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乡豪宅的红色因缘

王 坚 文/图

87岁的古宅后人马传彬

长汀县前镇云峰村位于群山环绕的大山深处,与连城四堡相邻。这里山高林密,田野肥沃,千百年来只有崎岖的古老官道与外界相通。近日,笔者到云峰村采访发现,这是一块不为人知的红色热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原福建军区红军和地方游击队曾多次在此地驻扎,当地青壮年在党和红军的号召下,投身革命洪流。尤其是村中一座民国初期的豪华古宅 “新屋哩”,至今布满红军标语和漫画,是闽西苏区红色风云的见证。

不速之客“飞彪队”

新屋哩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百年古建筑,气宇轩昂,建筑精美,占地3000多平方米,堪称“马家大院”,大门横批“三礼传家”,联曰“门对云峰绕画意,家传绛账聒书声”。正厅大门横批“语念少游”,联为“东汉云台昭将略,南交铜柱纪勋铭”。

87岁的老屋主人马传彬介绍,古宅是其父亲马金生和叔伯四兄弟历时十年共同建造的。马家是当地的殷实大户,崇尚传统文化。1928年房屋建成后,祖上特意在中堂刻匾“田牧”。没想到祖宗遗训,让老宅逃过一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张瑞标率领的红军游击队到此,时逢他侄儿马勋炳做满月酒。马家属于地主豪绅,一些红军战士抱着柴火准备烧房子。张瑞标突然看到中堂“田家况味由来别,牧地风情独自多”对联,阅读“田牧”匾上的家训:边郡田牧此吾家,新息志曰:“堡里尤多荒,随在可田,亦随在可牧,先世以来供衣食、长子孙者,依为田牧是赖。”吾老矣,苦无新息开疆大志,而耿耿此心却未能忘。敢揭“田牧”二字励我后人云尔。他发现马家不是靠剥削欺诈获得财富,就下令禁止烧毁房屋。

红军战士住过的排房

马传彬老人动情地说:“这事是父亲生前告诉我的。先祖从四堡搬到云峰开基创业。父亲马金生是打锡器的生意人,大伯是屠夫,两个叔叔做土纸生意。红军指挥员张瑞标文化水平高、执行政策讲道理,给我的父辈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我们家和红军结下了不解之缘,父辈们挽留红军在家中住宿,热情招待。红军长征后,父亲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利用和宁化民团团总马鸿兴有宗亲关系,担任了国民党的乡联保主任,其实是‘白皮红心’,暗中保护支持红军游击队。”

笔者查阅《宁化人民革命斗争史》,张瑞标1929年加入共产党,参加了宁化西南五乡暴动,加入游击队赴长汀作战。后转赴江西参加红军,因作战负伤在瑞金疗养。1931年8月,张瑞标听闻红12军攻占宁化,即提出伤愈后回宁化组建地方武装。9月,在红12军和宁化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在禾口组建宁西游击队,担任队长。率部转战宁化、清流、归化和长汀、上杭武平一带。他带领的游击队缺少枪支弹药,以梭标、大刀为主,作战勇敢,队伍不断壮大。宁化国民党马鸿兴部和各地的反动“大刀会”、“童子军”闻之色变,称张瑞标的游击队为“飞彪队”。

历史为马家“田牧堂”和红军“飞彪队”安排了一次转惊为喜的约会。红军主力北上后,马金生利用“白皮红心”的特殊身份,在白色恐怖中先后为多名红军战俘和失散人员担保。可惜建国初期在“镇反”运动中遭错杀,后落实政策平反。

豪宅进驻“虎五团”

“红军时期在云峰村来往的红军部队不知有多少人,也不知哪个部队,父辈们不可能去过多打听,但肯定的是红12军某独立团的一连在我们家驻扎了一段时间。”马传彬老人介绍,在“马家大院”墙体上,随处可见当年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部分标语的落款为“红12军独立团一连”。

当年红军训练的院内操场

古宅幸存的红军标语

据地方党史记载,1931年6月,红12军34师从长汀进驻曹坊(原属长汀管辖),发动群众组建宁南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发展新苏区。1932年3月,由曹坊红色警卫营和各游击队、赤卫队组建成立独立第5团,龚连基任团长兼参谋长,范世英任政委,辖三个连,共500余人。主要游击于宁化城关安乐、曹坊、馆前、里田等地。5月,福建军区委派陈树湘到曹坊独立第5团,准备组建独立师。该团在曹坊整训一个多月后,于7月初开往长汀馆前的竹首里(即竹薮里,距云峰村约三华里),出击连城四堡攻打马贤康还乡团,击毙敌队长“江泥鸭子”等20余名,俘虏数十名,缴枪100余支。独立5团在陈树湘的指挥下,在长汀、连城转战游击,连续打胜仗,缴获不少战利品。部队每战每胜,在宁化、长汀、清流、连城交界区域声名鹊起,渐渐有了“虎五团”的美誉。

按照军事部署,独立第5团在馆前竹薮里驻扎期间,所属的三个连队应是分散在附近的不同区域,以防止敌方偷袭,互为策应。相邻仅数华里的云峰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马家大院”背倚森林茂密的高山,四周围墙坚固,院内有开阔平坦的操场、功能齐全的围屋等。在此居高扼守视野开阔,进可攻退可守,是指挥机关驻地的首选。

“长大记事后,我常听人讲红军来了,我们都把好房子让给红军住,全家回到老房子住。红军每天早上起床,就在我们家的大屋坪里操练。红军对老百姓好,村里的群众也经常帮助红军挑水、挑柴、送饭。母亲李桂英和其他家眷都会帮红军挑水做饭、打草鞋。我们家现在还有红军当年用过的床铺、桌椅、棕衣等生活用具。红军还请来木工做了几张简易的架子床,给伤病员休息。这床很有特色,床头、床尾有红缨枪的造型,我印象很深。现还有一张红军床,在我儿子马卫家家中。红军开会、办公、吃饭用过的桌椅、板凳等,现也还在……”马传彬说。

罕见的红军标语漫画群

退休教师马勋庆至今还住老宅,他认为“马家大院”不仅是祖先遗产,也是苏区红色风云的见证。

在大门门厅的右墙上,是一幅红军漫画,画面上中国工农红军军旗迎风招展,军旗下排列着一队队步伐整齐的青年红军战士,一位指挥员振臂高呼,手指军旗挥舞的方向。大院北面的外墙上,有一幅漫漶不清的巨型漫画,依稀可见身着军装的蒋介石跪倒在一个戴着高高文明帽、大腹便便、西装革履的外国人面前。其意讽刺蒋介石出卖国家利益,对帝国主义奴颜卑膝。这两幅漫画均见于苏维埃中央的《红色中华》报,至于哪一个才是原始版本,已经不得而知了。

在悬挂“田牧”匾额的正堂大厅两壁上,清晰地看见很多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打倒国民党军阀”“拥护红军”“打倒帝国主义”“纪念列李卢,巩固革命根据地”“纪念列李卢,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 ……在下厅墙壁上,还有“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十九路军阀”“打倒土豪资本家”“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

“在紧挨西面围墙的一列排房中,红军战士按建制住在这里,墙壁上也有他们写的标语。在北门巷道左侧的墙壁上,原有‘云峰的劳苦群众们团结起来打倒你们的土豪劣绅’,可惜已经很难看清了。从字迹分析,这些标语是不同部队、不同时期写的,数量之多非常少见,其中一些标语书法精美,显然是出自红军中的‘秀才’之手。真希望这些红军标语和漫画能够保存下来,为历史留下证据。”马卫家老人说。2011年3月,长汀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把云峰村田塅屋马宅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遗憾的是至今未能得到实质性的保护修缮,许多珍贵红色文物逐渐消失。

山村走出的红军健儿

“云峰村座落在清流、宁化、连城、长汀四县的交界处,东有牛路岭,南有埠头溪,西有牛栏石(海拔1130米),北有脚盆寨和云峰峡。四面群山环抱,高山峻岭,地势险要。”马传彬二子马卫家年届花甲,曾当过代课老师和村干部,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

“1930年至1933年间,先后有福建军区地方游击队和红军第12军独立第5团等部队在云峰一带驻扎,开展革命活动。在党和红军的号召下,乡苏维埃政府深入动员扩大红军,云峰村和附近的井口、石背、竹薮、王家、塘背等村,有马国铨、马传国、马传杭、邱和启、李耀泰、肖毓茂、李耀盛、马凤城、王衍添、李伯养、李耀升等一批贫苦青壮年先后参加红军。红12军独立团从汀州经过童坊、彭坊、秤勾水、石背、井口到达云峰,这支部队在云峰驻扎期间,主要活动在周边连城的四堡、北团,清流的长校、里田,宁化的曹坊、治平,长汀的馆前、童坊、龙头坊、彭坊等地。”

“据失散老红军排长马国铨生前讲述,毛泽东、朱德和红军高级将领罗炳辉、谭震林等曾多次到云峰指导工作。有一次,朱毛红军从云峰出发,到达六公里外的四堡,在马屋祠堂门口召开了村民动员大会。会议结束后立即开赴连城新泉等地。1933年冬,红12军独立第5团从云峰出发,转移到闽西苏区各地开展革命战争。在龙岩雁石和永定湖雷的战斗中,马传国、马传杭受伤,马国铨奉令撤离战场,护送伤员到后方治疗,和部队失去了联系,成为失散红军。”

马卫家的弟弟马卫平热心家乡红色历史,经常搜集史料研究学习。“云峰一带参加红军的青壮年中,邱和启曾经担任红军连长,除了少数失散或被俘后辗转艰辛回到家乡务农,其他大部分牺牲。”据《红旗跃过汀江———闽西南苏区闽籍烈士》记载,红军烈士马凤城1904年出生于竹薮里的王家塅,原名马益华,又名马金华。1928年春参加革命入党。1929年春在长汀中学就读期间因参与组织学潮被开除学籍,后转赴沙县,在长汀籍造纸工人和当地农民中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同年夏奉命赴上海大学进修,曾任中共上海市法南区善钟支部书记。后返回长汀,以扶风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因受当地反动势力迫害于1931年秋再赴沙县,继续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4年1月,工农红军东方军攻占沙县后,先后担任荷山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沙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2月下旬随红军撤返江西瑞金后失去音信。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因缘际遇难诉说,当年云雾拥旌旗。在迢递循环的时序中,田原依旧葱绿金黄,农人依旧勤耕不辍。这片曾经汇聚了无数工农热血,洋溢着浓酽的军民情愫,飘扬过猎猎军旗的高天厚土,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和思索……

Hash:1732f6551eaae6ab5ae1a402ee4c250da83d6df3

声明:此文由 红色文化周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