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Jerusalem(上)
生命也许是
无法以一己之力而成功的完满
而被上帝创造出来的
好比花
就算将雄蕊和雌蕊聚集
也不足够
生命本质上 就怀有重要的匮缺
从他者的存在 而获得完满
而他者 你可以理解成亲情 爱情
抑或 信仰
一
以色列,曾经是一个在中国人世界里太过陌生的国家,陌生到多数人并不知道它在这个星球的哪个位置,也不知道它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毕竟因缺少直接接触所以我们很难与之建立起情感联系,它只是一个位于世界彼端的小国,人们或许告诉过你应该关注它,但你并不知道为什么应该关注。它像一个天外名词,令我们除了知道,一无所知。
以色列,常常占据新闻头条并被时事评论员提及,你可能通过媒体、《圣经》或学校对以色列有所了解,但你若去过,那么你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就一定会有别于同龄人,因为他们对以色列的印象主要来自于新闻报道。对于我而言,原本觉得能在40岁前踏足这个神奇国度,就已经满足。2015年,原本的旅行计划是伊斯坦布尔或印度探访其一,却歪打正着地飞向了一直向往又不敢想象的圣城耶路撒冷。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冥冥机缘的话,我想以色列之旅本身就是。
旅途的惊奇从登机便开始呈现。由于长期的国家安全问题,以色列航空是全球唯一在客机上配套反导弹系统的航空公司,登机前旅客所接受的询问和安检简直等同于一次领事馆面签,比如工作人员会问你:“确定行李都是自己的吗?有没有人给过你什么东西?”这么问的目的是一旦搜出你箱子里有违禁物品,便不能否认那是你的东西。因为我的护照上有土耳其签证,众所周知这两个国家有很深的矛盾,所以我被盘问得非常严格,形同政治审查……由于很多中亚、中东国家没有向以色列开放领空,所以我们的航班需要绕一个大大的弧形。
这趟漫长飞行给人最大的印象、也最不同于其他任何航班的是——几乎没有旅客玩pad、看杂志电影或闲聊,更多人在办公、写作和读书!整个机舱让人错觉置身图书馆,算是切身感受到了犹太人对知识亲近已然融入生活。我自问,是怎样的原因让犹太人没有“娱乐精神”呢?也许是千年来时常处在颠簸流离的逆境中使得这个民族想要生存必须依靠智力,所以形成了犹太人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吧。
所幸,我马上可以亲自去求证了。飞机越往西飞时差越早,窗外天开始亮了,感觉时空倒转,感觉飞向光明。
以色列,单单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君王和现代的战役。然而,该国历史远远不止《圣经》里的传说或报道中与邻国的冲突。以色列是一个浸淫现代文化,又凭借其一个个城镇名字就能勾起人们对圣经时代记忆的国度。以色列虽小,却有着发达的科技水平和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这个年轻的民主国家不可思议的在困境中得以幸存并走向繁荣。
以色列是信仰之都,特拉维夫是行政首都,耶路撒冷则被誉为“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城”。虽不信三教,但年少时就读《圣经》、读基督教史的记忆让我对这个国家充满好感。以色列是中东少有的民主国家,当地人告诉我政府对信仰是持自由态度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境内分区居住相安无事,在这个人口组成极端多样性的国家,近年来极端事件是极少数的,大部分时候,居民在这里享受的是美味的珍馐、美丽的海滩、热闹的夜生活和艺术的海洋。
通过切身的观察,我感觉过往国内新闻对当地宗教迫害、恐怖袭击的报道实在是过于妖魔化了。应该说,从进入以色列境内旅行的第一天起,我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长期以来,我居然相信媒体报道,把以色列看成一个特别战乱混乱骚乱的落后地区。直到我亲自感受到了这个百业兴旺的国家社会文明、科技发达、民风善良、人民富裕。才明白听闻为虚、眼见为实是个多么朴素的真理。此刻,我甚至感到自己有责任基于所见和理解来纠正一些错误信息。为以色列辩护——我到过西欧,知道什么是发达国家,可以说,呈现在我眼中以色列,无论从社会富裕程度还是人民素养,丝毫不逊西欧,完全就是一个发达国家的样子。
按照我们传统的观念,富裕必然是少数人残酷剥削多数人的结果,但事实是,以色列主要靠全民创业提高就业率和整体经济活力,而大商人们主要靠钻石贸易、金融流通和高科技成果出口积累财富,并不对当地人民构成压迫勒索。相反,遍布全国的“基布兹”(Kibbutz)集体农场(根本理念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人平等”)已经基本实现了共产主义。
需要提出的是,因为历史、文化、信仰、体制和人民受教育程度的巨大差异,虽然宗旨差不多,但以色列的“基布兹”农场完全不同于我国曾经推行过的人民公社。参观后我甚至认为,共产主义这个东西,只有在以色列和北欧有可能实现,除此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实现。这不是经济水平和教育的问题,是文化属性和历史基因及地理环境决定的。
要不怎么说呢?除了建立在良好秩序和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共产主义”,这片崇尚信仰与自由的狭小土地上还妥善保留了各个文明的足迹——从拥有5000年文明的米吉多古镇,到陈列在特拉维夫博物馆的各种现代艺术家作品,再到冠绝世界的农业、生物制药和新材料技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汇造就了以色列的繁荣,犹太人用他们的智慧启迪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以色列,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二
加利利地区,拿撒勒
以色列北区一个小镇
圣母玛利亚的故乡,耶稣幼年生活的地方。
《圣经》中记载,耶稣基督曾多次在拿撒勒显示神迹,如将水变成酒,把五饼二鱼变得可供千人食用等,小镇处处留着传说和圣子显灵的遗迹。值得一提是目前的拿撒勒城有一部分是穆斯林的“占领地”,这多少会让人感觉有些违和感,在这种设身处地的情景下开始有点理解基督教和穆斯林教为何常年征战不休了,自己老大的发祥地被异教徒占着,不夺回来心里总是不舒服的,或许这也是这片土地成为历史上百战之地的原因之一吧。2000多年前的神迹早已幻化,如今的拿撒勒既是圣地,也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小镇,居民友好而幸福,他们以耶稣的“老乡”而自豪着。
听当地一位穆斯林大叔讲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古兰经》的故事,感觉和《圣经•旧约》基本是一回事嘛。区别在于伊斯兰教认为唯有真主阿拉是神(也就是基督教里的耶和华),耶稣是真主派到人间传达真理的一位先知,玛利亚是神指定的诞生耶稣的一个“代孕工具”;而基督教奉耶稣为救世主、圣子,玛利亚为圣母,把耶稣提到了和上帝同样的高度,相同的人在两教中有不同的地位和定义。伊斯兰教认为上帝为了救耶稣、惩罚告密者,所以用神力把犹大变成耶稣的样子使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十字架上的人是叛徒犹大而非耶稣,十字架是罪恶之物。这个分歧就大了,十字架在基督教中可是救赎和希望的圣物,被钉的耶稣用他的苦难救赎了人类的罪,是以己之身救天下之苦——这是基督教的核心理念之一。同一个象征物,两教给出了势同水火的解读。到底孰是孰非,我很困惑,也无法做判断。
深深体会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余,也只有感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真是无以言表的神奇,以同一件事情,同一群圣贤为基础原型,在不同种群人类的传扬和发展下竟衍生了截然不同的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宗教,而信仰同一个上帝的信众对同一事件的解读产生出的智慧及导致的分歧,竟引发了人类历史上延续千年至今的战争和对抗,两个伟大的宗教互相斥对方为异端,打了几千年,真感觉是人类之悲,让我不解的是,为何他们共同的上帝,要眼睁睁看自己子民互相残杀,莫非这是上帝对人类的考验?是上帝让人类在残杀中悟出因信得救、天下大同的真谛。
这些问题也许已经超出我的认知范围,由此我只能再次感叹正统宗教的博大精深和伟大。我们是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神的奥义。或许就根本没有神,你看,智者如释迦牟尼也说,他是人,不是神。
拿撒勒有一座著名的“天使报喜堂”,《圣经》记载天使降临告之玛利亚,她将受孕圣灵产下圣子,故事便是发生在这里。这座教堂内处处体现着世人对圣母的崇敬,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由世界各国不同民族创作的十几幅圣母相,每一幅的精美无比。碰巧遇到的宗教仪式更是让人近距离感受到赞美诗的乐律之美。宗教催生了艺术、艺术渲染了宗教,西方的艺术多半出自宗教,这是毫无疑问的。
除了艺术,宗教还给予人们行为准则。位于加利利湖西北岸一座名曰“八福山”的高丘,一直是基督教圣地,此处是2000多年前耶稣面对几千名信众布道的道场,讲道的主要内容是“论八福”,即著名的“登山宝训”。后人在耶稣登山讲道的遗址修建了八福教堂——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我想不管信仰如何,这些话体现的是普世价值。
从八福山下来后,看到一条清澈静谧和小河,能在以色列这样干旱的国家遇见这样一条河流着实让人兴奋。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条名叫Yardenit河大有来头,此河乃是耶稣接受洗礼之处。怪不得时隔千年这水依旧那么舒服呢,果然是地灵人杰,我心里想。很多宗教都有洗礼仪式,受洗就是洗净罪身重新做人。基督教讲原罪,中国荀子讲性本恶,为求安心我也下去洗了个脚。浸在水中的我,被身旁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受洗者所感动,但同时也十分清楚,洗礼虽好,但终究是水,不可能洗去罪孽,不可能治愈精神上的渴求,不可能解救心灵的恐惧。人的解脱,向外求不得,向内或可得。
加利利地区分布着很多所谓宗教神迹遗址,而每个遗址处又都建有教堂,故而加利利之旅基本等同于教堂之旅。“教堂之旅”的第二站是“五饼二鱼堂”和“圣彼得受召堂”,均是传说中耶稣显示神迹的地方。
所谓「五饼二鱼」,就是耶稣当年以少量的食物,变出大量美食分配给上千人吃饱,以此教导众生“只要跟着大哥混就不愁吃穿”。这和无数农民起义甚至共产主义宣扬地是一样的。彼得教堂内有一巨大的岩石,据说是耶稣复活后向门徒们显形之处。在这里,耶稣传衣钵于彼得,确立了彼得作为未来教会领袖的地位。因为耶稣将群众比作羊群,把彼得称为牧羊人,于是自此神职人员被叫做牧师。彼得堂建在加利利湖畔,远处的湖水安静地拍打着教堂墙堤,画面劲直让人联想到世外桃源这个词。直面宁静的湖泊确实有助于人静心思考,这也是彼得在此悟道成圣的原因之一吧。
望着令人无限遐想的千年湖水,拾起几颗据说被使徒们踩过的灵性石子,耳边传来教堂内朝圣者齐唱的优美赞诗,内心自然而然,无比惬意。人求信仰,无非是身体求个互助组织,心灵求个归安之处。诚然如是。
一路继续参观那些见证过神迹的教堂,并游览了全球海拔最低(-210米)的淡水湖—加利利湖。仅览不游显然不够带劲,兴奋如少年般的我们跳入湖水,成为了少数游过圣湖的中国人。加利利湖由于是耶稣当年的主要传道场所,故在基督教体系中意义非凡,使徒彼得就曾是加利利的渔夫。现实意义上,湖水是以色列的重要水源,称之为母亲湖也毫不为过。历史上这一地区以色列和邻国为争夺水源反复交战,其中北部戈兰高地既是以色列最好的葡萄酒产区,更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主要战场,目前仍有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扎。
在以色列1948年建国之后,周围的阿拉伯邻居都痛恨这个新兴犹太国,他们认为犹太人没有资格成立一个国家,更不应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从1956年开始阿、以边境冲突不断。在历次战争中,以色列每打一次领土便扩大一次,到今天他们实际控制的领土比建国时扩张了一倍。但是,“战无不胜”以色列人依然惶恐,因为他们几乎是在与整个中东阿拉伯世界为敌,阿拉伯人可以输一百次也不至于灭亡,但以色列只有800万人口,他们经不起哪怕一次失败就有可能亡国灭种。其实,饱受战乱之苦的犹太人更需要和平,以色列这个国家对于犹太人,实在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得之不易。
谁都明白和平可贵,可谁都止不住自己的贪欲,和平在贪婪面前,谈何容易。由于历史、宗教、政治、经济等复杂原因,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主题就是战争,确切的说,是宗教战争。而战争的源头,至少要追溯到十字军东征。
公元1095年,野心勃勃的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小城克莱芒召开宗教会议。他面对八万信众,发表了以《奉主之名》为题的演说,极力鼓动西欧人向圣地耶路撒冷发动进攻,解放耶稣的圣墓。在深谙大众心理学的教皇鼓动下,天主教世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纷纷贱卖家产,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远赴东方,形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洪流,这便是十字军东征的开始……
相信在很多人看来,十字军东征不过是当时贫穷的西欧向富裕的中东,以夺取财富为目的发动的侵略战争。这也不错,但历史的矛盾在于,若仔细深究东征之原因,却发现十字军似乎也并不理亏。那个时代,穆斯林的确蚕食着基督徒的土地且不断威胁他们的安全。最严重的时候兵锋已经临近君士坦丁堡,如果罗东马帝国灭亡,西欧就将失去屏障,基督教世界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不信且看三百年后,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并以此为基地一直攻打到欧洲的中心——维也纳。
东征在200年内一共进行了八次。第一次由于十字军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打了穆斯林一个措手不及,所以顺利的在公元1099年占领耶路撒冷,建立了耶路撒冷公国,国王的正式称谓是“圣墓守护者”。而后的近百年间,基督教世界以耶路撒冷公国为桥头堡,和伊斯兰世界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期间的故事,电影《Kingdom of Heaven》做了精彩描述。
终止这一漫长拉锯的,是阿拉伯的民族英雄萨拉丁。此君文韬武略,宽仁大度,类似阿拉伯民族的康熙大帝。1187年,萨拉丁在哈廷战役中击溃了十字军,甚至打碎了基督教圣物——真十字架。不仅从军事上,也从精神上击垮了基督教军队。耶路撒冷,又一次易主。哈庭战役是十字军与穆斯林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此次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基督徒永远失去了对耶路撒冷的控制,直至今日。
当耶路撒冷失陷的消息传到欧洲,震惊了教皇和国王们。1190年,新的一波、也是最牛的一波十字军,踏上征途。让我们来看看这次的阵容吧——英国国君狮心王理查(类似英国的汉武帝)、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德意志国王红胡子巴巴罗萨(类似德国的秦始皇)。这三位欧洲当时最伟大的君主,每一位都充满传奇故事,他们联袂出马决心重新夺回圣城,这应该是西欧历史上,最牛逼的一次出征。可惜,德王巴巴罗萨在途径小亚细亚渡过一条名叫Goksu的小河时,居然不慎被淹死。这位68岁的欧洲强人,戎马一生,经历无数大风大浪,竟在一条小河里翻了船,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对萨拉丁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了。联军的出师不利,也预示了此次出征将充满艰辛。
战争初期,以狮心王理查为首的联军屡战屡胜,萨拉丁屡败屡战,但由于一直有没有决定性的胜负,所以双方一直僵持不下。在交手中,理查和萨拉丁英雄惜英雄,竟超越宗教仇恨成为了彼此欣赏远远相望的心灵知己。转折始于一场内讧,英法本有世仇,为伐异教,彼此暂时放下成见团结在一起,可日子久了法王腓力二世觉得与骄横的狮心王共事实在是一件难以忍受的苦差,于是留下一万多法军,自己中途退出回国了。赶回法国的法王向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发动进攻,迫使狮心王理查不得不赶回国救火,直到死于与法国的交战,再也无暇顾及耶路撒冷的事了。所以,直到最后,此次最传奇的东征并没有决出胜负,高手过招,不分伯仲。而这次巅峰之后的五次十字军东征,就越来越堕落越来越不值一提了。
从十字军时代至今,千年战火使这块土地载满了神圣与罪恶,也把这里的人洗礼得异常坚强甚至是顽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都死守着宗教信条互相征伐等待救主,可或许他们不明白,上帝的怜悯并不能使人得救,惟有放下才是得救——放下历史的仇恨、宗教的偏见、利益的纷争,贪婪的念想,战争和流血自然也就休止了。大同包容,远离杀戮,回归和平,才谈得上得救。人类总是一边创造文明一边用文明毁灭文明,所谓大同世界、和平人间,或许真的比哆啦A梦还要梦幻。
以色列被称为神的国度。可是从以色列乃至人类历史的来看,真不经要问,神的存在到底是为了救赎人还是折腾人?如果是要救赎,凭借神的全知全能完全可以直接消除和改造人性中的劣根性注入美好和高尚让人直接得救。可人类历史周而复始中并没有让我看见任何这样的迹象。可见神并不是万能的,或者神左手给出救赎的同时右手是需要回报的,神也是希望人在被折腾的过程中去感知、亲近并报恩他的。其实《圣经》里那个神是根据人的意愿和需求描绘出来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其实没有神,或者神就在你的心里。
未完待续。
感谢anlalolita小姐对本文图片的贡献。
熊罴之士
投稿邮箱:ihuanxiong@163.com
Hash:15308f1c6e1101e1b3a98f8ae7a9d40428ded8c6
声明:此文由 熊罴之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