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预感:临涣这个茶楼要火!一杯茶感受岁月余味!

日前,省商务厅发布了“安徽老字号”名单,濉溪县临涣镇的“铚城怡心茶楼”等68个品牌榜上有名。

临涣的茶有啥特点?

竟然能成“安徽老字号”?

在皖北地区,临涣是一个久负盛名的古茶镇。常言说“茶好不如水好”,铚城怡心茶楼南靠浍河,河边有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龙须泉四大古泉,借着六安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梗,经泉水的沏泡,便会产生雾气结顶、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回味无穷的奇特效果。一代又一代铚城怡心茶楼的业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由此打造出了“棒棒茶”600年的品牌。现任铚城怡心茶楼传承人郑同川,凭借着祖传的茶艺,秉承着先人的行规,用诚信揽茶客,用口碑树品牌,使该茶楼成为全国数十家美术写生实习基地、摄影作品创作基地,并获得过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美术、摄影作品金奖。

你去过临涣吗?

你品过一杯能感受岁月余味的

棒棒茶吗?

临涣古镇

临涣镇,又名铚城、古茶镇、淮北古茶镇淮北濉溪县辖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濉溪县西南30公里处,北与相城疏达,南与蒙城通融,西与涡阳接壤,东与宿州比邻,202省道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一个人,一把椅子,

倚靠着青瓦白墙,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伴着一杯香茗

年轻的故事就一涌而上。

老城风景,除了平静还有些沉淀,

除了安逸还有些饱满。

临涣有不得不去的各种理由,

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风俗,

她的美……

慢慢了解她,跟她对话,

倾听她曾经的似水年华。

临涣古镇景点

临涣古城墙

临涣古城墙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涣古城墙是中国延续时代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的古城垣。临涣古城,环临涣集一周,呈东西若长的正方形。城内径东西长1490米,南北宽1394米,周长5818米,上宽5—8米,高7—15米不等,城基部宽30—50米,内坡度22、3至26、5米,外坡度22、9至26、5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四角有角楼。

临涣茶馆

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10多家老字号的茶馆,门庭若市、茶味飘香。临涣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古茶镇。这里居民的饮茶习惯,始于明代,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茶馆里飘出的阵阵清香吸引着方圆百里的众多茶客前来品尝。

临涣文昌宫

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是历代文人聚会的地方。

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了不朽的诗句,风和日丽之时,常有文人墨客会聚于此饮酒赋诗。全国解放后,文昌宫成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临涣古镇特产

临涣包瓜

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系传统名菜,有百余年历史。临涣包瓜在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制成的一种酱菜。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

临涣棒棒茶

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临涣镇的人口不多,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相传,这还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古镇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龙泉,相传这口泉水清冽甘甜,茶楼也就大多分布在它的附近。

临涣烧饼

“临涣烧饼”是一种没有淡旺季之分、大众化的传统食品。

关于临涣烧饼的来历,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临涣烧饼引一个温柔善良的村姑,嫁入铚城集市上的一户手艺人家。按照当时的封建礼俗,女子是不能上桌用餐的,所以村姑常常是一日三餐只能吃些剩饭残羹。丈夫也是个厚道人,十分疼爱自己的妻子,看着妻子每天吃些剩饭残羹,心中十分不忍。后来,丈夫在用餐时趁父亲不注意,偷偷把大馍放在袖口中,带给妻子吃。待丈夫把大馍交给妻子时,大馍已是又冷又硬了,两人一起点燃一堆火,把切成片的馒头在火上面烤热。慢慢地村姑发现,加上一些佐料后,烤热的馒头会更好吃。为了家庭生计,村姑便和丈夫在街头支起一个炉子,卖起了“烧饼”,街上的人品尝了这种烧饼,人人拍手叫好,夫妻俩的生意也红火起来。

Hash:615a921691cc9ad5c46a952fc04284a5fa64bedb

声明:此文由 淮北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