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长眠的英烈——纪念舟山解放70周年②

1949年5月20日,舟山群岛军管会和定海县人民政府成立。

没想到家乡大山下长眠着那么多无名烈士!

没想到在我从军后又走近了这些铁骨脊梁!

我的家乡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块英雄辈出的热土,战争年代素有“小延安”之称。我的童年就是在老人一个又一个打鬼子、打白军和歌唱“老三团”的故事中度过的。年幼的我并不十分理解其中的道理,却已隐隐懂得做人要做好人,打仗要当英雄!

那时的学业不像现在这么重,每每放学归来,调皮的我就带上要好的小伙伴,跑到村北的大山苏家崮下玩打鬼子的游戏。一次,一个小伙伴东躲西藏闯进山腰间的一片坟地,听着随风阵阵呼号的松涛,看着眼前荒芜的坟地,“哇”地一声小伙伴被吓哭了。几个胆子稍大的赶过来一边抚慰一边议论:这是谁家的坟地,这么多坟头,怎么没见有人来上坟?过年过节后辈不祭奠故去的先人,这在孔孟之乡的当地可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由于跑到山上“疯”是要挨大人打的,对眼前情形尽管不明白,回去后也没敢多打听。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似乎与己无关的事也在脑海中慢慢地淡忘了。

1949年8月18日,解放军第22军发起大榭岛战斗,揭开了舟山战役序幕。图为我军胜利抵达大榭岛。

从军后,到了“千岛要塞”的舟山部队,我知道了这支部队的前身就是被陈毅老总誉为“袖中猛虎”的二十二军,是解放战争年代被国民党军惧为“三千发炮弹轰不动,不是三纵就是八纵”中的第三纵队。而我当兵所在的团就是当年三纵下属的以能攻善守著称的二十二团。这支部队从抗日战争起,就在沂蒙山地区活动,尔后从沂蒙山一路打到舟山,像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紧守东海门户,雄踞千岛要塞,直到今天!

再后来部队要修建团史馆,我被指定为史料收集编撰的负责人。在外调走访的过程中,我知道了我们团的前身就是在我家乡从抗日战争年代传唱至今的“老三团”;知道了我们团的首任团长就是当年威震敌胆的“人民英雄”王吉文、政委是曾任原南京军区副政委的张玉华将军(1993年国庆大阅兵成为网红的敬礼老兵);知道了我们团1941年在我的家乡与10倍于己的日伪军进行了殊死的拼杀;知道了当年我们游戏时无意闯入的那片荒坟地,埋藏着的正是我们团血洒山河的先辈英烈!

时空可以倒流。在我知道这一切后,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老三团”官兵在苏家崮山顶与日伪军赤身肉搏抱摔山崖的场景,耳畔常常萦绕着先辈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的呼号声!

时空可以凝固。1941年11月3日,侵华日军在华东地区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指挥下,集中5万余人,开始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妄图摧毁我鲁南根据地,消灭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12月初,一一五师师部由沂蒙山区转移到宁家圈地区,随行的中共山东分局党校约400名学员交由我“老三团”负责掩护(外调走访中了解到,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就是该分局党校学员之一)。12月7日夜,得到我军行踪情报的日军集中约6000人的兵力,分别由滕县、邹县、平邑费县等据点出动,企图在宁家圈合击我“老三团”。8日拂晓,在团团迷雾中日军向我发起突袭。此时,随团机关行动的只有五个半连队,敌我兵力悬殊,形势十分严峻。团长王吉文即令参谋主任孙光率团直及分局党校,由二营(欠六连,四连、五连各一个排)掩护向正北方向的四开山突围;三连、六连控制重山阻滞敌人,尔后跟进;团长、政委率特务连(欠一个排)、一连(加强五连一个排)、四连抢占东南高地苏家崮钳制敌人,并杀开一条血路,向东南方向突围。

我军乘一批批船只驰抵舟山定海沈家门港登岸。

苏家崮是一个长形山崮,标高498米,临到山顶有数十米高的陡崖峭壁,能上下通行的道路很少,山顶为较平坦的开阔地。当一连沿山顶前进时,日军也从对面登上山顶,在山顶中部小高地与我遭遇。一连连长立即率领一排向敌人冲击,但遭敌反冲击,连长牺牲。一连迅速抢占山顶小高地,与敌人对峙。日军随即以成倍的兵力反击,小高地得而复失。晒书台、崇圣庄、郑城各点之敌集中火力向我猛烈射击。

团首长见敌我力量悬殊,情况十分危机,当即决定利用东西两面对我合击之敌尚相距2公里的空隙,迅速突围。敌人发现我突围行动后,立即集中优势的兵力、兵器封锁我突围道路。

我一连(加强五连一个排)、四连为掩护团首长机关和团主力顺利突围,坚守苏家崮,钳制打击敌人。至中午,敌人在数次进攻失败之后,集中了更多的兵力对我疯狂围攻。一连依托山顶中部旧房残壁,同敌人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阵前日军尸体成堆。战至下午3时,一连大部阵亡。剩下的30余名同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有的在肉搏中抱住敌人跳下悬崖,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用刺刀和石块同敌人顽强拼杀,直至全部壮烈牺牲。在山顶北端的四连,面对越聚越多的日军,勇猛地冲入敌阵,大部分同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少数同志跳崖突围。

由于一连、四连的英勇顽强,成功地吸引和钳制了大部日军,向北突围的山东分局党校学员、团直及担任掩护的二营部分分队,安全突出了敌合围圈。坚守重山的三连、六连在给进犯之敌重大杀伤后,也成功跟进突围。

这一场血战,共击毙日寇少将旅团长河田槌太郎以下400余人。战后日军在郑城、白彦等处焚尸三天。我团伤亡重大,在苏家崮及周围战场找到的烈士遗体有118具;当时生死不明的有122人,其中大部分牺牲后被群众就地掩埋,少数受伤被俘后惨遭日寇杀害,还有部分伤员为当地群众所救,伤愈后辗转回到部队,也有少数突围后参加了兄弟部队。团政治处主任陈小峰突围中重伤倒地,仍鼓励同志们不怕牺牲,坚决完成战斗任务,直至牺牲,年仅25岁。作战参谋龙非,抗战初期中断在上海的学业,来到山东参加八路军。在突围中,他主动充当机枪射手,以精确的火力压制敌人,担任掩护,最后英勇献身。特务连副连长杨春雨的左臂被打断后,仍让战友把枪弹装好,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一场血战被写进1985年第十七期《红旗》杂志《永垂青史的爱国者之歌》一文。

舟山各界群众游行,庆祝解放。

我后悔年幼的我当时没去弄清那片坟地埋藏着无名烈士!

我庆幸在之后军地共建活动中参与了烈士陵园搬迁重建!

时空仍在回响。2003年,素有爱国爱党爱军优良传统的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党委政府准备重修烈士陵园,并把散落在山间各处的无名烈士坟墓迁进陵园,为烈士安个“家”。

驻地群众对“老三团”的深情依旧!消息一出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附近村的一位孤寡老人说“‘老三团’”烈士是为咱老百姓打天下牺牲的,不能让他们死后都没个着落!”老人把留给自己的一副棺材卖掉,把钱捐出来。还有一个农民听说后,卖掉家中的两只羊,跑了几里路到镇上捐款。

“老三团”爱民助民的优良传统依旧!“老三团”的新传人徐维春政委听说后,深受感动,一面带头捐款,一面向警备区领导汇报,又得到了时任舟山警备区司令员施中苏、政委孙荣正的鼎力支持,在全团官兵自愿捐款的基础上,部队又拿出一些钱,凑了10万元捐给烈士陵园,并资助了50名苏家崮小学的贫困学生。

舟山解放的相关报道。

现今,占地几十亩的陵园修葺一新,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肃穆静谧。那些散落山间的无名烈士墓都迁进了陵园安了“家”。当地百姓说迁坟那天,原本晴好的天气,在举行仪式前突然下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老人们说,那是老天落泪呢!

谁说不是呢!当年这些留下名字没留下名字的烈士,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幸福美好的今天,舍家撇业,舍生忘死,他们的风范,他们的品格,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壮举,不足以感天动地吗?但凡一个有良知的人,对他们能够忘怀吗?而我相信,散落在全国各地山岭间有名无名的烈士坟墓还有很多!

可以告慰先烈的是,现在国家把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在全国举行隆重公祭。

向您敬礼,先烈!人民不会忘记!

请您安息,先烈!祖国不会忘记!

舟山警备区军史馆内景。

今天的舟山市定海区沈家门渔港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作者吴殿举,来源东海民兵

Hash:bdc02e59316dde01f519c5c860310de29790611b

声明:此文由 合力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