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毛氏发源地——尚阳

根据《绣川毛氏宗谱》记载,初谱成于正德三年戊辰(1508),文林郎,河南开封府虞城知县楼俊为之序,序曰:“正德戊辰中秋既望,余自汴之虞城解组东旋,一日坐蜀山书舍,忽吾娇客毛子彦卿来谒,叙温焕毕,袖出一帙,告余曰:此杰毛氏之家乘也,八世祖讳畴府君(行寿五),编次方就而毁于兵火(元末明初时),逸稿虽存不复能举,杰将有事于重新,敢乞一言以弁诸首”。

先是八世孙毛畴编过家乘,毁之兵火。今十四孙毛杰以逸稿为基础,经收集整理编就新谱,今托回乡知县、有姻亲关系的楼俊为序。这时距毛镌迁义乌凤林已历300余年。期间虽有八世孙毛畴记述过(毛畴生宋末景炎丁丑,公元1227年),距初迁70—80年间,其记述应最可靠。但惜乎记述部分被兵火所毁不全,要搜求也很困难,靠口头传说,无稽,难免有误。

嘉靖四年乙丑(1525),十四世孙、乡贡进士、曾任广西南宁宣化县知县的毛杰(生成化丙申卒嘉靖庚申三十九年,公元1476-1560)在他五十岁时,重修宗谱并作序,序曰:“……大宋间有讳国华公者,仕於潜令,因占籍焉。继而孙子云仍,类多毛氏,若浦阳、兰江、吴宁,散处虽不一,要皆祖西河而宗庐江者也,唯吾毛氏。有巢云居士,曰镌者,与乌邑先宋进士、凤林王公固之孙轴,同应乡举,相友善,遂徙家徙凤林。生二子渊、浙……”。毛镌占籍义乌凤林,曾在21岁时生长子渊,23岁时生次子浙,至为可信。经考,王固生于淳化(宋太宗)甲午(994),毛国华生于宋真宗大中祥苻四年(1011),王固年长17岁,系同一代人,其孙同时参加乡试,结识并相知,嗣后双方有来往是可信的。苏东坡“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宋神宗)二年(1079),毛国华时年七十,在婺州推事任上。被削职追责,家属惊恐,四散避难,也是情理中事。毛镌想到好友王轴居义乌凤林,携家来投,在凤林落籍,是顺理成章的事。毛镌生宋徽宗大观庚寅(1110)是年32岁。序中说“遂徙家凤林”是相符合的。至于入赘周氏之说不可靠,据考,迁义乌周氏为北宋大儒周敦颐嗣孙,已在南宋末期,始迁义乌,周氏始祖千八公周勇,字国义,宝庆二年(1226)进士,官抚州刺史,退休后徙义乌,相差百余年,招赘之说不可靠(《义乌后阳周氏宗谱》)。总之,义乌毛氏始祖毛镌是真实可靠的。

据《绣川毛氏宗谱》记载:经族人收集的资料(卷廿六)表明毛国华生宋真宗大中祥苻四年(1011),《福清县志》县令表中“毛国华明道元年(1032)知县,皇祐乙丑(1049)进士”。《八闽通志》载:“闽北上三府,宋治平年间(1064)政和县知县;《福州府志》:“熙宁初年(1068)任连江县令;咸淳《临安府志》载:“熙宁七年(1074)春,毛国华任於潜令”,年届六十有四。时苏东坡杭州府判,是毛国华上级,苏东坡来於潜视察蝗灾而相识相知,常有诗作往来。元丰二年(1079),告苏东坡的所谓“乌台诗案”事发,时毛国华正在婺州推事任上,受其牵连被削职追责,家人惶恐,事后四散徙居避难,毛镌来好友王轴家凤林安居,成为义乌凤林毛氏肇祥之祖。

毛氏以儒学为世业,书香门第,重视对子孙的培养教育。自毛镌安居凤林重拾儒学,其长子渊,国子进士,授都员外郎。次子浙,任司理,其子采,邑庠生,采之子嬚任太平尉。毛渊长子毛朴任浦阳教授,次子毛木为乡贡进士。毛朴长子毛炳,登宝庆(宋理宗)二年(1226)进士,历官宝谟阁学士。四子毛耀,太学生,知无为军。毛炳之长子喆,太学生,任怀孟县令。次子台,任信州丞。三子基之次子光宗,邑庠生。孙必隆任沅州丞;必盛任严州教谕。毛镌以下六代人中有男丁26人,有功名官职者15人,比例之大,成果之丰,堪为义乌名门。

毛镌始以下八世孙畴,字邦叙,号兰谷,“博学尚行,县尹蒋公瑾以贤良荐,不仕”。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目光远大注重实践。他觉得子孙贤良有才干,久居凤林,将不利毛氏子孙大展宏图大业,他推辞县官举荐为官府服务的机会,而是行动迁到县城谋发展,同时动员子孙向外发展,有迁往三吴、永康诸暨江山浦江、兰江、绍兴瑞安等地的,为日后毛氏子孙繁荣兴旺奠定了基础。

寿五府君毛畴,生于元代,虽博学而不仕,带领其子仕安(明一)仕宁(明二)仕宏(明三)承家学,创家业,迁居县邑城南,孝父母,悌兄弟。传第十三世、仕安四世孙普霖侠义、好结友,家有父有兄掌家,自得遣兴好赌。正三四府君(普霖)传:“弱冠颇类侠,每睥睨侪辈,啸傲旁若无人”,“先君欲令远城市,令长叔往居世祖尚阳村,勤农业,后致富”(正三三府君传)。父亲忧其玩乐丧志毁其一生,令他到世祖居住的老屋尚阳去从事农业劳作,普霖遵父命,“遂束装泣别,乃赴飞来山之阳,衣祓襫,荷耰锄,出作入息,与庸保同甘苦”。让他脱离那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去劳动锻炼,男耕女织,艰苦创业。“陟五峰,定坟茔,览双涧,肯堂构,遂成百世不拔之基”,富甲一方。“君年三十六始辍躬耕,日与塾师课而读,五十外委政诸子,为时同亲知,相共欢,䜩啣盃盈满,抚掌清谈,为人济困扶危,乡里推为祭酒,足迹不及城市(正三三府君传)。”

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啊!普霖中年后入居尚阳祖居,能改过自新脱胎换骨,艰苦创业,富而不忘济贫,课子读书,传承家学,为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其耕读传家,艰苦创业,成为尚阳古村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也是义乌毛氏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

来源:赤岸镇

作者:冯文栋

Hash:eb30cd78d1ff1b3777125bc5f658ea9bdcc2d977

声明:此文由 华川古县醉美赤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