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老宅出过武魁、进士!西昌启动陈家大院文保修缮

点击“凉山日报”关注我哦

西昌市

有一座200多年历史古建筑

——陈家大院

在这里,

曾出过一个文进士、

一个武魁将军

2000年,

陈家大院被列为西昌文物保护单位。

一门两院,文武双全,

东院“将军第”,

西院“进士第”,

陈家大院曾是

当地显赫的“名门望族”。

大院建成以来,

陈家后人一直在居住,

是西昌规模最大的传统院落式民居。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陈家大院部分建筑或垮塌或被拆除,最终保留下来一部分。

▲陈家大院。

陈氏后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一直保护着古宅,还曾凑钱保护维修过。曾有人愿意用一辆小车换老宅一扇精美木雕花窗,被他们断然拒绝。“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我们有义务保护好,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今年2月4日,西昌市正式启动对陈家大院的修缮。2月17日,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整个大院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抢救性修复。预计在半年后,这座历经200年风雨的老宅将焕然“重生”。

现场

200多年历史古宅启动修复

10余代人在此居住

据了解,西昌在汉朝时期称邛都,是川滇线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位于川兴镇的高山堡,是西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庄之一,陈家大院就坐落在这里。

2月17日,望着正在修缮的陈家大院,74岁的陈氏后人陈德康老人有些感慨:“我在大院里住了70多年,对这里很有感情。现在看到大院得到修复,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我心里很高兴,这样能留住历史乡愁。”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大院主要由两个对称的四合院和前后两个庭院构成,建筑古朴典雅。大门处撑着木柱的石墩上,雕刻着古代吉祥物麒麟的图案,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走进大门,穿过小天井,再上3个石阶,走过中门,便是视野更为开阔的大天井。

房屋内部均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正房一楼一底,比两侧的厢房要高大得多。四合院内,楼阁和厢房有几十扇花窗,图案各异,雕工精美,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给人很强的视觉享受。不过,老宅的门、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陈家大院的厢房。

陈德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陈家大院曾经很辉煌,在西昌当地也很有名气。“我们这个大院,曾出过一个文进士、一个武魁将军。”陈德康等陈氏后人介绍,这座古宅有200多年历史,已经有10余代人在大院里生活或居住。

历史

东院“将军第”西院“进士第”

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陈家大院建于清朝乾隆时期,距今已有200余年,是西昌川兴镇高山堡古村里显赫的“名门望族”“进士第宅”。一门两院,文武双全,东院“将军第”,西院“进士第”,为清代武魁陈其纲及其弟恩进士(贡生)陈其纪的宅邸。

资料显示,陈氏家族在高山堡的时间不算最久,但其灿烂的家史,却在当地首屈一指。

陈氏先祖陈文,是福建福州府清县人,于明朝作为一名武官,被派往边陲邛都驻守防御,年老退役后,定居高山堡。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即陈学诗一代共有两子,长子叫陈其纲,次子叫陈其纪,前者是武魁,后者是进士。陈学诗擅长经营,为一方富豪。

以后数年,陈氏家族仍然人才辈出,例如咸丰时期出现了陈时亨将军。

“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陈家后代曾搬出去住。陈家大院被当作公共食堂和养老院用。”陈德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后来因为许多历史原因,陈家大院部分建筑或垮塌或被拆除,最终保留下来的就只有目前的部分。“曾经最辉煌的时候,陈家大院总占地20亩左右,住有200多人。”目前,陈氏后人有上百人,村里有几十人,“每年7月,我们都回到这里祭祖,每年也会在这里团年,最多的时候要坐10多桌人。”

大院建成以来,陈家后人一直在居住,是西昌规模最大的传统院落式民居。

2000年,陈家大院被正式公布为西昌市文物保护单位。曾有专家发表论文称,陈家大院是西昌古建筑文化的瑰宝。大院主要由两个对称的四合院和前后两个庭院构成,建筑古朴典雅,环境依山傍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对该地区民间建筑和民族文化水平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

▲陈氏进士民宅为西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

有人愿用一辆小车换一扇花窗

被后人们断然拒绝

“由于陈家后代都已分散到各地,加上经济能力有限,无力将陈家大院完整修缮。”多名陈氏后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前,他们一直担心大院坍塌消失。尽管如此,陈氏后人也在尽力修复大院。

陈氏后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前年,他们陈氏后人凑钱,请来工人对老宅进行了维修,“这次维修持续了半年多。由于财力有限,也只能进行小修小补。我们也希望政府出资修复,恢复它曾经的辉煌,让陈氏后人永远记住陈家大院,也让世人记住这段历史。”

陈德康妻子张玉介绍,这么多年来,陈氏后人一直尽力保护着大院。曾有人愿意用一辆小车换老宅一扇精美木雕花窗,被他们断然拒绝。“以前,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大院的石碑、花窗等,但都被我们制止了。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我们有义务保护好,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陈家后人站在陈家大院内。

▲陈家大院内的碑文。

张玉介绍,去年以来,高山堡启动了拆迁安置工作,目前当地很多民居已经拆除,但是陈家大院得以保留,并在今年进行修缮工作。“由于政府要对陈家大院进行修缮,他们住在里面的二三十户人已经搬出大院,政府给了相应的安置和赔偿。”

红星新闻记者在修缮现场看到,老宅庭前院后都做了保护措施,揭下来的青瓦、椽木、雕窗被一一标号记录,保存起来,留待后用。

▲正在修缮的陈家大院。

进展

今年2月修缮工作正式启动

半年后老宅将焕然“重生”

红星新闻记者从西昌市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来,西昌市一直在开展对陈家大院的保护管理工作。

春节过后,西昌市川兴镇高山堡乡村振兴文旅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打围施工。该项目距离西昌中心城区约7公里,项目以陈家大院文物保护性修缮为基底,以创新驱动引领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整合川兴镇优势文旅资源,为川兴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构筑新地标,打造西昌最美“东大门”。

据考证,高山堡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多姓聚居的古老村落。“苏巫陈、尹周罗、傅伍郑”9姓人,亲如弟兄,聚族而居。高山堡9姓人始祖,原籍多为江南福州府或苏州府,在明朝初年“以武力定天下”“广疆宇”,开发滇蜀政策背景下,他们从军来到建昌(古时西昌)。高山堡原有建筑多为明清风格的木架构土坯小青瓦房屋,房屋密集,自成四合院落。

负责陈家大院文物修缮工程项目的现场负责人谌立春介绍:“2月4日,陈家大院修缮正式启动。在启动修缮之前,项目建设方以及建筑设计方、文管所工作人员等,对大院进行了详细的文物踏勘,把大院底子摸清了,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材料、雕窗工艺、墙体砌筑材料等。根据大院的历史风貌进行修缮方案设计,并按照设计图纸进场施工,力争一砖一瓦都做到原汁原味。”

据悉,该项目估算总投资约6.8亿元,包括陈家大院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现有的古村落、戏台、文昌宫、碉楼、东侧生态田园景观打造,市政道路、水系建设以及文旅产业开发,包含温泉民宿、度假客栈、特色商业街区、地下停车场、温泉冷泉体验区、陈家大院社区活动中心、康养居住等。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6.80亩,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用地面积27639.65平方米,北区陈家大院整治工程总用地面积30226.12平方米。

▲高山堡乡村振兴文旅项目效果图全景,陈家大院位于左侧。

根据修缮设计方案,陈家大院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抢救性修复。房屋整体结构和材质都会保持原来的模样,一些破损的窗户、门柱、房梁等,也会按照曾经的历史资料图片进行还原。

▲陈家大院修复效果图。

据了解,该项目分两期进行,今年9月30日前,将完成陈家大院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届时,这座历经200多年风雨沧桑的清代老宅将焕然“重生”。

内容来源│红星新闻

主编:蒋映春

编辑:沙莉

内容推荐

正在公示!凉山西昌入选国家级制种大县 垃圾分类来了!西昌投入4000万元,年底完成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更新 四川2021年科创成绩单出炉,凉山这家单位获评先进

【凉山日报新媒体出品】

Hash:f02cff4713bc01127891479e267918c2fb4f9c27

声明:此文由 川渝本地消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