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这些建筑,镌刻着福建党史的光荣篇章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福州市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古厝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组织力量调查、挖掘、整理古厝中的红色故事,推出《福清古厝里的红色传奇》专栏,讲古厝里的红色历史故事、说古厝里的英雄豪杰。
今天
《福清古厝里的红色传奇》专栏
的第十一篇文章来了
这里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年游击战中的一章,
这里记录着红军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的创建,
这里记录着一批中国共产党人
用鲜血与生命凝结成的青春……
罗汉里:镌刻着福建党史的光荣篇章
罗汉里得名与罗汉寺有关。千年之前,闽中进京赶考的学子常在唐代名刹——罗汉寺落脚,喝过僧人捧来的野枇杷茶,别时僧人还在他们行囊里塞上几个素馅包子,因而对这片山水充满感情,口口相传,代代相传,这片山野之地便有了一个名字——罗汉里。
给罗汉里起名的书生,大概绝没有想到,千年之后这里真来了一批比罗汉还硬朗、比罗汉还刚正的人,给这千顷绿浪牵来赤红的底色,从此在福清革命史、福建革命史、中国革命史上有了一个响当当的记录:罗汉里游击根据地。
位于福清市一都镇普礼村罗汉里的双福寺是最早的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队部所在地
罗汉里留下七座有故事的建筑
罗汉里与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有关建筑遗存共有七座,依山而建,位于福清市一都镇普礼村罗汉里自然村,除古刹双福寺外,皆为位于罗汉里自然村山坑底的民居。
民居约始建于民国初年。罗汉里游击根据地开辟后,山民主动让给游击队作营房用。1936年国民党军重兵“清剿”罗汉里游击根据时火焚而毁,山民在原来旧屋石基上再夯土筑屋。建筑面积在40至240平方米之间,土木结构。现重修并装饰后,其中两座分别辟为闽中革命史展厅和罗汉里革命纪念馆,三座依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队部、学校、厨房原来功能陈设,唯红军楼只保留了一小部分,同时红军学校为适应于现代党史学习教育添设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桌椅。
双福寺,始建于唐代,宋元时达到鼎盛。除正殿外还有一附堂。正殿曾作为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最早的队部,附堂为游击队最早的学校。1936年国民党军火烧罗汉里时,得知罗汉寺曾是红军游击队司令部驻扎地,也在寺庙中放了一把火,烧了半截寺,后重建,部分石构件为明清时期的。现存面积300多平方米,佛道共奉。
罗汉里与井冈山、长征有关
福清大山深处的罗汉里,与中国革命史一连串大事有关: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主力红军和中共中央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3年初,日军入侵东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
从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红色政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包括井冈山在内中央根据地,进行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路图
罗汉里是闽省18块游击根据地之一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离开根据地后,福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分散于各地的福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迅速开始战略转变,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开展灵活机动的山地游击战,并形成了闽西、闽北、闽东、闽南、闽中、闽赣边6块游击区,占中国南方15块游击区的三分之一多。同时,在这6块游击区中开辟了十多个较为稳固的游击根据地,这些游击根据地多在跨省交界区,如福建与江西、福建与广东、福建与浙江等交界地,也有在跨县交界地,只有闽中的3块游击根据地,各自都在一县。
与福建关联的18块游击根据地,分别在福建闽西南、闽南、闽北、闽东、闽中,具体分布为:
在闽西南,有杭永岩(福建上杭、永定、龙岩)、岩南漳(福建龙岩、南靖、漳浦)、饶和埔(广东饶平、大埔和福建平和)、永和埔(福建永定、平和,广东大埔)、岩靖和(福建龙岩、南靖、平和)等5块游击根据地。
在闽粤边,有靖和浦(福建南靖、平和、漳浦)、云和诏(福建云霄、平和、诏安)、潮澄饶(广东潮州、澄海、饶平)等3块游击根据地。
在闽北,有建松政(福建建瓯、松溪、政和)、邵顺建(福建邵武、顺昌、建阳)、资光贵(江西资溪、贵溪和福建光泽)等3块游击根据地。
在闽东,有霞鼎(福建霞浦、福鼎)、宁屏古(福建宁德、屏南、古田)、福寿(福建福安、寿宁)、鼎平(福建福鼎、浙江平阳)等4块游击根据地。
在闽中,有常太(福建莆田常太)、兴太(福建仙游兴太)、罗汉里(福建福清)等3块游击根据地。
游击根据地和苏区根据地区别较大:苏区根据地,就是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游击根据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还不能完全占领的地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属于前者,而罗汉里游击根据地属于后者。
因为是游击根据地,没有掌握政权,所以有打土豪,但没有分田地。
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1934年6月28日至7月1日,中共福清县委策动和领导了南西亭暴动,随即国民党福清当局四处缉捕暴动的领导者和参加者。血雨腥风之中,年轻的中共福清县委领导人们毫无畏惧,继续策动北西亭暴动。就在此时,中共福清县委书记何文成与县委委员何胥陶被捕,1935年2月3日,何文成在福州鸡角弄刑场英勇就义。
也是在这一年的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被破坏,市委代理书记陈之枢被捕叛变,中共领导的福州互济会主任刘突军设计逃脱,辗转来到福清,在何文成被捕后接任中共福清县委书记。
1934年8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今福清市镜洋镇西边村角楼自然村成立,辗转来到福清的原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黄孝敏出任中心县委书记。同年11月中旬,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发展海口地区的革命形势,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决定在海口塔坪寺举行武装暴动。预定暴动的日子到了,但由于组织发动不够全面、深入,举行暴动当天只来了100余人,远未达到预定300多人的数量。而且,福清当局侦知中共要在海口搞暴动,急派县保安队一个中队驰来围剿。万分危急之下,黄孝敏、刘突军果断取消暴动计划。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决定把塔坪寺集中起来的骨干拉到福清西区,也就是今天镜洋一带,组建游击队。同月底,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成立。
1935年1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今福清市镜洋镇长征村掌溪自然村召开扩大会,决定游击大队在角楼、半岭、罗汉里开辟游击根据地。
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营房
罗汉里游击根据地开辟于1935年4月。中共闽中特委成立后,战斗在罗汉里的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与闽东红军西南团部分干部战士,编为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1936年5月上旬,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主力转移到莆田广业山区,还有部分队员转移到宁德虎坝山区。
展示罗汉里游击根据地革命史的浮雕墙
今日已成为游者重要打卡地
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对中国革命有四大贡献:一是进一步扩展了福建游击战争的战场;二是有效地牵制了敌人对闽西、闽东、闽北、闽南各苏区的大规模进攻,从而策应和掩护了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战略转移;三是探索出一条在国民党重点控制地区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新路;四是这是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区域建立起来的红色游击根据地,是当时全国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红色游击根据地,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同时,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丰富了中国革命建立游击根据地的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中国共产党人。
罗汉里游击队后编为新四军
1938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迅速开赴抗日前线的决定,福建各地红军游击队完成整编任务,北上抗日。其中,闽西、闽粤边、闽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四团,由张鼎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副司令,后由粟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开国大将)任副司令,由黄火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央军委总直属队政治部主任,开国中将)任第三团团长,卢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福州军区副政委,开国中将)任第四团团长,共2700余人,于1938年3月1日从龙岩白土出发,北上开赴抗日前线。
闽北与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第三支队第五团、第六团。支队司令员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监察委副书记,开国大将)兼任,副司令员为粟裕(后为谭震林)。饶守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开国中将)为第五团团长,叶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家交通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开国上将)任第六团团长。1938年2月14日,第三支队第六团1300多名指战员从福建宁德屏南棠口出发,北上抗日。2月25日,第三支队第五团1300多人,也从江西铅山石塘出发,踏上抗日征途。
1936年春从罗汉里转移出的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与战斗在莆仙地区的闽中工农游击第二支队合并,改编为“中华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坚持对敌斗争。他们原本已被国民党当局“点编”,编入国民革命第80师第239旅独立大队,但他们还是希望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队伍里,于是排除万难,矢志参加新四军。1938年5月间,这支160多人的队伍开抵安徽省太平县,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
至此,福建共5600多名红军游击健儿加入整编后的新四军,占当时新四军总人数将近一半,被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称为“南方的模范队伍。”
作者 福州晚报原副总编、党史研究者刘琳
编辑 吴城玲 江杭
审核 张晨
监制 吴凌峰 方仁平
Hash:0d15409c8438a3fda1834bce978a27bdc8d3bdfd
声明:此文由 壹福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