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英雄!绍兴男子被剁成肉酱,千万人因此活了下来...

关注我们

作者丨陈树尧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们为保障国家安全

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

献出了宝贵生命

我们绍兴在明代也有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那就是姚长子

姚长子(1522~1554),明代山阴独山人,就是现在的绍兴市柯桥柯岩街道独山村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因家境贫困,稍大以后就在农村帮助一家王姓农户干农活作佣人。姓姚,名字无考,因身材高大,故里人都叫他“姚长子”。

01

明代嘉靖三十三年(1554),一股倭寇由诸暨流窜绍兴,直扑鉴湖、柯桥。当时姚长子正在场上打稻脱谷,见倭寇到来即挥稻叉只身与倭寇搏斗,因寡不敌众被擒。

倭寇残忍的用藤条穿贯他的肩锁骨,逼迫他作向导引路,姚长子佯装带路,取道柯山,翻越柯岭,把倭寇引到柯桥四面环水的一个叫“化人坛”荒凉小岛,并在沿途路上用当地方言密嘱乡人,叫他们拆除前后两座石桥,切断了倭寇的退路。

把倭寇引到荒凉小岛,倭寇看情况不妙,方知中计,自己已成瓮中之鳖。就愤怒的而用刀将姚长子砍死,并剁成肉块。倭寇在荒凉小岛被围困几天,没有粮食充饥,后来待官兵赶到,与村民们一起遂将被困的130余名倭寇全部歼灭。

02

乡人被姚长子的义举所感动,为其建立过姚长子墓,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张岱曾为姚长子撰写过墓志铭。可惜这个墓不知什么原因找不到了。

张岱丨姚长子墓志铭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乡里为纪念姚长子,将“化人坛”改名为“绝倭涂”,前后两桥分别命名为“得胜桥”和“万安桥”,并在“绝倭涂”上建造高6.5米之“姚先烈绝倭纪念碑”。

得 胜 桥

得胜桥始建年代不详,于咸丰二年(1852)重建。现桥头有文保单位的石碑,附近民居现已拆迁。得胜桥造型别致,气势恢弘,是一处较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遗存。

万 安 桥

万安桥,又名浪桥。桥上还刻有“乾隆三十三年建”、“此桥周迥,八面威风,通衢大路,古名浪桥。”、“万安桥”、“匠人孙其府造”等字样。

1937年6月,为纪念明代抗倭英雄姚长子,当时的国民政府建立了姚先烈绝倭纪念碑。碑通高约7.0米,碑身高6.5米,由碑身和平台两部份组成,碑底呈正方形。碑身坐北朝南,混凝土结构,上部南正面隶书阴刻:“姚先烈绝倭纪念碑”八个大字。

下半部正面嵌一太湖石,上刻有姚烈士遗像及“明姚烈士遗像”六个篆体字。碑下平台,周围用条石砌叠,露地高0.95米,边长5米。碑身北反面刻“明姚义士绝倭殉义事略”碑文。

03

后据有人考证,当年乡人曾裹姚长子被滐肉齑葬于鉴湖钟家堰之寿家岸。2011年绍兴市政府在整治鉴湖时,在鉴湖南寿家岸设立了姚长子纪念景区。

建立了“保国祐民”的石行牌及姚长子石雕像。姚长子右手紧握稻叉,左手握拳,双目怒睁,巍然屹立在鉴湖寿家岸边。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泡沫

你有更多关于绍兴的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欢迎投稿

一经采用,原创文章稿费奖励300元起

转载文章稿费奖励100元起

Hash:5c6d1c892f269dde002161854e039e0f1fe5dd86

声明:此文由 绍兴E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