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村浙江嵊州丨华堂古村,羲之故里翰墨飘香,右军墓前凭吊千年

浙江嵊州,华堂古村。

“书圣故里,翰墨飘香,”一眼就看到村口村牌上这八个飘逸的村秀的字,村牌一侧碑刻的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让我一下车就感受到嵊州金庭镇华堂村浓浓的书香气。

华堂古村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晋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是山东琅琊临沂)人,不堪官场倾轧,从会稽来到嵊州的金庭观(后厂村,现改名羲之村)隐居,后葬于此处,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分别是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王璠之、穆之和女儿王孟姜,初来金庭,献之16岁,操之11岁,金庭观距华堂村三里,王羲之离世后,四子王操之到华堂村,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也有说王羲之第26世孙王弘基始率族人聚居华堂,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王氏后代多擅书画,将书画悬于厅堂,其宅有“画堂”之称,后“画堂”易作村名“华堂”。

华堂村倚靠卧猊山麓,一条平溪江穿村而过,这条母亲河哺育着王氏后裔,瓜瓞绵延,生生不息。走上木板桥,平溪江边的马头墙倒影水中,如诗如画,平溪桥边的碉楼高高耸立。过木板桥是羲之广场,不同字体的“之”字刻于石板上,可见一前一后两个牌坊,前为“书圣牌坊”,后为“进士牌坊”,一左一右两个池塘,左为莲塘,右为荷塘,称为外双塘,成方形,种着荷花和睡莲,中有一石桥。村里还有内双塘,分别是墨池和鹅池。

外双塘的左侧是新祠堂,清中期建筑,是王氏宗祠的一部分,现辟为“羲之家训馆”,正中挂着王羲之的画像,两侧是王献之和王操之的画像,王羲之像的两侧是王氏家训: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有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金庭王氏自王羲之至今已有五十九世,王氏家训是王氏子孙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的。馆内挂满了古匾,正中挂的匾是“文章堂”、“曲江世系”、“启文堂”,还有“风同渭水”、“仰止风云”、“椿萱并茂”等不同朝代的匾额四五十块,俨然成了一个古匾博物馆了。四檐柱上的四大金刚的牛腿雕刻精致。

外双塘右侧的对面是大祠堂,系王氏宗祠,堪称华堂村最精美的古建之一,现存的建筑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是书圣王羲之后裔祭祖的圣地,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是为纪念王羲之第36代孙王琼夫妇而筑。第一进为门楼(慈节坊),,屋脊翘角,单檐歇山顶,正中有匾额“孝节王氏家庙”,背面是大明正德七年的“纯一不二”的匾额。进门楼一座三孔拱形雕栏石桥,非常精致;第二进为孝节殿,上挂“书道千秋”的匾额,大殿三面环水,栽荷养鱼;第三进为大殿,里面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牌位,两侧厢房围合。整个祠堂,祠前筑塘,祠内设池,池上架桥,楼池相映,古朴典雅,在宗祠建筑中独树一帜。新祠堂和大祠堂合称华堂王氏宗祠

走在华堂村的小巷中,你会发现有清澈的溪水在村中动物屋舍旁流淌,这是华堂村有名的“九曲水圳”,是500年前王羲之第36世孙王琼的妻子石氏太婆留给华堂人的宝贵遗产。相传在明初村子常遭水患,石氏太婆变卖自己的首饰和嫁妆请人从平溪江引进活水,平息了水患,如今,清澈的平溪江水依然流淌在许多人的家门口,流动的溪水涵养了一座村庄。

村中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前街和后街,这是村里的商业街,还有两条南北走向的上横街、下横街,构成了“井”字形的结构。如今前街和后街不再热闹,只有街口开着几家店铺。前街的最西面有前更楼,后街的最西面有后更楼,都是明代的建筑。“井”字形的中心原来北有神堂,南有戏台,现在古戏台还保存完好。

村里古宅众多,大多是明清民国的建筑,保存着比较完好的有居所堂、善庆堂、凝远堂、新一清堂、武桂堂、听讯堂和周岩旧居等,在前街行走的时候,我走进了周岩旧居,也走进了武桂堂,一是民国的建筑,一是清朝的建筑。

周岩是民国时期最后一任浙江省省长,去了台湾,他的旧居曾作过乡政府的驻地,后来被村民买走,现在被分割成多户人家,我走进了其中的一户,主人是72岁的王立忠,房子以木结构为主,木制的走廊很有民国的风格,家里的窗户都装着彩色的玻璃,地面是水泥的,有各种图案,这在当时是很时尚的,但是看上去已经很破落了。这令我想起临海市东塍镇岭根村民国时第一任浙江省省长王文庆的故居。民国一头一尾两位浙江省省长的故居,一是奢华依然,一是寒窗破落;一是后人仍居,一是物是人非。

与周岩比邻的是武桂堂,这是清朝的古建,门口站着一位92岁的王宝华老人,他很热情地欢迎我们来参观他的老宅,老人耳聪目明,说武桂堂是他爷爷建造的,爷爷是务农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起来的,老屋的牛腿精致但不奢华,木雕上的人物还有文革时被破坏的痕迹,木门上的木雕保存完好,可以感受到当时匠人精湛的手艺。像武桂堂这样的老宅还有很多,但像王宝华这样的老人却渐行渐远。现在政府很重视对古村落的保护,那些行将远去的古建也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离开华堂古村,我们特意去拜谒了三里之外的王羲之墓,宋《剡录》记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墓地四面环山,五老峰立于前,放鹤峰拥于后,香炉峰耸于左,卓剑峰峙于右。四面环山,当地的村民告诉我,现在东面叫炉峰山,西面叫大鼻头山,墓北背靠瀑布山,墓南面对油车坞(山名),宋时的山名与现在的称呼也变了。这儿是王羲之晚年隐居的地方,原来叫金庭观,这个村叫后厂村,现在叫羲之村。王羲之墓的墓道都是用石条砌成,墓道上有石牌坊,圆形的石墓周围有精美的雕刻,墓前有碑亭,中立墓碑,上书正楷“晋王右军墓”五字,背面有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建的铭文,但是字迹已模糊不清。前来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王氏子孙以华堂村为聚居中心,周围岩头、小坑、观下、济渡等十余村都有王氏后代,他们都以祖先王羲之为傲,走进古村,你时时能看见华堂人秉承着羲之遗风,用手中的墨宝将中华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走进华堂古村,你能闻到翰墨的飘香。

古村记编辑,图、文均原创于古村记特约作者:宁海葛劲松

欢迎关注古村记头条号(更多全国县市古村古镇关注微信号,请搜微信号:gucunji)

Hash:5b40879f964c357a54d008fbb619dc09a2c04c4a

声明:此文由 古村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