶莹剔透,棒棒茶馆名闻遐迩,城隍禅庙源远流长,香山隋槐遮天蔽日,天主教堂肃穆幽静,凤凰高台鬼斧神工,前委旧址情溶四季,烈士陵园绿阴凝志……神话和故事是人类美好梦想的寄托,它历久弥新,一头牵着远古,一头牵着现代;一头牵着自然,一头牵着人文,将永远把人类热爱生活、追求完美的心愿系在一起。一个人一旦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用了心,那么他最终一定会找到他所要的东西。我在古城墙上找到了心中最美的感受。
古城墙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兴衰,目睹了一场场的沧桑巨变,经历了一次次的生离死别,度过了一年年的雨雪风霜!依然静静地伫立在地平线上;仍旧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如果说西安、洛阳以帝都之尊完美演绎了华夏文明的丰满和华贵,那么临涣古城就以古县之蕴尽情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深沉与淡雅。承载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城临涣,以苍劲有力的大手笔,不断地把她最辉煌、最美丽的一幕幕彩绘在历史的画卷中,使其在风拂月吻下,发出最绚丽夺目的光彩。浸润着临涣古老精神和蕴藏着文化丰富底蕴的古迹旧址和人文景观,把临涣人的淳朴品性和好客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
历史的烟云常与青砖古道、黄土岗丘相叠,眼前的古城墙时常幻化为远年的图景,眼中所见,已是一个古今交织又熟悉又陌生的场景,一种为悠远、凝重所笼罩的意境。风刀霜剑,岁月无情,当古城墙失去了最直接的军事效用以后,便自然而然地演绎成一道神秘而秀美的风景,像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卸下沉重的铁甲,换上了飘扬的裙裳。
临涣古城四季呈异。春天柳色青青,莺飞花绽;夏季芳草萋萋,沁凉如水;入秋红叶丹丹,叶覆如被;冬来雪痕点点,冰清玉洁。古城墙吐纳着四时的灵秀之气,在穿透岁月的轻风中啸吟。无论什么时候,独自一个人,或者邀约三两个同伴,来到城墙之上,在草木点缀其间的蔚然深秀中,在燕雀啁啾噪林的和声奏鸣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惠泽恩赐。
古城南阁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南阁是临涣古城墙的南门,面朝泡河和浍河,也有人把它叫做泡浍门,作为正门的南门是这个城墙里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门。
南阁是两层建筑,高15米,长12米,南北宽9米。阁的底层是一由砖石错缝砌成的拱券形城门,城门的通道用长条石砌成。东侧两层上有大门,门下有石阶,游人拾级而上,倚楼远眺,城光水色与碧野村落尽收眼底。阁的中层正面自东向西并列着一排齐整的雕花栏杆,栏杆五光十色,远远望去奇光异彩。在栏杆后,是12扇彩门,门的上方有千余个方形、圆形对称的窗口,门的下方木板上画着各种构思奇特的油漆画,在阳光的照耀下,给人一种光彩迷人而又肃穆威严的感觉。在栏杆上层有10 多个对称的窗口,用油漆木板连接起来,涂以各色彩绘。阁顶为琉璃小瓦,分五脊六兽,阁顶两端雕刻着各种不同形态的飞禽走兽,鳞次栉比,惟妙惟肖。阁内正殿中央供奉着一尊雕塑的玉皇大帝,所以南阁又有玉皇阁之称。南阁飞檐翘角,高耸平原,每当夕阳或朝阳之时,云霭缭绕,金碧辉煌,宛如一座美丽无比的蓬莱仙宫,又是一番令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美妙感觉。
更为奇妙的是,在玉皇阁琉璃瓦的屋脊中间,建造了一座袖珍型小庙—姜太公庙,高1、5米,长宽各1米,真是形态别致,匠心独具。庙内有姜太公的独特造像。这“庙上庙”与“神上神”成了临涣的一处绝妙佳境。诗情画意般的景色正契合着游人的心境,开心的遐思被一抹晚霞轻轻点燃。
南阁的南北墙外各有一块石额,分别刻着“光增浍泡”和“永固山河”,字体皆苍劲有力。更引人注目的是阁上镌刻着许多珍贵的石雕,诸如栩栩如生的《狮子衔鲤图》、《禹王锁蛟龙》等图案。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为南阁香火会,远近香客云集,整个阁寺烟雾缭绕,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拥挤的陌生人群里,谁都可能踩了谁的脚。没了身份之别、没了名誉之争的地方,人才是自由的,也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
城墙的东面与北面,有一条长约8华里、宽约10米、深约4米的一条护城河,南与浍河相通,西与仓沟相连,组成一个既有利于防旱灌溉和防洪排灾,又有利于防护御敌和交通运输的综合性水系工程。河水清澈,倒映着河边的树木和房屋,水流平缓,衬托着一片碧野的宁静与安祥。时常可以见到,在古城墙上玩累了的孩子们,纵身入河,惊起锦鳞翻飞,野鸭四散。傍晚是护城河热闹欢跃的时刻,夕阳余辉中,河中的许多小青蛙、小鱼儿会相继跳上河岸,像举行联欢会,呱呱地唱起来,交织成一幅幅夕阳斜照图,一支黄昏协奏曲,令人感怀至深,流连忘返。如果说周庄、宏村以建筑之奇用心舞出了江南水乡的温润与多姿,那么临涣古城就以城墙土蕴和泡浍水韵倾力催开淮北水乡的厚实与本真。临涣有着“不翻典籍读国史,不出中原看水乡”的美誉。
我知道,这环城碧波里掺和着先辈们无数的汗水和泪水,承载着他们无限的希望和艰辛!汗水也罢,泪水也罢,流淌到了今天,就是现代人的琼汁玉液,就是临涣人的特产美食。让我们从酱培包瓜中嗅出馨香,让我们从香乳豆腐中品出浓烈,让我们从油酥烧饼中嚼出美味,让我们从清汤羊肉中喝出快乐,让我们从鸭汤油茶中尝出幸福。古城墙犹如知性小女子手中的一支笔,把临涣的美与临涣的好,记成历练后的从容文字,读起来会有芳香与甜美从文中穿尘而来。
古城墙青色的手臂紧紧拥抱着这座沐风栉雨的小城,宛如一个慈爱的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女不受侵害而挺起的脊梁。古城墙是古代人守土御侮的一种屏障,也是现代人心中的一种慰籍。绿荫掩映下墙体仿佛在告诉我:站着,并不一定高大;躺着,并不一定矮小。我也从风雨剥蚀遗下的凸凹上明白了,伤痕不是痛苦,而是资本。有些时候,只有伤痕才能保护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份安全感。
城墙依旧,安详淡定地看着红尘里熙来攘往的人们。我伸出手,试图擦去岁月的灰尘,让古城墙能以更鲜亮的面容走向热爱它的人们。此刻,我也沾染上了城墙的豪情。我本属于古城城墙深蕴的底色,或者属于城墙之上那一刻的张望。风来,雨来,我们都不用害怕。因为,城墙就在那里,在我们的目光可以抵达的距离内,肃然不语。
从古城墙上下来,生活为我们敞开了另外一种风景。外面的世界能够给我们凝望的时间不多,我多想永远躲在城墙的视野中。
Hash:361bb0e158312116f8c8bb905c7fcdae665cfa53
声明:此文由 凤之林艺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