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十大古街区隐藏了多少秘密?(组图)
天水在线微信公众号
本文图片摄于2015年3月15日
一、枣园巷历史文化街区
(枣园巷)
(枣园巷)
(枣园巷)
枣园巷,民国年间称“东团巷”、“荣誉巷”,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其名“枣园巷”。该街区位于小西关城,伏羲庙西侧,面积2.1公顷。枣园巷是传统的街巷民居,街巷格局和古建筑保存完好。在使用性质上以居住为主,保持安静宜人的生活居住氛围。
1、枣园巷6号:该院为马家宅院,清代建筑,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枣园巷11号:该院原主人姓宋,是商宅,往日商队如云。
3、枣园巷15号:该院为孟家院,清代建筑,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小巷道历史文化街区
(小巷道)
(大巷道)
(士言巷)
(伏羲路96号院)
该街区位于伏羲庙东侧,作为伏羲庙外围的历史环境加以保护,面积1.4公顷。
1、士言巷4号:清代建筑,为一代天水儒尊任其昌宅院。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任户部主事。后返归故里,全身投入天水教育。该院落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士言巷5号:该院为任其昌其子小任山长任承允故居,任承允光绪甲午(1894)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后归故里继承父业,主讲秦州、陇南书院,培养了冯国瑞、邓宝珊等天水名流。
3、大巷道5号:清代建筑,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4、伏羲路96号院:明清建筑,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三、三星巷历史文化街区
(三新巷)
(三新巷)
(三新巷)
(赵家大园)
三新巷,原叫“石头巷”,后以荣氏企业“茂新、福新、申新”三大企业为名,改成“三新巷”,由于口传或笔误,现称“三星巷”。该街区保护区位于古城墙遗址以南,聚宝盆以东,由自由路以北的三新巷两侧和自由路、三新巷路口东南部地区组成,面积2.65公顷,绿化良好,古建筑保存完整,使用职能以居住为主。
1、三星巷9号:明清建筑,为清代武举赵子培故居,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2、三星巷11号:明清,为清代武进士张珍故居,张珍因战功显赫,被朝廷赏一等侍卫,二品顶戴,封定国将军,誉满桑梓。新中国成立后拍卖给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成为荣氏企业在秦州的办事处,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3、三星巷16号:清代建筑,为董家大院,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三星巷25号:宋代建筑,为宋代抗金名将张俊府。字伯英,与岳飞、韩世忠合称南宋三大名将,所部称张家军,官至郡王,后与秦桧造成岳飞冤案,成其不光彩的一页,死后追封循王。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5、三星巷39号:清代建筑,为葛家院,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三星巷41号:清代建筑,为萧家院,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三星巷49号:明清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8、三星巷51、53号:清代建筑,为民主革命者葛霁云故居。为中共早期党员,西北地区党的负责人,也是甘肃籍第一个共产党员。
9、三星巷67号:明-清建筑,为西厢张氏张和故居。张和,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创建秦州诗社,有《绍香堂诗草》留世。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0、解放路74号:明代建筑,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赵氏天水堂。
11、飞将巷9号:明清建筑,飞将军李广故居,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12、赵家大园3号:清代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13、赵家大园4号:明代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四、育生巷历史文化街区
(育生巷)
(育生巷)
(育生巷)
(务农巷)
(忠义巷)
(忠义巷)
(白家大园)
(务农巷)
育生巷,原名“张家巷”,清同治年间改为“三阳巷”,光绪年间改为“二郎巷”,后取世英先生为巷名,便为“育生巷”,是西关片区面积最大的历史街区,该街区位于育生巷两侧,包括解放路以南,南民路以北、忠义巷以西、务农巷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面积6.4公顷。该区古建筑分布广、文物古迹众多、街巷格局完整,是目前西关乃至天水古城内保存较好的历史街区。用地性质基本以居住为主。
1、育生巷14号:清代建筑,已批文物点,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2、育生巷28号:明清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3、育生巷42号:清代建筑,为张氏民居,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育生巷43号:清代建筑,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育生巷56号:清代建筑,为张氏民居,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育生巷60号:清、民国建筑,为张氏民居,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务农巷2号:明清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8、孙家大院12号:明代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9、孙家大院16号:清代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10、孙家大院17、18号:清代建筑,为王家院,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1、忠义巷6号,始于元代至清代,忠义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忠义巷26、28号:清代建筑,为邓家院,26号院为邓宝珊将军出生地,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3、忠义巷42、46号:明清建筑,聂家大院,富商;46号院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14、白家大园13、14号:清代建筑,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澄源巷历史文化街区
(澄源巷)
(澄源巷)
(澄源巷)
(澄源巷)
澄源巷,自哈氏一族入住以来,回汉两个名族融合的故事一直流传,于是此巷又叫团结巷,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澄源巷。该街区位于澄源巷北段西侧,北接原城墙遗址,面积较小,仅0.7公顷。但院落、建筑保存完整,是西关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规划使用职能以居住为主。
1、澄源巷11号、13号、15号、17号:清代建筑,为哈锐故居。哈锐为光绪壬辰恩科进士,先后在京任刑部主事,四川等地知县,为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回民翰林公。辛亥革命后,走实业救国之路,开创甘肃民营工业先河。该组院落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澄源巷21号、23号、42号:明-清建筑,为张庆麟宅院。张庆麟为咸丰庚申科进士,曾任河北广平县令,归故里后,因“品行高洁、乐善好施、济危扶困”而名著乡里,秦州人尊称其门为北门张氏。该组院落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澄源巷28号:明代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4、澄源巷88号:明清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
六、自由路历史文化街区
(自由路)
(自由路)
(自由路)
位于交通巷以东,解放路以北,自由路以北、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紫线划定保护面积3.3公顷。保护范围包括陕省会馆、山西会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1、自由路2号、91号:清代建筑,为刘永亨故居,刘永亨为光绪三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官至户、工部侍郎,总督仓场侍郎。善书法,工楷书。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兰州求古书院山长。该组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自由路12号:清代建筑,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自由路14号:明清建筑,现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已批文物点。
4、自由路45号:清代建筑,为汪家院,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自治巷历史文化街区
(自治巷)
(自治巷)
自治巷,旧名下河里,最早是一片洼地,后又名和平巷。西厢张氏早年分家时,长房住下河里,随着城市的扩建,下河里不再是河滩湿地了,或因张氏长房创业自治,或因河滩居民自治,便名自治巷。该街区位于解放路中段以南。紫线划定保护面积5.09公顷。
1、自治巷44号:清-民国建筑,为吴鸿宾宅院。吴鸿宾,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吴鸿宾和天水籍热血青年葛霁云、岳跻山、王承舜等20多人在北京投身革命,成立了天水学会,创办《新时代》季利,宣传革命思想。随后在李大钊等人影响下,于1926年在北平大学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彭真、张友渔等同学共事。后来成为我党西北的重要力量。首任兰州市市长。该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自治巷57号: 明-清建筑,为张深世孙张焕斗故居, 张焕斗,字敬褆,秦州“西厢张氏”世序78世、迁秦19世。光绪十六年(1890年)乡试中武举。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武进士,任甘肃新编陆军二标管带。民国二年(1913年)解职返里。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白朗乱秦时,总领民团协办,防卫于城防。白朗军撤走后,北洋军以少将衔敦请其复职,张焕斗一再推辞坚不受任。该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自治巷59号:明-清建筑,为张裕故居,张裕(1842--1905年),字顺侯,秦州“西厢张氏”乐善之长子。世序78世,迁秦19世。世居59号院。同治元年(1862年),举孝廉,同治年例举入仕,任职宁夏训导,训导任上有政绩,擢升为奉政大夫,五品同知至终仕。其时为秦州名士,师道尊严,身行重教,博得陇南书院山长任士言之称赞,说:“师表善行,书院楷横。”其故居为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建造。该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自治巷61号:明-清建筑,为张深故居,张深,秦州“西厢张氏”世序73世、迁秦14世祖,世居下河里。清乾隆六年(1741年)中举,迁四川凉州千总,任上恪尽职守,剿匪平叛,足智果断,勇猛无比。知府视为将才,奏请擢升为守备之职。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平叛有功,授广威将军,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因患病去职返乡,以四品广威将军衔终仕归里。该院落现为秦州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石家巷
(石家巷)
(石家巷)
石家巷在天水伏羲庙东南角,原叫尚武巷、爱武巷,后因天水名人石作瑞而得名。
石家巷1、2、3、4、5、6号,建新巷5号:清代建筑,为石作瑞宅院。石作瑞,秦州人,其大约生活在清乾隆初年(1737年)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之间。祖居秦州区关子镇东南朱槽沟村,世代为农,耕读传家。后其先祖移居秦州城西关,以斗行(经营粮食)为业,相继为朝廷代筹粮饷军需,遂实家业。后被朝廷委以四川任知县。初任川北清溪县令;后任彭县县令。于乾隆十四年(1788年)擢升永宁道道台。后平西康廓尔喀叛乱,朝廷赐“顶戴花翎”。不久遂升为四川建昌道道台。乾隆六十年(1795年),达州(今达县)又生变乱,乾隆分派石作瑞总管军需。他刻苦勤劳,“在任上督察防守器械,储备粮草。并兼安抚收容难民,为稳定社会秩序尽力做事”。故此朝廷授以按察使衔。后蒙不白之冤,查之无过,官复原职,调任赞参军营,协助军务。后任永宁道道台。朝廷念其功德,曾赏金五十两。他悉数捐献桑梓,以作天水伏羲庙修缮之资。相传石作瑞为乾隆义子。其子石钧勒嘉庆十二年为石作瑞曾立墓碑,其文曰:“大清诰授通仪大夫,历任四川永宁、建昌、川北道兵备道加按察使衔,石作瑞墓”。石作瑞清廉为官,勤劳刻苦为政,曾有德于蜀地人民。后因积劳成疾,逝世于官邸,享年70余岁,后葬于秦州城西南赤峪河畔。该组院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共和巷
(共和巷)
(共和巷)
(共和巷)
共和巷原名明德巷、东仓巷,因纪念孙中山民主共和黄铖秦州起义而得名。相比西关的巷道,共和巷处于现代楼群中。
1、共和巷31号:明代建筑,据传在清康熙年间是吴贞、吴良两位将军的故宅,曾被称为“将军府”。后张氏先祖买来,其后张直忱先生就住在这座老宅子里。辛亥革命爆发后,张直忱先生从此巷走出,第一个剪掉了束缚了一个民族近300年的辫子,让天水这个古老的城市沐浴了民主共和的微光。
2、共和巷33号:清代建筑,为冯国瑞故居。冯国瑞,为甘肃文化史上一位颇多建树的学者、诗人。在文学、诗词、历史、考据、金石、文学以及书法艺术都有颇深的造诣和令人瞩目的成就。该院落为天水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忠武巷
(忠武巷)
(忠武巷)
(忠武巷)
忠武巷原名周家巷道,系澄源巷和自由路周氏发展壮大后迁入东关,居住一巷,便命名为周家巷。后因纪念周务学,以其带领的忠武军取名为忠武巷。
忠武巷13号:明清建筑。虽然现在的13号院被现代的零星建筑分割的失去了后存的风味,但天井中有一株树,主人称之为乌龙柏,植物学中称大叶低丁香。一逢花季,扑鼻的花香溢出小院,洒满巷道。这株树盘曲环绕与天井之上,如蛟龙飞舞,别具一格。院内有两株沙枣,沙枣树源自沙漠干旱的西域,天水并不常见。 (资料来源:天水市名城办)
来源:天水在线
Hash:9bdf365d16a31dbb2654c074813a46c662c17652
声明:此文由 天之水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