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源。

『原载千岛湖杂志2021年第5期』

《天淳地安》

中洲篇

金鸡来水 秉源乘风

作者|鲁永筑

一谈到村庄文化,我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到那些上千人口的大村子。总以为只有那些大村子,才会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而窃以为那些地处深山源头的小村落,大多属于某个祖先因逃荒而就简徙居的狭隘之所,一般没有渊浩的文化积淀。

去了中洲镇乘风源之后,一下子颠覆了我之前浅陋的认知。

乘风源位于中洲镇的西南部,与衢州开化县接壤。自叶村大村畈南去,陆路上行就是高乔山,翻过山就是开化境内了。从大视野的角度来看,这一带应该没有什么像样的村庄了吧?然而,到了溪滩自然村才知道,峰回路转,往西别开一源,且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乘风源!

事实上,乘风源原本不叫乘风源,而是叫“乘凤源”。据凤川《余氏宗谱》里居图载,村后有来龙山形似凤,村在其麓宛若乘凤,故名。有古景诗《凤石冲霄》为证:“石壁巉岩势若何?凤凰体段并无讹。举头红日身才近,奋翼青云形胜多。”因此,水曰凤川,源称乘凤。至于后来为什么演变为乘风,应该是现代人为了简笔易写而“易鳯成风”的偷懒之举吧。或者“凤风音近”,音讹所致;或者是附庸“乘风破浪”之时代新风而顺势而为吧。

不过在我看来,无论乘凤亦好,或是乘风亦好,赋予的意义只是村名而已。“乘凤而翔”,“乘风破浪”,皆是借力而行。凤为灵之物,风有势之利,二者属性虽殊,其致远之意则通,结果之义则同。翔凤乘风,有何不妥呢?

乘风源村有三个主要姓氏,即李、余、张,最早迁入的是李氏。据《严田李氏宗谱》记载:宋代,始祖李云四弃官隐逸,徙居乘凤源,初名“李家村”。据传,严田李氏乃唐朝宣宗皇帝第九子李汭的后裔。李汭乃皇妃柳氏之子,大中八年甲戌封昭王,后授成德军节度使。生子三:长曰伴,丙午殁;次曰佑,任饶州刺史;幼曰佯,即京公也。时值黄巢乱,佑殁于兵。佯公乃易名京公赴饶奔丧,遂避歙黄墩,旋迁昌水兄墓旁,结庐栖身。因卜得乾九二见田吉,己卯春改迁界田。生子三:皋、安、享。皋又生三子:德鹏、德鸾、德鸿。三子分迁祁门新田婺源严田、浮梁界田。故后世皆称“三田世家”。

李氏始祖云四公初来乍到乘凤源,先是居住于上乘凤源,后来发现村下来龙山丹凤扬辉,以为吉,乃迁居下乘凤源。乃于覆船形下设龛以奉先祀。道光元年(1821)凤川李氏于此兴建李氏宗祠,颜其匾曰“孝友堂”,引《毛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之义。

祠堂坐南朝北,暗喻北仰祖居婺源严田之意。面宽两丈六尺五寸,纵深六丈六尺六寸,用地三分,暗合“三田”。三开间门楼设船篷轩,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门首施突冒户对,门侧立青石门当,仪序庄严。建筑风格尊崇徽派之风,白墙黑瓦马头墙。建筑格局依循风水要求,三进两天井四水归堂。堂内木架构用量考究,金柱乃选千年柏木制成。门前立旗杆石一对,威风八面,圆硕端庄。

下乘风源有相对独立的风水格局,其形胜有文峰、石凤、龙岗、虎形、鱼化、象形、樟灵以及石风子等,村前凤川环洄,村后奇峰耸翠,村头古桥步云,村外阡陌绿野,可谓山水毓秀,兹土钟灵

上乘风源今为余氏聚居的村子,村庄与凤溪平行,宛如搁置在溪边的一条竹筏。村前村后皆为良田,极尽田园风光

清康熙壬戌年,始祖余升初自凤山月山下徙居此地,乃璜堂余氏大屋基德明派的后裔。村中建有和睦堂,乃乘风源余氏的宗祠。堂名和睦,简白明了,乃和宗睦族之意。

上乘风源建村历史虽然不长,但是余氏族人崇尚礼仪,各家各户均有自己的堂号。据和睦堂刻《璜堂余氏宗谱》乘凤源里居图显示,拥有堂号多达53个,这种现象在其他姓氏的宗祠难得一见,可谓绝无仅有。

以和睦堂为中心,民居渐次排列于周围,如众星拱月。其堂名曰:聚星堂、发祥堂、瑞运堂、德厚堂、和乐堂、丰乐堂、志立堂、衍庆堂、培德堂、流光堂、种德堂、承德堂、世伦堂、赐禄堂、成美堂、青云斋、燕翼堂、桂芳堂、万石居、求是轩、衍泽堂、积善堂、齐德堂、怀德堂、济美堂、养孝居、集和堂、德和堂、树滋堂、德润堂、承祖堂、务本堂、锡光堂、德光堂、承启堂、宝树堂、聚宝堂、义方堂、吉光堂、三瑞堂、敬恕堂、桂萼堂、慎修堂、桂馥堂、思齐堂、善庆堂、仁典堂、教厚堂、宝训堂、三馀堂、钟毓堂、敦仁堂、三乐堂。另有崇化学校位于村头,领一村教化于先,集传统文化之大成。

一个小小的山村,村民皆农耕庶民,而他们心中的志向与遵循的信念,竟然如此崇礼而高洁,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细看这些堂名均有出处,并非一般人所能为之。抑或乘风源余氏曾经延请硕儒名师在此设席,按照各户文化渊源,一一为之命名。其开创风气之先,标新立异于后,可谓他族难出其右。

上乘风源有不同的山水形胜,先贤归纳出十二处,星布于村庄周围,润养着一村之风土。其间有“源口山环”“赤壁连城”“石桥钓月”“高龙耸翠”“桂香书帷”“榜峰拱秀”“双峰飘旗”“二水环带”“鹅坞樵歌”“凤石冲霄”“绿野春耕”“桑园牧笛”。其中“桂香书帷”一诗云:“燕山教子为何因?折桂襟期自有真。书味盎然花亦艳,登云步月最宜人”。

乘风源余氏崇尚礼仪,恪守着严谨的族规:存善心,重修身,敬祖先,孝父母,敦手足,正家室,务耕读,和族邻,择师友,雅风俗。简简单单三十个字,无一不契合礼仪二字。余氏族人懂得去繁就简,活学活用,他们把严谨的族规分解为自家的堂名,悬挂于“入门即见,出门不忘”的厅堂之中,朝惕夕警,教化子孙于无形之中。

在乘风源,至今完好保存着三座建于明末清初的石拱桥,分别为永进桥、永年桥和永隆桥。据传这三座古桥均在顺治元年(1644)同一年建成。说是开化岭里的张育生(乘风源张氏始祖)因事与族人生隙,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携带家小欲来乘凤源安身。为了博取李氏的同情,张育生在上下两村接壤之处,独资捐建了“永隆桥”。这一举动感动了乘凤源李氏家族,李家主动赠予宅基地给张氏建房并出让粮田让张氏耕种,和和气气地接纳了张氏一家大小。李姓觉得张氏以一户之力能建桥,为何不可以合族之力另建两座出村桥梁?于是,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在村外要道上建成了“永进”“永年”二桥。三桥建成之日,两个家族协力同心共办庆典。故均以“永”字冠名。“永进”取义“永续进宝”;“永年”取义“坚固长久”;“永隆”取义“持久兴隆”。当时李张二姓精诚团结,共襄盛事,在十三都一带传为佳话。

璜堂余氏徙居乘风源时,永隆桥已被洪水冲毁。余氏族众在原址上重建石拱桥,以“平步青云”之意,易名为“步云桥”。

乘风源发源于遂开交界的天花岭,自北南流至龙洞里,折转向东流经金鸡岩,然后贯穿上下乘风源而出,故称“金鸡来水”。如今乘风源村头已建成乘风源水库,青山白云倒映其中,幽静而唯美,宛如一幅无声画卷。

乘风源是一块净土,古桥、古树、古民居,无一不彰显着它的古韵。李氏后裔秉承三田遗风;余氏家族挂匾克己复礼;张氏先祖舍金建桥取义;每一个姓氏都有它出彩的气节和操守,勤劳的村民承启着素朴的文明。

在乘风源,我不知道是古树守着古桥,还是古桥守着古树。我能看到的是村庄越来越新了,新的路、新的楼以及衣着光鲜的人。三田世家走出来的后裔,仍然流着皇室的血液;孝友堂内下拜的裔孙,仍然这般彬彬有礼;余庆堂中的张氏子嗣,仍然如此额手称庆。这一切都离不开文明的孕育和文化的传承。

金鸡来水,秉源乘风;此方水土,未来可期。真可谓“地处深山不言僻,自有礼仪敦民风。苍苍石凤今犹在,桃源黎庶已乘风”。

主办 | 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 | 佘坡

CHUN AN WEN YI

展示淳安文艺创作,引领淳安文化潮流

弘扬淳安文明理念,彰显淳安人文精神

Hash:d7a23711b7515c9212054e73896a499a772ce693

声明:此文由 A代表艺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