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座魅力绽放的“帝师之乡”,探人文历史,寻先贤遗风

淮河支流、涡河北岸,

有座看起来平平凡凡的小镇,

它曲折的历史上可追溯到西汉

展现出丰富而又精彩的

蚌埠历史文化风貌。

千年古镇,帝师之乡

来到蚌埠怀远,说起龙亢镇,当地人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纠正外地人的发音:“龙亢”的“亢”不读“kang”,而读“gang”,意为龙的颈部。

从龙亢镇名两千多年不变这一点上,就不难看出其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东汉初年桓氏祖孙“三代御先生,五代帝王师”的传说,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

龙亢镇俗名上集,历史悠久。它处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涡河北岸,水运方便,经济发达。

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龙亢县。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广德为龙亢侯,龙亢为侯邑。

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各朝代,龙亢在这段长达一千两百年的时间里,除隋朝一度撤县外,其余皆为县治所在。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置龙亢郡。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龙亢设二衙,即龙亢分县。

民国年间龙亢设区,抗日期间(1940年—1941年),新四军在龙亢设淮上办事处(行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亢设区、镇。

龙亢留存着大量的历史古迹

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桓傅故里坊、桓公墓、龙亢古城遗址

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古象牙化石等……

都为这座千年古镇增添了光彩。

桓傅故里坊

桓傅故里坊位于怀远县龙亢镇涡河北岸,是后人为纪念东汉经学大师、太子少傅桓荣所建的石坊。

龙亢是桓荣的故乡,传说其故宅在城隍庙处。后人为纪念他在积善门南建一砖坊,上镶有砖刻阳文“桓傅故里”四字。明万历四年重建,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修。1955年筑涡河大堤时被拆,1984年按原形重建于涡河左堤内脚。

桓公墓

桓公墓位于龙亢镇关庙村唐庄东南200米处,是桓荣家族墓。墓共两座,南北排列,俗名双崮堆。南墓葬长80米,宽50米,高8米;北墓长50米,宽40米,高6米。

1982年8月经怀远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亢古城遗址

位于龙亢镇西北的龙亢古城,又叫柴王城霸王城土城周长约为2.5公里。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柴荣率兵攻伐南唐(今寿县地),路过龙亢,筑城以屯兵。直到现在,东西两侧的旧迹仍依稀可辨。

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

龙亢镇新龙大街南有条小巷,当年的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就坐落在巷内的一座小院里。该纪念馆结构为两进一院,南院立国耻碑一座,另有石碾石磨各一座,北院立彭雪枫骑马雕像一尊。

古象牙化石

1978年冬,龙亢北周王村在挖电灌站引水沟时,挖出一只象牙化石。1984年3月,双龙新河西龙亢窑场内挖出一只古象牙,长约4米,重175公斤。化石已断为数截,存于怀远县文管所。

龙亢不仅有悠久的历史、

璀璨的人文环境,

还有美味的特色小吃~

泡条馓子

泡条馓子是我国北方人喜爱的油炸面食,在怀远县龙亢已有千余年历史。虽不能说是独家生产,但外地罕见。

根据传统习俗,妇女生孩子要向娘家报喜,娘家人来送“奶糖礼”,又名“妈头礼”,以泡条馓子为主要礼品,外加红糖、炒米等物。龙亢泡条馓子出名,周围数十里的群众每逢送奶糖礼必到龙亢购买泡条馓子,因此生意兴隆

龙亢辣汤

辣汤是怀远龙亢的地方小吃,因风味独特,当地有“不喝辣汤,白来龙亢”之说。

龙亢辣汤相传出自汉经学大师桓荣之手。桓荣是齐国齐桓公的后裔,强秦灭齐,祖上逃难到龙亢。他为了不忘求学创业的艰辛,告诫子孙传承桓家俭朴家风,烧制了一种可以充饥御寒的辣汤,寓意“不忘贫穷,不忘龙亢”。

龙亢辣汤的原料是面粉、千张、粉丝海带、大葱、生姜、虾米花生米、辣椒、大料等共10味,以猪骨头或老母鸡煮汤,民间亦称“十全大汤”。既辣又香又鲜,喝过后细细品味,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受。

信息来源 / 蚌埠文化旅游新媒体中心

悠悠历史、美美乡景,

牵动对往昔的回忆。

让我们穿越龙亢两千多年的时光,

感受深厚的文化积淀~

Hash:b3fd28235074411ad5cfc7be15a2901527c7f97a

声明:此文由 最怀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