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致敬建党百年丨郭凤韶烈士故居旧址等四处革命文物升格临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祝福伟大的党,祝福伟大的祖国

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临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郭凤韶烈士故居旧址等4处革命文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切实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展示革命文物对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临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台州的文物大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多,保护难度大。今年以来,我们组织文化文物和建设规划工作者对全市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进行了较深入的普查和调研,同时征求宣传部、党史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和相关镇街的意见,经认真筛选,建议市人民政府公布郭凤韶烈士故居旧址、“一江山岛战役”头门岛指挥部旧址、林炯烈士故居、临东办事处驻地旧址等4处革命文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和载体,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此次市级文保单位的公布,使临海革命历史遗迹更加真切地被大众所认识,革命精神进一步彰显,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进一步充实。同时也希望广大群众能自觉树立起文物保护意识,加入到保护历史、保护文物的行列,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今年恰逢建党百年华诞

再去临海这几处革命旧址走一走吧

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记忆

郭凤韶烈士故居旧址

位于临海古城街道诸天巷,故居分为前后二院,前小院东西厢各2间,后小院东西厢各1间。主体建筑为正屋三开间二层,大小房屋9间。

郭凤韶故居

郭凤韶(右二)

郭凤韶(1911-1930),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古城。她自幼受父母影响,有反封建、反对旧礼教思想,参加“风俗改良会”活动。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1926年参加乙丑读书社,同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她利用年幼不易引人注意的有利条件,参加营救同志工作,后转到南京晓庄师范读书。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小组长、交通员、南京反帝大同盟女工委员等职。1930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10月25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19岁。

2005年5月,台州府城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会对郭凤韶烈士故居进行修复,改建“郭凤韶烈士纪念馆”,并委托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全面负责烈士事迹的布展。总体工程于同年10月底完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为8个展室,陈列了大量介绍郭凤韶生平事迹的图片、文字说明,以及生前的生活用品。老一辈革命家康克清曾为她题写“郭凤韶”三个大字。

“一江山岛战役”头门岛指挥部旧址

指挥部旧址位于上盘镇头门岛珠伞顶,现保存有张爱萍将军指挥部碉堡、屯兵隧道、环形地壕、嘹望哨、下截山营房及半山麓战壕等“一江山岛战役”相关遗址。指挥所墙壁有两处当年题刻,内容分别为“头门,头门,祖国大门,锻炼我们茁壮成长。何明华”“头门祖国的前哨,人民的宝岛,我们的摇篮。甲子春王良”。

头门岛

中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残余部队退据以大陈岛为核心的东南沿海部分岛屿。一江山岛是屏障大陈岛的前沿据点,岛上构筑有永备型和半永备型工事。1954年8月下旬,华东军区组建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任司令员,指挥对一江山岛作战。1955年1月18日,华东军区陆、海、空三军对一江山岛守军发起联合登陆作战。经过10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军。一江山岛战役是解放军军史上首次陆、海、空联合立体作战,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初步取得了诸军种、兵种联合作战的经验。

作为“一江山岛战役”的指挥部所在地,头门岛指挥部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林炯故居

林炯故居位于括苍镇宝上岙村,原为林炯祖上所建,是一座坐东朝西的清代四合院建筑。现存台门和东厢角楼等。

林炯故居

林炯(1900—1937),谱名元炯,后改电岩,又名林锵,浙江临海人。少时曾在回浦学校读书,1916年9月考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任青年团南京地委宣传委员和训练委员会委员,暑假发起成立“临海乙丑读书社”,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10月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担任中国满洲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35年夏被调往莫斯科,担任《救国时报》编辑。1937年苏联开展“肃反”运动,以“莫须有”罪名投入苏联塔千卡监狱,受尽折磨,屈死于异国他乡。1983年6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临东办事处驻地旧址

临东办事处驻地旧址位于邵家渡街道大路章村北山根前岗岭上,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建筑。其中棋如楼五开间二层,附亭楼,建于1936年;人定楼三开间二层,建于1938年;纪严堂五开间,慕慈亭三开间,附披屋各一间,建于1937年,由章可久,章可均兄弟为感念先父章公,母侯氏艰苦创业,毁家办学,以尽孝道纪念而造。1938年曾在岗上的纪严堂创办振民小学;在岗下北山根慕慈亭开设图书馆。解放后更名岗岭小学,1992年停办。

临东办事处驻地旧址

1949年2月17日三门县解放后,中共台属工委决定撤销临三办事处,建立临海办事处(后改称临东办事处),梅法烈为主任,办事处机关转移到临海小芝、大田一带。同月,台工委将警卫队“小飞虎”部划给临海,称临海自卫中队。办事处在全国革命形势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为分化瓦解国民党地方武装,促进国民党临海县长汪振国和平起义做了大量工作。5月29日临海和平解放后,在一部分起义武装来历不明的情况下,临东办事处机关奉命移驻到邵家渡大路章岗岭振民小学,观察城区国民党武装动向,震慑城区边土顽势力,同时着手筹备粮食,迎接南下大军的到来。其中慕慈亭于2011年11月27日已列为临海市文物保护点,今与合拼更名。

临东办事处驻地旧址建筑具有典型民国风格,见证了临海解放初期的革命活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除了这几处市级文物保护单外

临海还有不少红色遗迹

你都知道哪几处呢?

内容来源临海文化和旅游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

小实验玩出大科学!奇妙博士科学实验室暑期课堂火热报名中!

重要通知:关于临海智慧停车收费!

Hash:338b76639772e51204991a59c3d602db92832939

声明:此文由 本地吃喝玩乐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