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丨2018央视春晚播放的浙江衢州古城墙(水亭门)及周边夜景记实

揭秘2018央视春晚、人民日报和中新网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提到的“衢州古城墙(水亭门)”,小编今天冒雨特意在此等到天黑、出现灯光,拍摄的一些照片,在此分享:

衢州古城墙代表:水亭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衢州水门亭门街的天王塔遗址,衢州文物保护单位)

(衢州水亭门街,前面是牌坊)

(水亭门街另一角,前面就是有名的衢州古城墙,实际上这儿只是古城墙之一)

(水亭门街另一角)

【据百度百科记载】

衢州古城墙,是一座体现明清时期传统建筑风格的大型防御设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目前保留下来的衢州城墙始建于何时,史志均无明确记载,尚难以确定,但较为统一的说法是唐以后衢州才正式建筑了砖石城墙,明嘉靖《衢州府志》云:“唐武德四年(621)置衢州建郡治。”

《唐书·五行志》载:“元和十一年(816)衢州大水毁州廓。”有廓必有城,因为自古以来城廓是相依的。唐崔耿《女楼记》云:“衢之城成于龟山峥嵘岭上”,说得也十分肯定。所以由此推断,作为府治的衢州城,其城墙的初建,当在唐武德四年建郡治之后,其址当以龟峰,峥嵘岭,也即今天的府山为中心。在此以前,作为县级政权政府所在地,应该也有城墙,但是第一,这个城墙的规模不会很大,第二,这个城墙在唐“置衢州建郡治”后因城市扩大而废弃。目前的城墙与唐代所建城墙基本吻合,自唐以后,城墙历经修筑、扩展,并保留至今,可谓是历史悠久的“唐朝遗迹”。 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方腊起义军攻陷衢州,第二年郡守高至临于龟峰修筑旧城。据清康熙《西安县志》记载:“城墙一丈六尺五寸,广一丈一尺,周回四千五十步。为六门,城之上各建楼门。东曰迎和;南曰礼贤……俗又谓通远,今名光远;西曰航远,……俗之谓水亭门,今名朝京,北曰永清,俗谓浮石,今名拱辰;小南(门)曰清将,俗谓前湖,又谓魁星,今名通仙,以路通柯山故名;小西(门)曰和丰,俗谓隶堰,今名通广。”城北、东、南三面竣濠引水,城西衢江。自此,衢州四周有高墙,墙外有濠,形成了完整的城池。

《宋史·高宗记》载:“绍兴十四年(1144)严、信、建、衢四州水。”大水冲坍城墙,郡守林待聘修复。《宋史·五行志》载:“嘉定三年(1210)五月,严、衢、婺、徽州大雨,水溺死者众,记田庐市郭。”衢州城圮五分之一。郡守孙子直以朝廷赈货之余为资,密院遣殿司将官部濠寨兵参加修城之役。孙子直离任后,郡守綦奎继之,修城垣“五千三十有二尺,楼堞相聚视昔增壮。”嘉定十一年(1215),群守魏豹文又使六门城楼焕燃一新。

过了100多年后,到元至正十五年(1355),伯颜忽都为监郡,他沿着子城旧址筑新城,周回九里三十步,又于迎和、通仙,先远,拱辰四门之外包以月城,并复建层楼于六门之上。

明朝时,也曾经过数次修葺。据康熙《衢州府志》、嘉庆《西安县志》、民国《衢县志》记载:“弘治已末(1499)郡守沈杰修葺城垣,引石室堰水入濠,环城潴水,虽旱干不涸”。嘉靖庚申(1560)郡守杨准增修。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三年间(1610-1615),郡守洪纤若重修因火而毁的朝京门城楼。天启二、三年(1622-1623)重建拱辰门城楼。“崇祯庚辰(1640)郡守张文达修城、浚濠,竖谯楼五、建窝棚四十三,造土墙二千四百二十五。”由此,在整个明代,衢州城墙雄立,创立了铁衢州的基础。

自清代顺治五年(1648)至民国5年(1916)的210年内,对衢州的城墙的维修也有20余次。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衢州城墙的建设史,也可以说是衢州城市的发展史,折射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非常丰富的内容,城墙的一砖一木都凝聚着历史的厚重。

Hash:8df0df077982e6ec939bf6e652991c355ebbf562

声明:此文由 萤火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