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革命烈士在义乌这座陵园长眠 旁边就曾是战场 至今弹痕累累

何卷松是义乌吴店革命烈士陵园的陵园管理员,他已经年迂七旬!

革命老区吴店:以抗战“小延安”著称

“吴店是革命老区,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根据地。”提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何卷松显得很激动,那段火热的历史,他烂熟于心。

抗日战争时期,吴店是中共义乌县委和中共金属特派员常驻地,党组织坚强,群众觉悟高,素以抗战“小延安”著称。

1940年义乌县委机关从稠城石鼓金、柳村一线转移到吴店,县委书记江征帆住在和平村吴采贤家,在吴店坐镇指挥。

“为什么县委机关驻扎在吴店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何卷松讲道:“老区人民群众基础好,老党员多。”和平村解放前入党的就有29人,参加第八大队的有36人。

毛主席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众多革命者为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吴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上溪镇吴店塘西桥边。原建有吴店烈士墓,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义乌市政府和上溪镇政府扩大征地面积2亩,扩建主体工程包括11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塔)和可容纳千人以上的陵园广场。墓地附有中共金属地区特派员陈雨笠、金萧支队八大队大队长吴莆新等同志墓。

烈士陵园中长眠着36位革命烈士,其中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有10人,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有18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有2人,新中国成立后为消灭残匪而牺牲的有3人,其他在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因公牺牲追认为烈士的有3人。

战火纷飞的年代:英雄前赴后继

跟着何卷松的步伐,记者来到一座建于1966年1月的丰碑面前,具有年代感的黄色背景、火红的太阳、红色的五角星,似乎把我们拉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丰碑的背面,刻着几排大字:怀念先烈献身革命,激励后人振兴中华,学习英雄无私无畏,继承遗志为国为民。

陵园不远处,就是塘西桥,这正是金萧支队第八大队塘西桥战斗的所在地。“他们就站在这个位置,击毙了不少日本兵。”何卷松指着前方的塘西桥说道,由于树木的掩护,加之地形在高处,敌明我暗,的确是打伏击战的绝佳地。

1944年5月9日上午,40多个日本鬼子从义亭据点出发,到吴店一带村庄抢劫。八大队大队长王平夷估计日本兵在吴店吃过中饭后会途经塘西桥返回义亭,遂决定在塘西桥打一场伏击战。下午2时左右,日本兵携带抢掠来的粮食、物资,出了吴店村,大模大样地向塘西桥而来。当敌人先头部队走上桥面,第八大队指挥员打响了伏击战的第一枪,紧接着长枪、短枪、机枪一齐开火,杀得敌人鬼哭狼嚎……塘西桥战斗持续了5个多小时,消灭20多个日本兵,缴获一匹战马和一批枪支弹药。

往前走上几步台阶,映入眼帘的,是塘西桥战斗纪念碑,碑的背面,记录了塘西桥战斗经历以及牺牲的革命烈士。

在何卷松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烈士墓前。只见墓分前后两排,共4座烈士合葬墓和1座烈士单人墓,墓碑上有40多位烈士名录。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听何卷松讲述吴琅寿、吴戈江(吴璀献)、吴璋、吴子明四位烈士代表的英雄事迹。其中最年轻的烈士吴戈江时年仅22岁。吴琅寿也在27岁那年,在金东区山下施村与敌战斗中为抢救战友牺牲。

吴璋曾任义乌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一家三人都参加第八大队,1929年,他在椒峰小学任校长职务,在他的影响下,椒峰小学10多位学生走上了革命队伍。

吴子明牺牲于河南永城淮海战役,被华东军区追认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

据悉,吴店烈士陵园现为义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有几千人前来陵园扫墓。

Hash:1e0b2b6cd7db5fde712bb804080b0f1a441fe0df

声明:此文由 印象义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